连翘

概况

异名:旱连子(《药性论》),大翘子(《唐本草》),空壳(《中药志》)。

基源:为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的果实。

原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又名黄花杆、黄寿丹(河南),落翘(山东),黄花链条(河北),黄花条(陕西),黄花瓣(山西)。

历史:连翘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苏恭谓:“此物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叶狭长如水苏,花黄可爱,生下湿地,著子似椿实之未开者,作房翘出众草,其小翘生岗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用之,今京下惟用大翘子。”

形态:落叶灌木。枝开展或下垂,棕色、棕褐色或淡黄褐色,小枝土黄色或灰褐色,略呈四棱形,疏生皮孔,节间中空,节部具实心髓。叶通常为单叶,或3裂至3出复叶,对生,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2~10cm,宽1.5~5cm,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至楔形,叶缘除基部外具锐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黄绿色,两面无毛;叶柄长0.8~1.5cm,无毛。花通常单生或2至数朵着生于叶腋,先叶开放;花梗长5~6mm;花萼绿色,裂片4,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7mm,先端钝或锐尖,边缘具睫毛,与花冠管近等长;花冠黄色,裂片4,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1.2~2cm,宽6~10mm,雄蕊2;柱头2裂;在雌蕊长5~7mm的花中,雄蕊长3~5mm,在雌蕊长约3mm的花中,雄蕊长6~7mm。果卵球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2.5cm.宽0.6~1.2cm,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皮孔;果梗长0.7~1.5cm。花期3~4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47页.图464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50~2200m的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中国除华南外,其它地区均有栽培。日本也有栽培。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繁殖,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按行距30cm开浅沟条播,深2~3cm,每亩用种量1.5~2kg。播后薄覆细土,略加镇压,盖草。出苗后揭草,结合松土除草,分次间苗,以株距10~13cm定苗。苗高33cm以上,即可出圃定植,于冬季或次年春季移栽,按行株距2×1.3m穴栽,每穴栽苗1株。定植后,注意中耕除草,每年冬春两季各追肥1次。冬季追施厩肥或堆肥,结合培土壅根;春季在开花前追施人畜粪水。在休眠期间,应将枯枝、徒长枝等剪除。雨季注意排水。亦可用扦插、压条和分株繁殖。

采集:果实初熟或熟透时采收。初熟的果实采下后,蒸熟,晒干,尚带绿色,商品称为“青翘”;熟透的果实,采下后晒干,除去种子和杂质,称为“老翘”;其种子称“连翘心”。 药材主产于山西晋城、陵川、阳城、恒曲、安泽、武乡、沁县,河南灵宝、伊阳、沁阳、辉县、嵩县,陕西宜川、宜君、黄龙、黄陵、商县、洛南、山阳、丹凤,山东淄博、莱芜。以山西、河南产量最大。

鉴别

性状:果实长卵形至卵形,长1~2.5cm,直径0.5~1.3cm。果瓣(老翘)形似鸟嘴,略向外反曲,基部有果柄或其断痕,外表面黄棕色,具多数凸起的小斑点及不规则纵皱纹,中央有一条纵沟,内表面淡黄棕色,平滑,有一纵隔壁,种子多已脱落;果皮硬脆,断面平坦。完整果实青翘)外表面污绿色,大多无疣状突起,内有多数种子着生在隔壁上,呈披针形,微弯曲,一侧有窄翅。气无,味苦。青翘以干燥、色黑绿、不干裂者为佳;老翘以色棕黄、瓣大、壳厚者为佳。

显微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外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在疣状突起部分可见组织隆起,外果皮在此处断裂消失。中果皮为10~30列排列不规则的薄壁细胞,壁厚薄不一,可见纹孔,维管束散在,韧皮部不明显,木质部为少数细小导管,内侧常见木化的纤维束,有过可见石细胞群。内果皮为近10列厚壁组织,纵横交错排列,大多为木化纤维束并夹有石细胞群,其壁常厚薄不均;最内层可见一列较小切可延长的内表皮细胞。(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394页.图53) 粉末:淡黄棕色。 ①内果皮纤维多成束,有时上下层纵横交错,呈短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平整或有凹凸,末端稍尖、钝圆或扩展,有的中部狭细,长80~224μm,直径24~32μm,壁厚8~18μm,木化,短的纤维与石细胞较难区分。 ②石细胞类多角形、类长方形、圆三角形、类圆形或类方形,直径36~48μm,壁厚8~22μm,有的壁一边较薄。 ③果皮外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直径24~30μm,外壁角质增厚,厚8~17μm,侧壁(径向壁)亦增厚,有的作半球状;表面观呈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增厚,稍弯曲,外平周壁表面微现不规则或网状角质纹理。 ④中果皮细胞棕黄色,呈圆多角形或较不规则,壁厚,部分略呈连珠状。(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215页.图215)

理化:取样品粉末3g,加水20ml,煎煮30分钟,加6N盐酸调至pH2,即用乙醚20ml提取,回收乙醚至干,残渣用0.5ml95%乙醇溶解.点于硅胶H板上,以齐墩果酸为对照,以氯仿-甲醇(20∶1)为展开剂,展距15cm喷10%硫酸,加热显色,齐墩果酸显灰黑色斑点;或碘蒸汽显色,齐墩果酸显黄棕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395页.图254)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枝梗,筛去灰屑。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果实含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罗汉松脂素、非丽配基(Phillygenin)、松脂素、牛蒡子甙(Arctiin)、连翘甙(Phillyrin)、松脂素-β-D-葡萄糖甙、芦丁[1],连翘醇(Suspenol)[2]、连翘酚甙和连翘酚甙A(Forsythoside A)[3]、EC6-C2醇类化合物Rengyol,Rengyoxide、Rengyolone及氢醌类化合物Cornoside[4],还含有毛柳甙(Salrdroside)及三种新甙类成分RengyosidesA、B、C[5],一些酚类化合物[6]。如连翘酚(C15H18O17)等[13]种子含3-乙酰基-β-香树脂醇[7]

附 叶含芦丁(3.1%)[8]、连翘素Forsythin)[9]、连翘酚甙A[10]乌苏酸[11]、四种木脂素如非丽配基、牛蒡子甙、罗汉松脂素、表松脂酚及其糖甙[12]

果实挥发油经气-质-联用数据库系统分析法分析鉴定β-蒎烯(β-Pinene)、香松烯(Sabinene)、α-蒎烯、β-水芹烯(β-Phenllandrene)、α-侧柏烯(α-Thuiene)、松油烯-4-醇(Terpinen-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桃金娘醛(Myrtenal)、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茴香脑(Anethole)等56种成分[14]

参考文献

[1] 生药学杂志(日) 1979;33(3):150。
[2] CA 1988;109:110788q。
[3] 药物分析杂志 1986;6(5):263。
[4] Can J Chem 1984;62(10):2011。
[5] Phytochemistry 1989;28(5):1495。
[6] CA 1977;96:31648d。
[7] 中药通报 1983;8(12):34。
[8] 药物分析杂志 1985;5(2):79。
[9] 药物分析杂志 1985;5(1):1。
[10] Heterocycles 1981;16(8):1311。
[11] 药物分析杂志 1985;5(2):67。
[12] 生药学杂志(日) 1988;42(4):324。
[13] 药学学报 1960;8(6):241。
[14]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4;6(1):14。

药理

抗菌作用 连翘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志贺氏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效力,对白喉杆菌及伤寒杆菌也有抗菌作用[1],连翘子挥发油11024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0.8mg/kg iv连续4d,对iv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兔,也可使其血液菌减少;经耐药性试验,20代传代菌株对连翘子挥发油仍具同样的敏感性[2]。连翘子挥发油试管稀释法,1 512浓度对肺炎球菌、链球菌甲、乙型、卡他奈氏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抑菌作用,1256浓度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1 28浓度对肺炎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3]。煎剂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史氏痢疾杆菌、鼠疫杆菌、人型结核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肺炎球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4]。 ②抗真菌作用 水浸剂(1∶5)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5]。连翘子挥发油1∶1024浓度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1∶512浓度对热带念珠菌有抑制作用[3]。 ③抗病毒作用 连翘子挥发油1∶65,536~1∶4096浓度.鸡胚外法对京科681及仙台病毒有抑制作用,1∶32浓度鸡胚内法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Ⅰ型副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3]。 ④抗炎作用 50%连翘醇提物20mg/kg ip,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有很明显的抗渗出作用及降低炎灶微血管壁脆性作用,而对炎性屏障的形成不抑制。用32p标记红细胞实验也观察到其渗入已注射连翘的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内的数量明显减少,表明连翘还能促进炎性屏障的形成[6]。300%连翘注射液30~40g/kg ip,对大鼠蛋清性脚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炎细胞的吞噬也有促进作用[7]。 ⑤解热 连翘煎剂4g/kg po,能显著降低因iv枯草浸液所致的家兔发热,体温降至正常后还能继续下降[8]。 ⑥镇吐 连翘煎剂ig能抑制洋地黄对鸽iv的催吐作用,sc阿朴吗啡引起的犬的呕吐次数,其镇吐效果与注射氯丙嗪2h后作用相仿[9]。 ⑦利尿100%连翘注射液0.25g/kg iv,对麻醉犬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给药后30min~60min其尿量为对照组的2.2倍及1.66倍。有效成分齐墩果酸有轻微的利尿作用[10,11]。 ⑧对心血管的作用 齐墩果酸有轻微的强心作用[10]。100%连翘注射液0.25g/kg iv可使麻醉犬的血压显著下降,0.5g/kg耳iv也可使麻醉兔的血压急速下降。血压降低时无明显的呼吸变化,多次使用未见快速耐受现象[12]。300%连翘注射液10g/kg于因伤寒疫苗所致内毒素休克的猫,在出现短暂降压后,能使其血压升高3.99~5.33kPa(30~40mmHg)。其作用机制与扩张血管、增加心输出量及改善微循环有关[7]。 ⑨其它 连翘热水提取物10-3~10-4g/ml对磷酸二酯酶的抑制率为100%~73%(磷酸二酯酶是使cAMP降解为5’AMP的酶)[13]。从连翘中分离到的连翘B部分对大鼠CCl4肝损伤模型,有明显的降转氨酶作用[15]。另所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均能降低实验性肝损伤动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16]。另连翘果的水提取液能抑制弹性蛋白酶[17]

毒性:连翘注射液(1∶1)小鼠ip LD50为24.85±1.12g/kg[12]。连翘壳煎液(1:1)小鼠sc LD50为29.37g/kg,连翘心、青翘壳、青翘心分别为30g/kg,13.23g/kg28.35g/kg[14]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60;8(6):241。
[2] 西北药学杂志 1986;1(4):16。
[3] 陕西新医药 1986;9(11):51。
[4] 中华新医学报 1950;1:285。
[5]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5(4):286。
[6] 吉林医药 1974;(2):15。
[7]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515。
[8] 山东医刊 1960;(10):22。
[9] 天津医药杂志 1960;2(2):131。
[10] 药学杂志(日) 1947;67(11,12):206。
[11] 山西医药 1973;(9):61。
[12] 山西医药 1973;(9):40。
[13] 汉方研究(日) 1978;11:426。
[14] 药检工作通讯 1979;(1):1。
[15]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88;19(1):18。
[16]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87;(1):38。
[17] 中国中药杂志 1990;15(9):47。

药性

性味:苦,凉。 ①《本经》:“苦,平。”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凉,苦。” ③《纲目》:“微苦、辛。”

归经:入心、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手足少阳、阳明经。” ②《纲目》:“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急性肾炎,肾结核,斑疹,丹毒,痈疖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 ②《别录》:“去白虫。” 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 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痈疽已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②《本草通玄》:“久服有寒中之患。”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银花,治外感或热病初起,症状较轻者。 ②配忍冬藤,治热疖痈肿。 ③配牛蒡子,治热毒内盛之咽喉红肿,痄腮发颐及疮疡肿毒。 ④配栀子,治温病热入心包而出现的高热神昏,烦躁不安,或心经留热之口舌生疮,尿赤短涩等。 ⑤配黑芝麻,治颈淋巴结结核。 ⑥配木通,治泌尿系感染。 ⑦配大青叶,治丹毒。 ⑧配牛蒡子,治痘毒。 ⑨配黄柏、甘草,治舌破生疮。 ⑩配夏枯草、贝母,治瘰疬结核。 ⑾配犀角,治热入心包,烦热神昏。 ⑿配野菊花,治痈疖。 ⒀配板蓝根、黄连,治痈毒发热。 ⒁配大黄、栀子,治热扰胸膈,烦热不安,便秘等症。 ⒂配瓜蒌、贝母,治乳腺炎。 ⒃配荆芥、薄荷,治风热感冒。 ⒄配麻黄、赤芍,治过敏性紫癜。 ⒅配鲜生地、黄芩,治白喉。 ⒆配黄芩、薄荷,治热性病表里俱热者。 ⒇配玄参心、犀角,治温病发斑。

方选和验方: ①连翘饮(《类证活人书》)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份。上捣罗为末,每服6g,水250ml,煎7分,去滓温服。” ②连翘败毒散(《证治准绳》)治发颐及痈疽初起,憎寒壮热:羌活、独活、连翘、荆芥、防风、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炒牛蒡子、当归尾(酒洗)、红花(酒洗)、苏木、天花粉。水酒各150ml,去渣,徐徐温服。 ③连翘栀豉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治外邪初陷于心胸之间,心包气郁,汗吐下后,轻则虚烦不眠,重则心中懊恼,反复颠倒,胸脘苦闷,或心下结痛,起卧不安,舌上苔滑者:连翘6g,炒淡豆豉、郁金(加辛夷仁0.9g拌捣)、炒栀子各9g,枳壳、桔梗各2.4g,橘络3g,白豆蔻末(分2次冲)1.2g。水煎服。 ④连翘消肿汤(《揣摩有得集》)治鹤膝风,两膝肿痛,不能行走,昼轻夜重:连翘、防风、炒荆芥、当归、桑螵蛸(盐水炒)各9g,巴戟天(盐水炒)15g,炒川芎、牛膝各4.5g,葱白10cm。水煎服。 ⑤连翘散(《杨氏家藏方》)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份。上为细末,每服6g,临卧米泔水调下。 ⑥《玉樵医令》:“治舌破生疮:连翘15g,黄柏9g,甘草6g。水煎含漱。” ⑦加减活血解毒汤(《鼠疫约篇》)治鼠疫:连翘、赤芍药各9g,桃仁24g,生地黄、红花各15g,当归6.5g,柴胡、葛根、甘草各6g,厚朴3g。水煎服。 ⑧加减普济消毒饮(《重订广温热论》)治烂喉痧初起:青连翘、炒牛蒡子、大青叶、金银花各4.5g,薄荷、荆芥穗、白僵蚕、玄参、苦桔梗各3g,马勃1.2g,生甘草2.4g。先用芦根60g煎汤代水,煎服。 ⑨犹龙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胸中素蕴实热,又受外感,内热为外感所束,不能发泄,时觉烦躁,或喘,或胸胁疼,其脉洪滑而长:连翘30g,生石膏(捣细)18g,蝉蜕、炒牛蒡子各6g。水煎服。 ⑩除湿汤(《眼科纂要》)治睑弦赤烂,痒甚,属风热偏盛:连翘、滑石、车前子、枳壳、黄芩、黄连、木通、粉甘草、陈皮、荆芥、茯苓、防风。水煎服。 ⑾凉膈连翘散(《银海精微》)治五脏壅热,肝膈毒风上冲,眼目忽然肿痛难忍:连翘、大黄、黄连各60g,薄荷、栀子、甘草、黄芩、朴硝各30g。为粗末,水煎服。 ⑿大连翘饮(《医宗金鉴》)治小儿发热:连翘、牛蒡子、当归、赤芍、柴胡、黄芩、滑石、淡竹叶。水煎服,煮沸5分钟滤汁,分次饮下,1日1剂。 ⒀连翘归尾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治一切无名痈毒,丹毒流注等毒:连翘24g,归尾9g,金银花15g,红藤15g,甘草3g。水煎服。 ⒁连翘败毒丸(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11))治急性荨麻疹:连翘、金银花、大黄、桔梗、甘草、木通、防风、玄参、赤白芍、白鲜皮、黄芩、紫花地丁、蒲公英、蝉蜕等。每次2丸日服2~3次,忌食鱼虾及辛辣食物。 ⒂凉膈增液汤(中医杂志 1988;(11))治乳娥发热:连翘8g,银花8g,栀子5g,黄芩5g,生地6g,玄参8g,麦冬8g,芦根8g,蝉衣5g,板蓝根8g,大黄2g,竹叶3g。先将上药用凉水浸泡2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3~4次温服。 ⒃翘荷四物汤(山东中医杂志 1989;(4))治神经性耳鸣:连翘15g,金银花30g,薄荷10g,菊花10g,蝉蜕10g,生地1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分5~6次服用。 ⒄连苏饮(陕西中医 1991;(9))治呕吐:连翘、苏叶各12g,川连8g,姜汁5g。前3味药水煎取汁100~150ml,姜汁兑服,根据病情轻重,每日服1~2剂,频服至呕吐完全停止。

单方应用:①《玉樵医令》:“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 ②《证治汇补》:“治火郁于中,四肢发热,五心烦闷,皮肤尽赤:连翘、薄荷,水煎服。” ③江西医药 1961:(7):“治急性肾炎:取连翘18g,加水用文火煎至150ml,分3次食前服,小儿酌减。视病情需要连服5~10日,忌辣物及盐。” ④广东中医 1960;(10):“治紫癜病,取连翘18g,加水用文火煎成150ml,分3次食前服,忌辣物。” ⑤山东中医杂志 1985;(5):“治便秘:将干燥连翘去梗洗净曝干,装罐备用,每次用15~30g,沏水或煎沸当茶饮,小儿可兑白糖或冰糖(不兑糖效果更好),持续服1~2周,无任何副作用。”

医药家论述

①李杲:“连翘,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乃结者散之之义。”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连翘,《本经》虽云味苦平无毒,平应作辛,乃为得之,其主寒热、鼠瘘、瘰疬、瘿瘤、结热者,以上来诸证,皆从足少阳胆经气郁有热而成,以药正清胆经之热,其轻扬芬芳之气,又足以解足少阳之郁气,清其热,散气郁,靡不瘳矣。痈肿恶疮,无非营气壅遏,卫气郁滞而成,清凉以除瘀热,芬芳轻扬以散郁结,则营卫通和而疮肿消矣。湿热盛则生虫,清其热而苦能泄,虫得苦即伏,故去白虫。” ③贾所学《药品化义》:“连翘,总治三焦诸经之火,心肺居上,脾居中州,肝胆居下,一切血结气聚,无不调达而通畅也。但连翘治血分功多,柴胡治气分功多。同牛蒡子善疗疮疡,解痘毒尤不可缺。” ④张志聪《本草崇原》:“连翘,主治寒热鼠瘘瘰疬者,治鼠瘘,瘰疬之寒热也。(若)以寒热二字句逗,谓连翘主治寒热,出于神农之言,凡伤寒中风之寒热,一概用之,岂知风寒之寒热起于皮肤,鼠瘘之寒热起于血脉,风马牛不相及也。” ⑤徐大椿《本草经百种录》:“连翘气芳烈而性清凉,故凡在气分之郁热皆能已之,又味兼苦辛,故又能治肝家留滞之邪毒也。” 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能透肌解表,清热逐风,又为治风热要药。且性能托毒外出,又为发表疹瘾要药。为其性凉而升浮,故又善治头目之疾,凡头疼,目疼,齿疼、鼻渊,或流浊涕成脑漏证,皆能主之。”按连翘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发热,用至30g,必能出汗,且其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30g煎汤服,彻夜微汗,翌晨病若失。” ⑦张德裕《本草正义》:“连翘,能散结而泄化络脉之热,《本经》治瘘疬,痈肿疮疡,瘿瘤结热,固以诸痛痒疮,皆属于热,而疏通之质,非特清热,亦以散其结滞也。又心与小肠为表里,故清心之品,皆通小肠,又能泄膀胱,利小水,导下焦之湿热。”“近人有专用连翘心者,即其房中实也,细而质轻,故性浮而专清上焦心肺之热,较之其壳在外,亦能通行经络,其用固自有别。然虽心,而亦不坚实,若是竟谓能清心家实火,亦殊未必。”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