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中国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其门客编写的论文集。《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在杂家。《史记·吕不韦传》说该书有“八览”、“六论”、“十二纪”。今本次序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按四季、十二个月份排列,每纪有纪首1篇及论文4篇,十二纪共60篇。“八览”,每览有论文8篇(《有始览》中缺失 1篇),共63篇。“六论”,每论有 6篇,共36篇。加上“十二纪”末的《序意篇》,总计 160篇。书中保存了先秦诸子遗说、古史旧闻,以及天文、音律、医学、农业等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有东汉高诱注本,元明以来有多种刻本,以清乾隆年间毕沅校正本为佳。近人有许维遹《吕氏春秋集解》、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

《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导,包罗儒、法、墨、阴阳、纵横、名、兵、农各家各派学说,书中的政治思想体现了吕不韦的政治主张。

书中《务本》、《用民》、《达爵》、《儒家》、《分职》、《爱类》、《求人》、《贵公》、《顺民》、《上德》等篇宣传的思想有:

(1)仁政德治思想。它指出:“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上德》)。“仁人之于民也,可以便之,无不行也”(《爱类》)。

(2)民本思想。它多处强调指出:“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顺民》),“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同前)。

(3)天下为公思想。认为治天下的人必须秉公办事,秉公办事天下才能太平。指出:“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贵公》)。

(4)用人唯贤思想。认为要做到天下太平,国家安宁,必须推行贤人政治,“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等等。

(5)暴君可诛思想。认为皇帝如果荒淫无道,“上不顺天,下不惠民”,是可以杀掉的。

书中还保存了大量的道家篇章,宣传了道家的自然观和社会政治思想。如《君守》、《勿躬》、《分职》、《论人》、《任数》、《知度》、《审应》、《士容》、《大乐》、《贵生》、《圜道》、《去私》、《精喻》、《博志》……等等。这些篇章论述的思想或传老子,或似庄子,或近杨朱,颇为驳杂。从政治思想上说,主要是宣扬了君道无为、顺乎自然、因而不为、柔弱胜刚强等思想。认为“有道之主,因而不为”(《知度》),“善为君者无识,其次无事”(《君守》),“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博志》),“君也者处虚(《分职》),等等。

在《荡兵》、《振乱》、《决胜》、《禁塞》、《爱士》、《怀宠》、《论威》、《执一》、《察今》等篇中宣传了法家、兵家的思想。在《察今》中指出:“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在《荡兵》中强调国家养兵之重要,反对息兵,“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又说:“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在《为欲》中宣传“使民无欲,上虽贤,犹不能用”的法家观点,等等。在《薄葬》、《安死》等篇中宣传了墨子薄葬、短丧的主张,在《上农》、《任地》、《辨土》、《审时》中宣传了农家的思想。

《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导,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较为开明的政治主张。在学术上和政治上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