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战役

苏德战争末期,苏军攻占法西斯德国首都的战略性战役。1945年春,苏军已进抵奥得河、尼斯河,盟军先头部队也前出到易北河,东西两线相距仅150~200公里。德国在政治上已完全孤立,在经济上人力物力资源枯竭,在军事上腹背受敌,败局已定。A.希特勒妄图作困兽之斗,拖延战争,等待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分裂,战争出现转机。在柏林方向防御的是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官为G.海因里希上将,后由K.施图登特上将接替)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为F.舍纳元帅),约100万人,火炮1.04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辆(门),作战飞机3300架。德军建立了坚固的纵深梯次防御,它包括奥得河、尼斯河防线和柏林防区。奥得河、尼斯河防线由 3道防御地带组成,纵深20~40公里。主力位于第 2防御地带。柏林防区由 3层围廓组成,外层围廓距市中心25~40公里。苏军最高统帅部为彻底消灭德军于其巢穴,结束欧洲战争,且鉴于英国首相W.L.S.丘吉尔力促英、美军队先于苏军攻占柏林,决心快速实施这次战役。参加战役的有:3个方面军(辖19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4个坦克集团军、3个空军集团军、10个独立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独立骑兵军);波罗的海舰队、空军远程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各一部;第聂伯河区舰队,以及波兰2个集团军、1个坦克军和1个航空兵军。合计250万人,火炮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辆(门)和作战飞机7500架。

图

战役于4月16日发起。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Г.Κ.朱可夫)和乌克兰第 1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И.С.科涅夫)经激烈战斗,分别于19日和18日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所有3道防御地带,21日开始强攻柏林的战斗。24日,在柏林东南会合,合围德军20万人。25日又在柏林以西会合,对柏林形成包围,柏林守军20万人陷入重围。同日乌克兰第 1方面军的部队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与美军会合。白俄罗斯第 2方面军(司令员为苏联元帅Κ.Κ.罗科索夫斯基)于 4月20日发起进攻,强渡西奥得河,突破德军防御,钳制德军第3坦克集团军和相当一部分预备队,从而保障了白俄罗斯第 1方面军的右翼。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8日德军统帅部代表W.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见彩图)。

1945年5月8日,德国代表在柏林近郊签字投降

整个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93个师,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损失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1220门和飞机 527架。柏林战役的结局,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终结。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战役之一,战斗极其激烈,苏军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围歼了德军最大集团。战役表明大居民地限制了坦克大兵团作用的发挥。

分类标签: 军事 柏林 苏军 奥得河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