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图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生于希腊北方的斯塔吉罗斯。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宫廷侍医。他18岁时到雅典,跟从柏拉图学习20年之久。公元前 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他赴小亚细亚各地讲学。前 343年,应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太子亚历山大三世的教师。前 335年回到雅典,在吕克昂阿波罗神庙附近建立了自己的学校。亚里士多德习惯于在树林中一边散步,一边讲学,因此他的学派也叫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曾较深入地研究了辩证思维的主要形式,因此他的著作中,到处有着辩证法的闪光。但总的来说,在哲学问题上,他却动摇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他的教育观点,主要见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两书。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身体和灵魂,如同物质(质料)和形式一样,不可分离地存在着。灵魂有三种:

(1)植物的灵魂,表现为营养与繁殖;

(2)动物的灵魂,表现为感觉与欲望;

(3)理性的灵魂,表现为理智和沉思。前两种灵魂是非理性的,不过动物的灵魂,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是理性的,所以也称之为意志的灵魂。与上述三种灵魂相适应的也有三方面的教育:体育、德育和智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这三个方面,使之达到最高的程度,使体、德、智得到和谐的发展。

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两种灵魂,有相应的两方面的美德,即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方面的美德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归功于教育,因此它需要经验和时间;而道德方面的美德乃是习惯的结果。他认为,道德方面的美德没有一种是由于自然而产生的,立法者的职责就在于通过塑造善良的习惯,而使公民们的道德达于完善。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灵魂的生活在于沉思,也就是在于纯理论的、思辨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一切美德中最美好的。因此,理性活动的生活即是善的行为,也是善的本质。它构成了最高的美德,也是最大的幸福。这是人生最高的目的,也是教育最高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代表中等奴隶主的利益。他要求教育事业为这一阶层服务。他认为,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全城邦应具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次企图根据自己关于儿童发展的观点,以年龄来确定新一代生活的分期,并认为这样的分期是符合自然的。他所划分的第一个时期是在7岁以前;第二个时期是从7岁到青春期(约14岁);第三个时期是从青春期到21岁。他认为 7岁以前的儿童应在家庭里受教育,应使儿童习惯于所能忍受的锻炼,但其过程应是渐进的。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从事工作,以免妨碍他们的发育。在这一时期,游戏是使儿童活动的一种方法。应注意选择讲给儿童听的神话和故事,并特别留心使他们少与奴隶接触。从 7岁起男孩应进入学校。亚里士多德提出,青少年时期通常学习的科目有 4种:

(1)阅读、书写;

(2)体育锻炼;

(3)音乐;

(4)绘画。他对于这几种科目的教育目的和用途,曾作了详细的论述。在体育锻炼方面,他主张“实践必须先于理论,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他不同意斯巴达人只注重培养儿童勇敢品德的艰苦操练(见斯巴达教育),认为这会使他们变得残忍。他赞成雅典式的训练健美与和谐发展的体育(见雅典教育)。他说,在体育中首要的,应是锻炼健美的体格而不是野蛮的体格。他认为,音乐之所以必须学习,是因为它对教育、心灵的净化、理智的享受等许多方面都有益处。他指出,必须选用富于伦理性的曲调,对于幼年儿童必须选择兼具幽雅和教育因素的曲调。不过亚里士多德强调,学习音乐是自由民度其闲暇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为了追求实用和职业。此外,他还认为绘画可以培养儿童对美的欣赏力和判断力;读书、习字也很重要。他主张,作为父母用以教育孩子的知识,不是因为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它是自由的和高贵的;只追求有用,不能形成高尚自由的心灵。

关于理性部分的教育,由于《政治学》一书没有完卷,所以不得其详。但从他的其他著作和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其内容似应包括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以及哲学和辩证法。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女子的本性不同于男子,所以不能与男子受同样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对于后代教育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书目
  1. Paul Monroe ,History of Education , Macmillɑn,1925.
  2. James Bowen , 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Volume L, The Ancient World, St.Martinn's Press,1972.
  3. 曹孚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