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楞筋骨草

概况

异名:箭羽筋骨草、箭羽草(《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唇形科四棱草属植物四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四棱草属现置于唇形科,有些学者根据花有开花授粉及闭花授粉二型等特征认为与马鞭草科莸亚科Caryopteridoideae相接近,拟归入马鞭草科。中国产2种,四棱草供药用。

原植物:四棱草Schnabelia o1igophylla Hand.-Mazz,又名四方草(广西贵县),蔑奄郎(广西壮语)。

形态:草本。根状茎短且膨大,逐节生根,根细长,纤维状。茎丛生,高60~100cm,四棱形,棱角上具膜质狭翅,节间长0.5~6cm,分枝幼时多少被柔毛,后变无毛。叶对生,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掌状3裂,长1~3cm,宽8~17mm,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锯齿。总梗着生于茎上部叶腋,仅有花1朵,花梗长5~7mm,通常扭曲,开花时上部成膝曲;开花授粉的花,花萼钟状,萼齿5,线状披针形;花冠长14~18mm,淡紫蓝色或紫红色,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2裂,裂片宽椭圆形,下唇前伸,3裂,裂片倒三角形或倒卵状三角形;雄蕊4,插生于花冠筒中部稍上处,花药成熟时为淡紫蓝色,花盘环状。闭花授粉的花,花萼、子房及花盘与开花授粉的花形状相同,但较小。小坚果倒卵珠形,橄榄色,长约5mm,直径约2.8mm,背面具不甚明显的网纹,侧面相接,腹面的果脐凹入,中间隆起。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87页.图版1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约700m的山谷溪旁、石灰岩上、河边林下、疏林中或石边。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生药

栽培:宜温暖阴湿环境,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为好。用扦插繁殖,于4~5月或9~10月,选择健壮枝条,剪成17~20cm长的插条,每根有节2~3个,按行距23~27cm和株距5~7cm开沟斜插,深约15cm左右,插后覆土压紧,浇水,并设荫蔽,加强管理,待苗高15cm时,于秋末或早春移栽,按行株25×20cm穴栽。亦可种子繁殖,于8~9月播种育苗,冬季或春季移栽,栽后每年注意中耕除草,冬前追施厩肥或堆肥1次。

采集:5月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药材产于四川、广西等地。

鉴别:全草长30~40cm。根棕红色,短小。茎四棱形,棱边突起,节长3~4cm,节疤明显,表面枯绿色或绿褐色,质柔脆,易折断,髓心白色,松泡如灯芯草。叶多脱落。气微。

贮藏: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8种单糖及寡糖类化合物[1],有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棉子糖、水苏糖、甘露醇、肌醇。

参考文献

Acta Aliment Pol 1980;6(4):227。

药性

性味:辛、苦,温。 ①《草木便方》:“辛,温。”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微苦、甘,平,有小毒。”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苦、酸,温。”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络散瘀。

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经闭。 ①《草木便方》:“除损伤,消瘀血。治筋骨腰膝风湿疼痛,胸胁胀闷。” ②《四川中药志》:“能除风湿,行血活络。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跌损骨节肿痛,四肢麻木。” ③《广西植物名录》:“活血通经。治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贵州草药》:“治筋骨疼痛:筋骨草15g,小血藤、舒筋草各12g,土当归、石枣子、白龙须、牛膝各9g,泡酒1000g。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30g。”

单方应用:①《重庆草药》:“治风湿筋骨关节痠痛:四楞筋骨草60g,泡酒服。风湿重至倒床瘫痪,身体十分瘦弱者,用500g煎水炖鸡服。” ②《贵州草药》:“治风湿:筋骨草30g,生姜15g。捣绒,加酒炒热包患处。”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肺脓疡,胃肠炎,肝炎,乳腺炎,急性结膜炎,高血压:筋骨草15~30g,水煎服。”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