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音乐

塔吉克族大部分居住在中国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疆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等地。人口 26503人(1982年统计)。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中国的塔吉克人大多数讲日库勒方言,少数讲瓦罕方言,两者均属伊朗语族的东伊朗语支,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兼营农业。塔吉克族音乐主要有民歌和舞蹈音乐两类。

民歌

按内容和节拍又分为“拜依特”、“麦依丽斯”、“法拉克”、“塔勒肯”等4种。

拜依特

广义为歌曲,狭义系指一般民谣。此类歌曲为数颇多,其中情歌又占多数,亦有歌颂祖国、歌唱家乡的。常用 彎拍、嬋拍及散板等。著名的拜依特有《青岗古力》、《红玫瑰》、《古力碧塔》、《莱拉》和《白鹤》等。还有一种名为“柔巴依”的歌曲,歌词是一种格律严谨的四行诗,节拍与拜依特相同。常采用对唱和一领众和的形式。《红玫瑰》是拜依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图 麦依丽斯

意为叙事歌曲。多以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长诗为歌词,曲调运用戸节拍。广泛流传的有《白鹰》和《公主堡的传说》等。此外还有反映19世纪末塔吉克人民抵御外侮的《保卫父母,捍卫家乡》,以及揭露封建制度的《还有什么属于我》、《不像法官,倒似强盗》等。

法拉克

意为夜莺似的悲歌,以抒发离别之情或怀念逝去的亲人为内容。歌者常于高山之上独自吟唱,节拍多用散板,曲调凄恻低沉。

塔勒肯

意为葬歌,多在亲人逝世时诵唱;葬礼中还有一种名为“萨德尔”的歌曲,是青年们为悼念朋友所唱的歌,唱时边歌边舞,为嬋节拍,并用弹拨乐器布兰兹库姆伴奏。

此外,还有妇女唱的摇篮曲,以及专由神职人员诵唱的赞美诗(名为“卡苏义德”,用古老的乐器库木日伴奏)等。

民间歌舞 舞蹈音乐

塔吉克族舞蹈音乐通称为“恰甫苏孜”,常用两支鹰笛和2个手鼓伴奏,手鼓常由妇女演奏。塔吉克族人民每当集会时,必举行赛马、叼羊等活动,并用鹰笛、手鼓为之助兴,这种乐曲简称为赛马曲。按叼羊、赛马的不同阶段,分别演奏3种不同的曲调,即“威勒威勒柯克”、“均吉格尔”、“冬巴克苏孜”。各地还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舞曲,结构短小,多采用彎拍,常根据需要将数首舞曲连续演奏,从而使音乐富于变化。

塔吉克民间戏剧,尚处在萌芽状态,以麦依丽斯为曲调基础发展而成的戏剧音乐,很受群众欢迎。传统剧目有《老汉与新娘》等。

乐手在吹奏鹰笛

塔吉克民间乐器,常见的有用鹰翅骨制作的3孔鹰笛、木制的7孔竖笛,弹拨乐器热卜甫、赛依吐尔、布兰兹库姆、库木日,以及艾捷克、口弦、手鼓等。各种乐器除用于伴奏外,也用于独奏。乐曲有的来自民歌或舞蹈音乐。

塔吉克民间音乐的主要特征是:

(1)无论民歌、舞曲、器乐曲多数由一个乐句或一个单乐段构成,结构比较短小,常是一曲多词。

(2)常用一领一和或一领众和的形式,伴唱(或伴奏)重复主唱(或主奏)的旋律,仅在头、尾衔接处有少许变化。

(3)音域较窄,一般均在8度以内,部分民歌是用三音或四音音列构成。如叙事歌曲《白鹰》即由do、si、la、sol4音构成,如下例:④塔吉克族民间音乐使用七声音阶和五声音阶,常以sol、re、la为调式主音,以mi为主音的调式较少。20世纪50年代,一些专业音乐创作中突出地强调并运用了含有升高 3级音和升高7级音的以mi作主音的调式,作品得到广泛的流传,从而使它发展成为塔吉克族典型的调式音阶;

(5)以彎与戸为主要节拍。

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塔吉克族音乐得到迅速发展,一批专业音乐工作者成长起来。以塔吉克族民间歌曲“古力碧塔”作素材所写的电影音乐《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赛依吐尔和竖笛演奏家曲潘巴依,以其精湛的技艺,受到塔吉克族人民的尊敬。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