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的官方语言,也是瑞士的 4种官方语言之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支。分布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也是瑞士和卢森堡的主要语言之一。此外,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的德国移民区、以及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等地也有少数人使用德语。使用人口总计约 1.1亿。

德语分为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高地德语是共同语,它采用了低地德语的某些发音规则。通用的书面语以高地德语为准。各方言间的差别很大。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的语言分界线大致从联邦德国西北部的亚琛起,向东经莱茵河畔的本拉特、卡塞尔、民主德国的马格德堡直到奥得河畔的浮斯滕堡,这条线以南是高地德语,以北是低地德语。

从 5~8、9世纪,在日耳曼语中发生的第二次音变(也称高地德语音变)使德语从共同日耳曼语中分化出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12~16世纪,由于德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1483~1546)的《圣经》德语译本和他的其他著作的传播,书面共同语开始形成。

现代德语标准音到19世纪末才形成,有 5个单元音:a、e、i、o、u,3个变元音:、、ü,这8个元音都有长音和短音;有 3个复合元音:ei(ai)、au、eu(u)。元音的长短区别是德语语音的重要特征。长元音和短元音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如Staat/∫ta:t/(国家),Stadt/∫tat/(城市)。 长元音的拼写标志可以是元音字母重叠aa、ee、oo、ie,也可以在元音字母后加字母 h作为长音符号,如ah、eh、ih、oh、uh、h、h、üh,也可以在元音后加单个辅音字母,如Bad、gut。短元音的标志是在元音后面有重叠的辅音字母或两个以上的辅音,如Bett、Bild。元音 e在非重读音节和前缀中大部分弱化,在后缀和词尾中全部弱化。辅音的特点:有 7对清浊相对的辅音。浊辅音b、d、g在词尾时起清化作用,如:lieb、Feld、Tag分别念为/li:p/、/fεlt/、/ta:k/ 。颤音既可发舌尖音/r/,也可发小舌音/R/。

德语的词按语法功能分为10类:冠词、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动词、连词、介词、副词、感叹词。前6类有词形变化,称为可变词类;后4类无词形变化,称为不变词类。名词有3种性(阳性、阴性和中性)、4个格(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两个数(单数、复数)。在使用中,除名词本身发生某些变化外,主要依靠名词之前的冠词、代词、形容词和若干数词的变化来表示名词在句中的性、数、格。动词的变位包括人称、数、时(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语式(直陈式、命令式、虚拟式)的变化。动词不定式的词尾大部分为en,少部分为eln、ern,根据其基本形态(不定式、过去式、第二分词式)变化时词尾的不同和词干元音是否变换,可分为弱变化、强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动词。动词将来完成时在现代德语中已极少使用。

德语句子结构的特点:动词谓语为句子的核心,它要求各格的宾语或介词宾语和各种补语。在普通陈述句中,主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居句首时,谓语动词总是居第二位。如果谓语由两部分构成,即由可变部分(时间助动词或情态助动词)和不变部分(动词的不定式或第二分词)构成,则可变部分居第二位(在有些句子中居第一位),而不变部分居句尾,这是德语特有的谓语“框架结构”。句法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句中动词谓语位于句末,其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连词或关系代词-主语和其他句子成分-动词谓语。

德语的词汇量估计为30万~50万。按其来源可以分为 3种:

(1)继承词,指从印欧语和日耳曼语时期流传下来的词语及其派生词与复合词;

(2)借词,指在历史上从外族语吸收的并已为德语同化了的词;

(3)外来词,指从外族语吸收而仍保留原有特点的词。继承词和借词的重音绝大部分在第一个音节上,外来词的重音或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或在倒数第二或第三个音节上。词汇构成的特点是大量使用派生与复合的手段,复合构成在德语构词法中最为普遍。两个以上的各种词类的词均可复合成一个新词。名词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德语采用拉丁字母,有26个,其中元音 a、o、u有变音形式、、ü。 另外还有一个字母β作为短元音之后的ss的代用形式; β本是由手写花体小写字母s与z所组成,不算作新字母。瑞士德语已正式废除了 β,一律用ss。x和y只用来拼写外来词。20世纪30年代以前,德语一直用花体字母,以后使用普通的拉丁字母。

德语对世界文化有过明显的贡献。马丁·路德所译的《圣经·新约》 (见图)对现代德语共同语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在他的启发下,用北欧诸语言译出的《新约》也在本国起了语言的规范作用。19世纪德国哲学提供了启迪人的心智的概念和术语,直到今天人们谈到哲学问题仍不得不用德文原词以明本义。德国的医学和化学长期领先,这也使德语成为这些学科的研究者必须学习的语言。

马丁·路德译的《圣经·新约》
参考书目
  1. W.Schmidt,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Sprɑche,3.durchgesehene Auflage, Volk und Wissen Volks-eigener Verlag. Berlin, 1980.
  2. W.Knig, Atlɑs zur deutschen S prɑche,4.Aufl-age,Deutscher Taschenbuch-Verlag, München,1981.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