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叶

概况

异名:蓝桉叶(《广西中药志》)。

基源:为桃金娘科桉树属植物蓝桉的叶。

原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又名洋草果(云南、广东),灰杨柳(四川、广东)。

历史:原产澳大利亚。中国南部及西南各地有栽培。

形态:大乔木。树皮成片状剥落。叶蓝绿色,常被白粉,幼态叶对生,叶片卵形,基部心形,无柄;成长叶片革质,镰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2cm,两面有腺点,侧脉不很明显,边脉离叶缘1mm;叶柄长1.5~3cm,稍扁平。花单生或2~3朵聚生于叶腋内;无花梗或极短,萼管倒圆锥形,长1crn,宽1.3cm,表面有4条突起棱角和小瘤状突起,被白粉;萼片与花瓣合生成帽状体,稍扁平,中部为圆锥状突起,短于萼管,2层,外层平滑,早落;雄蕊多列,长8~13mm,花丝纤细,花药椭圆形;花柱长7~8mm,粗大,子房与萼管合生。蒴果半球形,有4棱,宽2~2.5cm,果缘平而宽,果瓣不突出。(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3卷.第1分册.50页.图版8)

生境与分布:原产澳大利亚。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有栽培。

生药

栽培:蓝桉宜湿润温暖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用种子繁殖。通常夏、秋采收种子,于次年春季3月下旬播种,不宜久藏。播种时,须将种子与草木灰或细沙混匀,匀撒于苗床上,再覆盖一层薄土。出苗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雨水冲击。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用稀薄人畜粪尿追施1次。当年9~10月移苗分栽,按株行距15×24cm栽植,培育1~2年。当苗高0.8~lm时,即出圃造林,按2×2~3m的株行距定植。幼林期间注意培育,适当追施肥料。苗期易患根腐病,可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0.2%~0.3%高锰酸钾液喷洒;注意排除积水。

采集:全年可采,折取老叶,阴干或鲜用。药材产于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鉴别

性状:叶镰刀状披针形,长12~30cm,宽2~7cm,先端尖,基部不对称,全缘;上面黄绿色,光滑无毛,羽状网脉,对光透视,有无数透明小腺点,并多数红棕色木栓斑点。革质而厚。叶柄长1~3cm,扁平而扭转。微有香气,味有清凉感而稍苦。

理化: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加2倍量无水乙醇稀释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苯-丙酮(12:8∶0.2)为展开剂,展开后,用1%香草醛硫酸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15页.图216)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叶含挥发油0.42%~2.89%[1],其中主要成分:1,8-桉油精(Cineole)、蒎烯(Pinene)、香橙烯(Aromadendrene)、枯醛(Cuminaldehyde)、松香芹醇(Pinocarveol)、1-乙酰-4-异丙叉环戊烯(1-.Acetyl-4-isopropyli denecydopentene)等[2~5]。又含芸香甙(Rutin)、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素[6]、L(+)-高丝氨酸(L(+)-Homoserine)[7]、桉树素(Euca lyptin)[8,9]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植物志.科学出版社,1961:1398。
[2] CA 1947;41:1812a。
[3] CA 1936;30:118422 [4] CA 1918;12:8466 [5] CA 1948;42:8783a。
[6] CA 1966;64:16277f。
[7] CA 1954;48:1082f。
[8] CA 1966;64:14160e。
[9] CA 1967;66:94881a。

药理

桉叶油1%~5%浓度,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H37RV均有抑制作用[1]。 桉叶煎剂(Eucalyptus sp.)1∶40~1∶160浓度,试管法对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2]

参考文献

[1] 哈尔滨中医 1962;5(8):37。
[2] 中华内科杂志 1960;8(4):356。

药性

性味:苦、辛,凉。 ①《广西中药志》:“苦,温。” ②《四川中药志》:“苦,温。” ③《云南中草药》:“苦、辛,凉。”

主治:感冒,流感,痢疾,肠炎,关节炎,膀胱炎,烫伤,疥癣,丹毒,神经性皮炎.湿疹,痈疮肿毒。 ①《现代实用中药》:“解热,治肠炎及膀胱疾患。” ②李承祜《生药学》:“煎液,治丹毒与其它传染性化脓症。” ③《广西中药志》:“预防感冒和治疗痢疾。” ④《四川中药志》:“治关节痛及作外科手术后之罨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外用:煎水洗、研粉撒或熬膏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防治稻田皮炎:鲜桉叶500g,鲜乌臼叶500g。捣烂加水至5kg,煎5小时,去渣浓缩至流浸膏500g左右,擦皮肤或患处。” ②《四川中药志》:“治湿疹,脓疱病:桉叶、天名精全草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 ③《四川中药志》:“治阴道霉菌病:桉叶、乌臼叶、茵陈蒿各等量。浓煎成流浸膏,临睡前洗净患部,将药直接涂布于阴道内,连用1~2周。” ④《中草药学》:“治菌痢:鲜按叶60g,铁苋30g。水煎服。” ⑤《中草药学》:“治小儿胎毒:鲜桉叶、松针或松树二层皮各适量。加米泔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4天。” ⑥江西《草药手册》:“治急性乳腺炎:鲜桉叶30g,白英30g。水煎服。” ⑦江西《草药手册》:“治哮喘:桉叶12g,白英3g,黄荆9g。水煎服,每日3次。” ⑧《浙江药用植物志》:“治烫伤:桉叶30g,白芷60g,白蜡30g,冰片1.5g,香油200ml。先将香油加温至130℃,放入桉叶、白芷,再加温至150℃,白芷变为焦黄色,过滤后加入白蜡。稍冷后再加入冰片。用时先清创面,冲洗后外涂,每天3次,每次以涂遍为佳;或用15%~30%煎液外搽伤面。” ⑨《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预防流感:桉叶、三颗针各适量。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恩施中草药手册》:“治伤口化脓性感染:15%桉叶煎剂外洗。” ②《恩施中草药手册》:“治菌痢,乳腺炎:桉叶30g。水煎服。” ③《恩施中草药手册》:“预防脑炎,麻疹:桉叶6~9g,水煎服。” ④《四川中药志》:“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桉叶100%水煎液,喉头喷雾。” ⑤《四川中药志》:“治丝虫病:鲜桉叶90g,切细加水3倍,文火煎3小时,去渣浓缩至60~100ml,于晚上八时半至十时顿服,小儿酌减。” ⑥《四川中药志》:“治疖肿及皮肤溃疡:桉叶500g,加水1.5kg。浓煎过滤,再浓缩至滴水成珠为度,按3:1比例加凡士林调匀,敷患处。” ⑦《中草药学》:“治上呼吸道感染:鲜桉叶60g。水煎服。每日3次。” ⑧江西《中草药手册》:“治下肢溃烂:20%桉叶汤,先洗患处,再以桉叶粉末敷。” ⑨《浙江药用植物志》:“治肾盂肾炎:桉叶制成100%煎剂。每次服30ml,每天3~4次,15天为1疗程。”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