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电通信概况

中国邮电通信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沿革

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使用通信方法互相联系。2700多年前,周朝幽王就利用烽火传递信息,其后又出现传递政府文书的邮驿站。唐代的邮驿组织已达到了很高水平,全国连成网的水、陆驿站有1639个,邮运规定严格的时刻表,违反时刻表要受严厉处罚。在宋代,发展了急递邮驿。元代沿袭宋代的办法,在各州县广泛设置“急递铺”,一铺接一铺不停地传递,规定一昼夜要走400公里。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明代出现了民信局,这是中国民用邮政的开始。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开始吸收国外技术,陆续使用了电报、电话、传真、数据传输等多种通信方式,但发展缓慢。1949年以前,除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外,广大农村邮电通信条件很差,有的地区甚至常年不通邮。

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0多年来,邮电通信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据1985年统计,中国已同世界上 113个国家和地区通邮,与42个国家建立了直达电路,在20多个城市办理国际特快传递业务;国内绝大多数省会以上城市与北京的部分用户间已实现了长途电话自动拨号。此外,还开办了报纸、图片、资料传真业务和数据传输业务,计算机利用国际通信网可从几百个国外数据库检索科技、经济、商业、文化等情报与数据。

邮电技术

邮运是综合利用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运输手段的。在邮件内部处理方面,70年代以来,中国自行研制的各种收寄、出售、分拣、传递、升降、捆扎、装袋等专用机械设备,已相继在一些大城市邮局投入使用。在中小城市仍以手工操作为主。

在电信方面,已经建成了明线、电缆、微波和短波以及卫星地面站等多种手段组成的电信通信网。中国第一条京、沪、杭1800路中同轴电缆已于1976年投产。中国已用600路、960路微波联通了除西藏、新疆、内蒙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已先后研制出从600路、1800路到4380路电缆载波机,大容量纵横制市话交换机、纵横制编码长途自动交换机;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自行研究、设计、生产了60路、600路、960路直到1800路的微波设备。截至1985年,已装备了1.7万多公里的微波干线电路。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的通信卫星地面站,经太平洋、印度洋上空的国际通信卫星可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开通卫星通信业务。1984年4月8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从而为开辟国内卫星通信业务提供了广阔前景。中国自行研制的市内电话光纤通信系统也已在武汉市投入使用。到1985年底,市内电话中,自动电话占80.19%;长途电话中,自动、半自动接线占24.8%;电报交换中,大部分省会已利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电报自动转接。

纵横制电话交换机调式 邮电服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有邮电局所26328所,至1985年底已发展到53107所(不包括台湾省),其中80%以上设在乡村。每个局、所的平均服务面积为 180.8公里,平均服务人口为1.97万人。截至1985年底,有99.6%的乡通邮,94.8%的乡通电话,人均邮件占有量为4.5件(每年),每百人订报28.8份;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机0.6部。

分类标签: 经济学 中国 邮电 通邮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