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枝

概况

异名:紫背金钱(《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高脚铜告碑(《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博落(《四川中药志》),防风七(湖北巴东)。

基源:为虎耳草科黄水枝属植物黄水枝的全草。黄水枝属有5种,中国只1种。

原植物: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Don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5cm。根状茎横走,深褐色;茎不分枝,密被腺毛。基生叶具长柄,叶柄长2~12cm,基部扩大呈鞘状,密被腺毛;托叶褐色;茎生叶通常2~3片,与基生叶同型,叶柄较短;叶片心形,长2~8cm,宽2.5~10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掌状3~5浅裂,边缘具不规则浅齿,两面密被腺毛。花两性,总状花序长8~25cm,密被腺毛;花梗长达1cm,被腺毛;萼片5,在花期直立,卵形,先端稍渐尖,背面和边缘具短腺毛,3至多脉;无花瓣;雄蕊10,花丝钻形;心皮2,不等大,下部合生,花柱2。蒴果长7~12mm;种子黑褐色,椭圆球形,长约1mm。花果期4~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40页.图200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900~3800m的林下、灌丛和阴湿地。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省区。亚洲东部和北美。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药材产于四川。

化学性质

含无色飞燕草素、无色矢车菊素、杨梅树皮素、槲皮素。

参考文献

Hegnauer R.Chemotaxonomie der Pflanzen Band 6,1973:310。

药性

性味:苦,寒。《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辛,性寒。”

功效:清热解毒,散寒发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疮疖肿毒,跌打损伤,肝炎,咳嗽气喘,发汗。《四川武隆药用植物图志》:“治耳聋,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4g;或浸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江西《草药手册》:“治咳嗽气喘:鲜黄水枝30g,芫荽12~15g。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1次。忌食酸辣、萝卜菜。”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黄水枝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