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中国古代洛阳、长安间重要关口。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10公里、黄河大曲部东端南岸,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潼关,古为桃林塞地。东汉末设关,原称冲关。后以关西有潼水,改名潼关。隋置都尉,大业七年(611)关址西北移两公里。唐置潼津县,天授二年(691)再北移黄河岸边。宋置镇潼军。明置守御千户所,后改卫。清置潼关厅,驻副将都尉。辛亥革命后改县。潼关地踞山河狭谷之间,南倚东西绵亘之华山,北濒黄河天险,隔河与风陵渡相对,东连函谷,西南有禁谷(禁坑)天堑,地势险要,扼控风陵津渡要冲,束禁东西通衢,古有“潼关固则全秦固”之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西征,被马超阻于潼关,操数攻不克,乃绕道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蒲州),暗渡黄河,方入关中。唐广明元年(880),黄巢义军夺取洛阳后,挥军西进,受阻潼关,遂填平禁谷,迂回关后始破潼关,继而进入长安(今陕西西安)。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克潼关,直陷西安。古潼关已废,潼关县有陇海铁路通过。

分类标签: 军事 潼关 黄河 潼关县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