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

中国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牌坊梁等处古墓群中的魏晋墓室壁画。

1972年和1979年,在新城发掘的8座绘有壁画的魏晋墓中,壁画分布在墓门的照墙、前室和中室的四壁、后室的后壁上。大多以一块砖面为一幅画面,高16~18厘米,宽34~36厘米。也有少量较大的壁画。共存画面700余幅,绝大部分保存完好。

嘉峪关魏晋壁画主要是描绘现实生活的,表现了墓主人的出行、宴享、游猎、六博等场面,是墓主人生前的权势享受的缩影。新城5号墓的《武官出行图》,用笔熟练,色彩绚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新城3号墓中的《屯营图》和《屯垦图》,提供了当时军屯的形象资料。壁画中更多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各种生产活动,生动地刻画了河西各族人民的农作、畜牧、桑林、炊庖等各种劳动场景,其中还完整地描写了从播种到收获的一系列的农业生产的过程。

《牛耕图》

嘉峪关魏晋壁画普遍用白土粉涂底,有的先用土红色起稿,然后用墨线勾出轮廓,线条富于动感,用笔迅疾如飞,有着酣畅淋漓的气势。墨线轮廓中再填入赭石、朱红和石黄等色,呈现出热烈而明快的色调。壁画图像非常简洁,形象鲜明,善于捕捉各种动物的神态,如《双驼》、《门犬》、《宰猪》、《屠牛》等画面,都是构思巧妙而意趣横生的艺术作品。嘉峪关魏晋壁画中的人物和动物都呈动态,以奔动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些方面构成了嘉峪关魏晋壁画的豪放雄健的艺术风格。

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显示出中国古代绘画从汉向晋逐渐演变的过程,反映了河西地区魏晋时期的绘画发生了由概念到具体、由粗及细、由装饰性绘画向独立的单幅绘画逐渐演变的情况,也说明了河西地区在北朝佛教壁画兴盛之前传统的壁画艺术已有了成熟的面貌,它不仅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魏晋时期的空白,也为研究河西石窟艺术渊源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分类标签: 美术 壁画 魏晋 嘉峪关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