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新闻学著作

1919~1949年中国出版的有关新闻理论、新闻事业史以及新闻业务的学术论文、 专著、 译著、文集和丛书,共300余种,其中1930~1945年出版的占总数的2/3。

新闻理论著作

以1919年出版徐宝璜的《新闻学》及1920年出版孙依萱的 《新闻评议》为最早。1922 年,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问世,该书提出新闻事业的公共的、人类的、教育的及艺术的 4大特质,详细罗列了西方新闻学者的新闻定义及新闻价值观念,是当时新闻学研究的一部主要著作,曾 3次再版。抗日战争结束后,任白涛又出版了《综合新闻学》2册3卷,扩大了研究领域, 吸收了当时国际上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邵飘萍在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与1924年出版的《新闻学总论》,根据多年的报业实践,阐述了他的新闻观点。30年代后,新闻学的研究扩大到新闻法及新闻道德领域,曹用先的《新闻学》及俞爽迷的《新闻学要论》等是其代表。在20~30年代介绍和探讨资产阶级新闻学自由主义理论的活动中,黄天鹏著述最多。曾出有 《现代新闻学》、 《新闻学入门》、《新闻学概要》及一套《逍遥阁新闻学丛书》,并编辑出版了《新闻学论文集》、《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演讲集》和《新闻学刊全集》。后 4部文集汇集了20~30年代报坛名人及学者有关新闻学观点的精华,比黄天鹏自己的著作更有价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积极研究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情况有所变化,出现了一批论述战时新闻统制的新闻学和宣传学著作。先期有梁士纯的《战时的舆论及其统治》、《实用宣传学》,赵占元的《国防新闻事业之统制 》等,接着又有吴成的《非常时期之报纸》,任毕明的 《战时新闻学》 、张友鸾的《战时新闻纸》等。这类著作普遍强调战时新闻统制的必要性,其中有一些也提出了抗日言论自由的主张。

中国国民党的新闻宣传理论著作

最早出版的是1927年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印行的《宣传工作》一书,阐述了国民党宣传工作的性质、 任务, 强调提出国民党党报、 通讯社必须坚持的立场和原则, 并对国民党党报、通讯社的组织纪律及工作人员的条件和要求作出规定。该书经常被国民党党报的业务刊物引用,是国民党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著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新闻宣传理论有变化。 《中央日报》 副总编辑刘光炎的《战时新闻记者的基本训练》 一书, 规定记者行文时的遣词造句都须符合国民党当局的要求,不准提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和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成就。国民党中央战时新闻检查局副局长孙义慈的《战时新闻检查之理论与实际》一书,不仅强调了国民党新闻检查的“合理”性,而且规定了一系列对付进步报刊的检查原则与方法。 40年代初出版的《记者经验谈》 及《新闻事业建设论》, 集中介绍了国民党一些领导人的办报经验,及对战后新闻事业加强控制的三民主义新闻建设设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著作

1924年李大钊写了揭露帝国主义者利用新闻传播手段进行文化侵略的《新闻的侵略》一文。1930年,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发表的《提高我们党报的作用》一文,首次介绍了列宁关于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鼓动者,而且也是集体的组织者的论述。 同年的《红旗日报宣言》 则首次提出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点。李立三也在这年发表《党报》一文,提出要在党内树立党报由整个党的组织来办,每个党员都有支持党报工作的义务的观点。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红色中华》上,也载有不少类似观点的文章,为延安整风期间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的建设和党报观念的树立打下了基础。1942年起,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刊不断发表论述无产阶级新闻学基本观点和党报观念的文章。 1949年, 华中新华书店将这些文章汇集成《新闻工作文献》一书出版。其中收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的《怎样办党报》、列宁的《论我们的报纸》、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周扬的《反对客里空作风,建立革命的实事求是作风》等论文。40年代出版的恽逸群的专著《新闻学讲话》,强调了新闻的指导作用,既有对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批判,也有对新闻客观规律的认同和继承。

新闻事业史著作

1919~1949年出版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著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新闻学者的中文专著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蒋国珍的《 中国新闻发达史 》率先出版。接着出版的有黄汝翼的《新闻事业进化小史》,赵君豪的《中国近代之报业》,胡道静的《报坛逸话》、《新闻史上的新时代》等。其中以戈公振及胡道静的著作影响最大。戈公振的著作是中国出版的第 1部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以史料翔实、考订精详著称于世。胡道静的著作是他从事新闻史研究的成果汇集,收入不少第一手资料,并向读者介绍了自己治史的新方法与新观念。

中国新闻学者的外文专著

最早的一部是1924年汪英宾的《中国本土报纸的兴起》。全书共 5章,提出了中国报纸是世界报纸之发端的观点,并划分了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各个不同阶段,介绍了当时中国的言论出版自由观念及报纸条例。此后,林语堂的《中国报纸和舆论》,赵敏恒的《外人在华新闻事业》等英文著作相继出版,都较有影响。

外国新闻学者的外文专著

在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著作中,还有一批外国学者用外文撰写的专著,其中最著名的是1933年出版的燕京大学新闻系美籍教授白瑞华的《中国报纸,1800~1912》。作者参考了100 余种中英文论著,并从不列颠博物馆搜集到许多资料,史料丰富翔实,是一部研究中国初期报业及外国人在华新闻事业的、有参考价值的专著。

地方新闻史和专门史著作

项士元的 《 浙江新闻史》、秋虫(蔡寄鸥)的《武汉新闻史》、吴宪增的《中国新闻教育史》 及赵君豪的 《上海报人的奋斗》等相继问世,丰富了新闻史研究的内容。

新闻业务著作

中国现代有关新闻业务的研究,最初是和新闻理论的研究相联系的。20年代出版的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周孝庵的《最新实验新闻学》,都有研究新闻业务实践的专门章节。30年代以后,才从新闻理论的研究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一批专门论述某一方面新闻业务的专著。

采访业务著作

有王文彬的《采访讲话》、赵敏恒的 《采访十五年》、王研石的 《实践新闻采访学》等。其中赵敏恒的《采访十五年》一书,介绍了作者从事记者工作的经历, 总结了新闻采访工作的经验,材料丰实,较有价值。

新闻写作著作

有金照的《怎样写新闻通讯》、宫达非的《大众文化编写工作》、戈扬的《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等。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也编辑出版过一部《新闻写作研究》。

编辑评论著作

有郭步陶的《编辑与评论》、谢崇周的《新闻标题理论与技术》、张鹤魂的《新闻评论》等。其中郭步陶的著作对新闻编辑的方法、新闻评论的种类及其变迁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归纳出评论写作的6 种方法,有一定实用价值。此外,黄天鹏的《新闻文学概论》,对新闻文学的性质、作用及各种新闻文体的演变,作了详细论述,是这一时期研究新闻文体的唯一专著。

关于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新闻广告、新闻记者的职业修养与培养等方面,这一时期也出版有专著。吴定九的《新闻事业经营法》,邹韬奋的《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蒋裕泉的《实用广告学》等,在这些领域有不少新的开拓。黄天鹏则有多本著作介绍名记者成名的历史,并论述怎样当好一个新闻记者。此外,还出版了不少指导读者阅读报纸的著作,如杨东蒪的《国际新闻读法》等。

丛书及译著

新闻学丛书的出版,是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新闻教育的需要。在中国现代出版的几套新闻学丛书中,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编写的一套包括14种讲义的新闻函授丛书最有价值。这部丛书集30年代新闻学研究之大成,由对各个方面有研究的著名报人和学者合作写成。此外,汉奸管翼贤在他主持中华新闻学院教学工作期间,也编出了一部9册20篇的丛书《新闻学集成》。这部丛书详细介绍了德、日法西斯的新闻理论与政策。中国现代出版的新闻学译著中,戈公振翻译的J.F.N.克拉克的《新闻学手册》(出版时易名《新闻学撮要》)、王文萱翻译的杉村广太郎的 《新闻概论》、 袁殊翻译的《新闻法制论》、曾觉之翻译的《无线电广播的文化教育作用》,阮春芳翻译的《听众心理学》等,都有较大影响。

中国现代新闻学著作,在出版的数量方面和新闻学研究的广度、 深度方面, 都超过中国近代的同类著作。其中有些不仅当时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