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电影

比利时1896年在布鲁塞尔放映了L.卢米埃尔的影片,1908年,法国移民A.马尚在哈勒费尔德创办了第一家比利时电影制片厂,1904~1914年期间拍摄了一些短故事片,如《德菲特的女儿》(1908)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布鲁塞尔附近又建立了新的电影制片厂,试图发展比利时民族电影,但由于美、德、法等国电影公司的竞争和一些电影工作者迁居法国,比利时主要摄制纪录片、 科普片和民族风俗片, 如《往南美洲中心去》(1924)、《印第安人格兰-恰科》(1925)、《在以带发头皮作为战利品的部落》(1930),3片导演都是R.德·华弗兰。有声电影出现后,比利时既摄制法语影片,也摄制佛拉芒语影片。最初一批较知名的电影有导演G.舒肯斯拍摄的《克林丹斯一家》(1929)和《最美的梦》(1930)。这时,比利时电影导演们在外国电影艺术作品的影响下开始探索新的富有表现力的手段。C.德刻克莱尔和H.斯笃克两位导演对比利时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时,他们主要是拍摄风光片和民俗片。从30年代中期开始,试拍摄故事影片。到30年代末拍摄了一些有关艺术理论的影片。许多影片是分析佛兰芒古典艺术作品的,如导演H.斯笃克拍摄的《古老的比利时一瞥》(1936)、导演A.高凡拍摄的《神秘的羊羔》(1939)。C.德刻克莱尔在影片《灵感的源泉》(1938)里用平行蒙太奇手法表现佛兰芒老艺术大师的人物和风景绘画。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比利时电影的发展中断了。德国法西斯占领时期比利时的银幕上充斥着德国影片,也上映一些专供消遣的法国电影。50年代初由于引进外国资本拍片,比利时电影情况开始好转。这种合作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H.斯笃克的《走私者的宴会》(1951)。1953~1962年,比利时摄制了长故事片48部,大部分影片是与法国、联邦德国、荷兰合拍的。这一阶段摄制的优秀影片《海鸥在港口死去》(1955,R.维尔哈维特、R.奎贝尔斯和I.米希尔斯导演)等。1963年比利时政府实行对电影生产给予国家补助金的办法。60~70年代,比利时摄制了不少充满象征、神秘主义内容的影片。如在导演A.德尔沃的作品《剃光头的人》(1966)、《有一次夜晚在列车上》(1968)和《在布赖会面》(1971)等片里,细微的心理描绘、现实和虚幻的镜头不断地交替出现;充满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描写的影片有导演H.屈默尔的《马尔贝突伊斯》(1971)、《红唇》(1972)和导演P.高列,P.德洛的《拥抱》(1968)。在比利时电影里也出现了一些表现普通人相互关系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主义影片,其中有《家,可爱的家》(1973,导演B.拉米)、《新兵》(1973,导演R.维尔哈维特)。还出现了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影片,如《阿姆尔的儿子死了》(1974,导演J.-J.安德里恩)、《处于狗和狼之间的女人》(1979,导演A.德尔沃)、《与安娜相遇》(1978,导演C.阿凯曼)等。

在比利时电影里艺术家和美术家的传记影片占显著的地位。如影片《保罗·德尔沃笔下的世界》(1946,导演H.斯笃克)、《鲁本斯》(1948,导演A.斯笃克,P.哈扎尔茨)、《詹姆士·恩索尔的面具和面孔》(1950,导演P.哈扎尔茨)、《叶伦尼姆·波修》(1963,导演F.维叶尔冈斯)。还有关于佛兰芒派绘画的彩色片《黄金世纪》(1953,导演P.哈扎尔茨)等。

比利时纪录片剪辑巧妙,摄影技术好,富有诗意。如《船坞》(1955,导演 E. 德日林)、《比利时组曲》(1958,导演L.德鲁阿吉)、《森林的主宰者》(1958,导演G.希勒曼、A.布兰特)。很多纪录片内容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政治问题,如《为我们的权利而斗争》(1961)、《公开对话》(1971,两片导演F.比延斯);《瓦隆尼亚》(1971,导演Z.戈洛贝尔)。

比利时年产长故事片 8~10部。1938年设立了比利时皇家电影资料馆。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电影节有安特卫普幻想片电影节、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布鲁塞尔国际科技电影节(两年一次)、根特国际电影节、克诺克-赫斯特国际实验片电影节。

分类标签: 电影 比利时 导演 影片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