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南曲

湖北曲种。原名“南曲”或“丝弦”,1962年改为现名。主要流行于湖北省西南部的长阳、五峰一带,其中以长阳县的资丘最为盛行。长阳南曲和湖北小曲一样均与明清时代的南北俗曲及民间歌曲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曲调从江浙一带以及汉口、沙市、宜昌等地流入长阳山区,长期与外界隔绝,因而仍然保留着原貌。过去,没有专业艺人,只作为一种业余娱乐形式,在节日、嫁娶、寿诞等喜庆日子由艺友们相聚弹唱。多为自弹自唱的坐唱形式,也有二、三人的对唱。其后又出现了立唱、表演唱形式,演员持板而唱,在以唱为主的同时增加了散白、韵白。伴奏有三弦(主弦)、二胡、琵琶、扬琴、中胡等丝弦乐器。

唱腔曲牌约30余支,丝弦演奏曲牌约10余支。唱腔曲牌分为“南曲”和“北调”两种腔系,其中除〔寄生调〕为北调腔系外,其他均为南曲腔系。南曲腔系又分为“板腔化曲牌”、“单曲牌”、“小调曲牌”三类。长阳南曲的曲体音乐是以有板式变化体的曲牌联套体为主。此外还有一种单曲体,常以〔寄生调〕一曲反复演唱到底。南曲的基本格式为:〔南曲头〕→〔垛子〕→〔上下句〕→〔数板〕(或其他曲牌)→〔南曲尾〕。也有以〔马蹄头〕开始,以〔清江引〕或〔香炉尾〕结束的。整个音乐运用一板三眼和无眼板(即一字板)两种节拍。在板(云板)的用法上,凡属一板三眼板式的曲牌,均采取“一板三响”(或称“三园板”)的打法,显示出长阳南曲的独特风格。

长阳南曲的传统曲目约 400余个,大多是短篇书目。有描述历史故事的《三国英雄》、《长坂救主》、《孔明祭风》;有富于生活情趣的《数灯》、《皮金顶灯》;有说唱爱情故事的《红娘递柬》、《赶潘》;有写景抒情的《春去夏来》、《悲秋》等。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有《一把三弦》、《歌乡婚礼》、《夜闯龙虎滩》等。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