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

概况

异名:土防风(广东俗称),防风草(广东、广西、贵州),豨莶草、假豨莶、密草(广东)。

基源:为唇形科广防风属植物广防风的干燥全草。广防风属全世界约8种;中国仅有1种,药用。

原植物:广防风Epimeredi indica(L.)Rothm.[Anisomeles indica(L.)O.Ktze.;Anisomeles ovata R.Brown,;Marrubium indicum(L.)Burm.J,又名秽草(广东、广西),土藿香(广东、贵州),落马衣、排风草(广东),九层楼(广西),野薄荷(福建),野紫苏(四川)。

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1~2m,四棱形,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叶片阔卵圆形,长4~9cm,宽2.5~6.5cm,顶端急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牙齿,两面有白色短绒毛;苞叶叶状,均超出轮伞花序。轮伞花序在主茎及侧枝的顶部排列或稠密的或间断的长穗状花序;花萼钟形,长约6mm,下部有多数纵向细脉,上部有横脉网结,齿5,三角状披针形,边缘具纤毛;花冠冠筒中部有斜向间断小柔毛毛环,冠筒基部宽约1.7mm,向上渐变宽大,至口部宽达3.5mm,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长圆形,下唇水平扩展,3裂,中裂片倒心形,边缘微波状,内面中部具髯毛,侧裂片卵圆形;雄蕊前对稍长或有时后对稍长,花丝两侧边缘膜质,被小纤毛,粘连,前对药室平行,后对药室退化成1室;花柱丝状,2浅裂,裂片钻形;子房平顶,具圆齿。小坚果黑色,近圆球形,具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41页.图版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580~2400m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林缘或路旁等荒地上。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印度、东南亚经马来西亚至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夏、秋间割取全草,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药材产广东、广西。

鉴别:全草长1~1.5m。茎草质,四棱形,直径可达5mm,表面黄棕色,密被黄色向下卷曲的细柔毛,棱槽内毛茸尤多,节明显,略膨大;质硬,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的髓。单叶对生,具长柄,叶多皱缩,边缘具锯齿,上面灰棕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密生淡黄色细柔毛。有时可见密被毛茸的轮伞花序,花多脱落,仅留灰绿色的花萼,常包有1~4枚小坚果。气微,味淡微苦。以叶多、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贮藏:晒干用者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萜类成分有:卵防风二内酯(Ovatodtolide)(1)、4,5-环氧卵防风二内酯(4,5-Epioxyovatodiolide)、防风酸(Anisomelic acid)、4,7-氧环防风酸(4,7-Oxycycloanisomelic acid)、4-亚甲基-5-羟基卵防风二内酯(4Methylene-5-hydroxy-ovatodiolide)、4-亚甲基-5-氧防风酸(4-Methylene5-oxoanisomelic acid)、异卵防风二内酯(Isovatodiolide)、白桦脂醇(Betulin)、粘霉(烯)酮(Glutinone)、木栓酮(Friedelin)、粘霉(烯)醇(Glutinol)、β-香树脂醇(β-Amynn)。前6种萜类化合物对体外KB细胞呈现细胞毒活性,而对ACE无抑制活性。卵防风二内酯还显示能降低狗后腿血压及钙拮抗活性[1~4]。黄酮类成分有:大波期菊甙(Cosmosiin)、Terniflorin[芹菜素-7-O-β-D-(6-对香豆酰)葡萄糖甙]、Anisofloin-A[芹菜素-7-O-β-D-(3”,6-二-对香豆酰)葡萄糖甙]、Prunin-6-P-Coumarate Prunin-3”,6-di-p-ooumarate、芹菜素-7-O-β-D-(2”,6-二-O-对-香豆酰葡萄糖甙[Apigenin 7-O-β-D-(2”,6”-Di-O-P-coumaroyl)glucoside]、芹菜素-7-O-β-D-5,6-二-O-对-香豆酰葡萄糖甙[Apigenin-O-β-D(5,6-D1-o-pcoumaroyl)glucoside]、5,6-二甲基-7,3’,4’-三羟基黄酮、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4,5-二羟基-6,7,3’-三甲氧基黄酮、5,7,4’-三羟基黄酮[5~7]。有机烷、酸类成分有:正三十一烷、正二十六烷、硬脂酸、棕榈酸、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二十五烷酸、二十三烷酸、二十二烷酸、二十一烷酸、花生酸。

其它次要成分有:甲基-对-羟基肉桂酸酯(Methyl-p-hydroxycinnamate)、β-谷甾醇、胡萝卜甙(β-Sitosterol-3-O-β-D-gluccside)、正二十六烷醇(n-Hexacosanol)、石蜡、鞣质、还原糖、生物碱[3,4,8,9]

参考文献

[1] CA 1986;105:29869n,90874b。
[2] CA 1965;63:13327d,1978;88:7098p。
[3] CA 1985;102:109871k。
[4] CA 1988;109:187366h。
[5] CA 1985;103:19804g。
[6] Phyto chemistry 1987;17:1064。
[7] CA 1983;99:172835m。
[8] CA 1977;86:2376b。
[9] 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240。

药理

本品所含卵防风二内酯、4,7-氧环防风酸、4-亚甲基-5-氧代防风酸、4,5-环氧卵防风二内酯、防风酸体外实验对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对ACE无抑制活性。但卵防风二内酯对犬有短暂的降血压作用。另外卵防风二内酯还显示浓度依赖性的抑制离体蛙心收缩力及钙离子拮抗活性。

参考文献

CA 1986;105:90874b,29869n。

药性

性味:辛、苦,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温。” ②《陆川本草》:“苦、辛,微温。”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温。”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辛、苦,微温。”

功效:祛风,除湿,解毒。

主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痔疾。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痛,壮筋骨,消风散热,去毒疮,除筋骨疼痛,肾虚人取其头浸酒饮。祛风湿,壮筋骨,乌须明目,洗痔疮,去疳,去肿。” ②《陆川本草》:“驱风发表,行气疏滞。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四肢麻痹,蜂、蝎、虫伤。” 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散热,解毒止痛。治疮疡,关节疼痛。”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痛,胃痛,胃肠炎。外用治皮肤湿疹,神经性皮炎,虫蛇咬伤,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入丸剂。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岭南药物录》:“治百节筋骨疼痛:豨莶草十蒸九晒,和蜜为丸服。” ②《福建中草药》:“治高血压病:鲜防风草、鲜海州常山根各15~60g。水煎服。” ③《福建中草药》:“治中风口眼歪斜:鲜防风草30~60g,红糖15g,水煎服;另用叶和蓖麻子仁共捣烂,贴麻痹侧。” ④《福建中草药》:“治痈肿:鲜防风草60g,捣烂绞汁调黄酒炖服,渣外敷。或用鲜防风草30g,鲜马鞭草9g。水煎调酒服。” ⑤《福建中草药》:“治湿疹:鲜防风草,水煎,调食盐和?紫椿即Α!? ⑥《福建中草药》:“治毒蛇咬伤:鲜防风草30g,鲜豨莶草30g,水炖服;渣调食盐、米饭各少许捣烂外敷。”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