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它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性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广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含空想共产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两个部分。

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3)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由于这三个阶段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无产阶级发展的水平不同,从而使这三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各有特点。

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正处在原始积累和手工业工场开始阶段,它的内在矛盾和弊病刚刚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尚未从其他劳动者中分离出来。这时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了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代表人物是英国的T.莫尔、意大利的T.康帕内拉等。与此同时,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出现了为实现理想的“千年王国”而诉诸暴力的空想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是T.闵采尔。此后,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争取土地公有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家G.温斯坦利。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对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的认识已从文学描述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的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蓝图时,是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主张在封建制度崩溃后,在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即由前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还带有封建主义的影响,如赞同君主制、终身制、家长制等。主要代表人物有摩莱里、G.B.de马布利。法国大革命时期,空想共产主义的思想代表 F.-N.巴贝夫,提出了通过暴力革命、过渡时期逐步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实现理想的“平等共和国”的理论,并组织密谋起义,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个阶段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这时,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正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社会愈来愈迅速地分化为大资本家和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 285页)。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社会恶果已明显地表露出来。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并得出一些接近历史实际的结论;在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猜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更富有吸引力。主要代表人物是C.-H.de圣西门、F.-M.-C.傅立叶和R.欧文。后两人还提出用和平、典型示范的方法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各自进行了协作方式生产的实验。此外,19世纪空想共产主义也达到了最高发展水平,主张用暴力革命、建立革命专政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但在实践中则依赖于少数人的密谋举动。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卡贝、L.-A.布朗基和德国的W.魏特林。

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不成熟的阶级状况决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性,但它突破幻想外壳而显露出来的科学思想萌芽,启迪了无产阶级的觉悟,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材料,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19世纪30~40年代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斗争不断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种空想学说愈来愈失去其存在的根据。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