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

概况

异名:松脂、松膏(《本经》),松胶香(《刘涓子鬼遗方》),沥青(《卫生宝鉴》),白松香(《滇南本草》),松胶(《纲目》),黄香(《本草原始》)。

基源:为松科松属植物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或同属某些植物树干中取得的油树脂,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遗留物。

原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云南松P.yunnanensts Franch.

余项参见“松节”条。

生药

采集:夏季采收,在松树干上用刀挖成V字形或螺旋纹槽,使边材部的油树脂自伤口流出,收集后,加水蒸馏,使松节油馏出,剩下的残渣,冷却凝固后即为松香。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安徽。

鉴别:本品为半透明淡黄色或棕黄色,呈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表面常带有黄色的粉霜,常温时质坚脆,破碎面显贝壳样光泽。气微,带松节油气,味苦。加热则软化,然后熔化,燃烧时产生棕色浓烟。以块整齐、半透明、油性大、气味浓者为佳。

加工炮制:①松香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铜勺中用文火加热熔化,除去木屑等杂质后倒入水中,放凉,取出,干燥。 ②葱制松香 将葱煎汤加入松香粉,煮至松香完全熔化,乘热倒入冷水中,取出,阴干。每100kg松香,用葱10k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火,防热。

化学性质

含松香酸酐(Abietic anhydride)及松香酸(Abietic acid)约80%,树脂烃5%~6%,挥发油0.5%及微量苦味物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55。

药性

性味:苦、甘,温。 ①《本经》:“苦,温。” ②《别录》:“甘。” ③《药性论》:“甘,平。” ④《本草正》:“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足太阴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效: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

主治:痈疽,疔毒,痔瘘,恶疮,疥癣,白秃,金疮,扭伤,风湿痹痛,疠风瘙痒。 ①《本经》:“主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 ②《别录》:“主胃中伏热,咽干消渴,及风痹死肌,练之令白;其赤者主恶痹。” ③《药性论》:“杀虫,用之主耳聋;牙有蛀孔,少许咬之不落;能贴诸疮脓血,煎膏生肌止痛,祛风。” 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下气除邪;煎膏主瘘烂,排脓。” ⑤《滇南本草》:“疗赤白癜风,厉风。” ⑥《医学入门》:“治历节酸痛,生津止渴,固齿,聪耳明目;入滋补药和服,壮阳,实阴茎,令人有子。” ⑦《纲目》:“强筋骨,利耳目。治崩带。” ⑧《本草备要》:“祛风去湿,化毒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①《医学入门》:“不可单服,塞实肠胃。” ②《本草经疏》:“病人血虚有火,及病不关风寒湿所伤而成者,咸不宜服。” ③《本草求真》:“火实有热者勿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刘涓子鬼遗方》:“治疥癣湿疮:松胶香研细,约酌少入轻粉,衮令匀,凡疥癣上,先用油涂了,擦末。” ②《刘涓子鬼遗方》:“治瘙痒疮疥:用炼过松脂15g,大黄、荜茇各30g,樟脑、槟榔各15g,共为极细末,用猪油30g,和研为丸,加水银24g再研,以水银散,不见点为度。每遇瘙痒疥癣,以药丸疮上磨之。” ③《梅师集验方》:“治虫蛀牙痛:炼过松脂30g,菜油9g。火上熬化,将冷凝,加入真蟾酥1.5g,用筋搅匀,取米粒大,内入牙痛隙处。” ④《梅师集验方》:“治耳久聋:松脂90g(炼),巴豆30g。相和熟捣,可丸,以薄棉裹入耳孔中塞之,日1度易。” ⑤《备急千金要方》:“治历节诸风,百节酸痛不可忍:松脂15kg炼50遍,酒煮10遍,20遍亦可;炼酥1800ml,温,和松脂1800ml熟搅,令极调匀,旦空腹以酒服9g,日3。” ⑥《怪证奇方》:“治一切肿毒:松香240g,铜青6g,蓖麻仁15g。同捣用膏,摊贴甚妙。” ⑦松脂膏(《太平圣惠方》)治小儿白秃疮及诸癣:松脂15g,天南星、川乌头、腻粉各0.3g,杏仁(研如膏)、黄蜡各30g,清油60g。研末,先取油、蜡慢火熔化,下诸药末搅匀熬成膏。候冷,涂疮上,日2次。 ⑧松脂膏(《鸡峰普济方》)治疮疖肿疼:郁金、黄柏、黄连各15g,巴豆15个,松脂180g,清油30g,前4味为粗末,将清油炼熟,细细入松脂散尽,再细细入前药末,熬,以杨柳枝搅成滴水成珠收膏。外敷患处。 ⑨软青膏(《卫生宝鉴》)治一切风热疮,小儿头疮:沥清、黄蜡、芝麻油各300g,巴豆14个。上先将沥青、麻油、黄蜡熬成汁;次入巴豆,不住手搅,候巴豆焦黑,去巴豆不用;次入腻粉6g,再搅极匀,放冷,敷疮上。 ⑩翠玉膏(《纲目》)治软疖频发:通明沥青240g,铜绿60g,麻油9g,雄猪胆汁3个。先溶沥青,乃下油胆,倾入水中扯拨,器盛。每用绯帛摊贴,不须再换。 ⑾《简便单方》:“治阴囊湿痒欲溃者:板儿松香为末,纸捲作筒,每根入花椒3检,3灯盏内3宿,取出点烧,淋下油搽之;先以米泔洗过。” ⑿《简集方》;“治小儿白秃疮:炼过松脂、黄丹备15g,轻粉9g。共为细末,菜油调搽;先用米泔汤洗净搽药,1日1次。” ⒀《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皮肤科》:“治头癣:明矾750g,煅枯研细,嫩松香90g,鲜猪油250g。将松香包入油内,用松明柴点燃猪油,使松香油熔化滴下,冷却后加入枯矾,调匀,涂患处,使之结痂;隔天去痂再涂,不用水洗。” 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癥瘕积聚:松香120g,蓖麻子30g(去皮),阿魏6g,朴硝15g。共捣为膏,按痞块大小摊布上贴。” ⒂《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外伤出血:熟石膏60g,红枣10枚(去核),松香30g。将枣烧黑,共研细末,撒敷出血处,外加包扎。” ⒃《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黄水疮:松香15g,枯矾12g。共研细末,菜油调搽。又方:松香60g,红枣(烧存性)45g。共研细末,香油调搽。” 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软疖,流脓久不收口,缠绵不愈(俗称“蟮拱头”):松香、大麻子仁、黄丹各3g。共和一处捣烂,搽在布上贴。先将疮用米泔水洗净,将药贴上,待其自落,用生姜切片搽疮顶上,即生发全愈。” ⒅《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臁疮:松香、乳香各15g,轻粉3g。共研细末,香油调稠,用夹纸一面以针密刺细孔,将药膏夹纸内。先以葱汤洗净患处,然后将药膏纸有孔的一面(即纸的一面)对疮贴,3日1换。” ⒆《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小儿烂头癣:松香6g,枯矾1.5g,五倍子3g。共研末,猪胆汁调搽。” ⒇《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湿疹:松香、枯矾各90g,青黛30g。共研细末,凡士林调搽。” (21)《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冻疮溃烂:松香、黄蜡各15g,生猪油30g,捣烂,敷患处。”

单方应用:①《备急千金要方》:“治历节风:松膏30g,酒600ml,浸7日,服50ml,日再,数剂愈。” ②《太平圣惠方》:“治一切瘘:炼成松脂末,填疮孔令满,日三四度。” ③《太平圣惠方》:“治小儿紧唇:炙松脂贴之。” ④《摘元方》:“治妇人白带:松香150g,酒400ml,煮干,木臼杵细,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 ⑤《濒湖集简方》:“治风虫牙痛:刮松上脂,滚水泡化,漱口。” ⑥《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治疖肿,痈疽,疔疮:松香粉60g,乙醇200ml,加热溶解,瓶口密封备用。以干棉花球蘸取药液搽患处。” ⑦《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治淋巴结结核溃烂:黄香30g,研为细粉,有脓水者,干撒;干者,用猪油调敷。” ⑧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治神经性皮炎:松香、猪油各适量,煮成糊状,涂患处,日数次。” ⑨《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寒泻:松香末3g,敷脐上用膏药盖贴。” ⑩《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口眼歪斜:松香15g,烧酒3ml。将松香研为细末,用白布摊匀,将酒合于松香上燃,将药化合后,令稍凉贴患处,左歪贴右,右歪贴左。” ⑾《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乳痈初起:生松香30g。研末,以烧酒调涂患处。”

食疗:《纲目》:“治肝虚目泪:炼成松脂500g,酿米600g,水2800ml,曲600g,造酒频饮之。”

医药家论述

①缪希雍《本草经疏》:“松脂,味苦而兼甘,性燥,燥则除湿散风寒;苦而燥,则能杀虫;甘能除热,胃中伏热散,则咽干消渴自止。痹者,风寒湿合而为病也。地之湿气则害人皮肉筋脉,此死肌之所由来也。湿热之邪散,则血不瘀败,荣气通调而无壅滞,故主疽恶疮;荣和热散,则头疡、白秃、疥瘙、风气俱愈矣。热消则荣血和,风湿去则胃气安,脾胃健五脏无病可知。” ②倪朱谟《本草汇言》:“松脂,如入疡科敷贴料中,可去脓拔毒,腐秽初作或初溃者可用,如久溃疡脓血已尽,气虚血寒,肉泛而不敛者,用此不惟不能生新肌,反增溃烂,延流及肉,损人筋脉,不可胜言,用者当细审之。” ③马培之(孟河四家医集《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松香,专疗湿疯,治白秃,生入膏生肌。” ④丁甘仁(孟河四家医集《药性辑要》):“松脂,祛肺金之风,清胃土之热,除邪下气,壮骨强筋。排脓止痛生肌,煎膏而用;牙疼恶痹崩中,研末而尝。”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