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发射方式

导弹在陆地、水域、空中发射时所处的状态和采用的技术手段的统称。它是由导弹的类型和战术技术要求所决定的。导弹发射方式按导弹发射位置,可分为地面发射、地下发射、水面发射、水下发射和空中发射;按导弹的起飞姿态,可分为水平发射、倾斜发射和垂直发射;按导弹发射时所用的动力,可分为自力发射和外力发射。

地面发射

分为固定发射和机动发射。地面固定发射,是利用固定在地面上的发射系统实施导弹发射。早期的中、远程地地导弹和地空导弹多采用这种发射方式。为了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后来有的采用发射前在地下贮存。地面机动发射,是利用车载或便携式发射装置(图1、图2),实施行进间或快速定点发射,通常有越野机动发射和公路机动发射等方式。其中越野机动发射灵活性好,便于转移,战术导弹多采用这种发射方式。

车载地面发射 单兵肩扛发射 地下发射

通常指地下井发射,利用地下井贮存并实施导弹发射(见导弹发射井)。远程、洲际地地弹道导弹主要采用这种发射方式(图 3)。

地下井发射 水面发射

利用各种舰(船)载发射系统实施导弹发射。采用这种发射方式的有舰地、舰舰、舰空等导弹。

水下发射

利用潜艇发射系统在水下实施导弹发射。这种发射方式隐蔽、机动,活动海域广阔,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潜地导弹采用这种发射方式。

空中发射

利用各种机载发射系统在空中实施导弹发射(图 4)。这种发射方式活动空域广阔,机动性好,生存能力和攻击能力强,广泛应用于空地、空空、空舰和空潜等导弹。

机载空中发射 水平发射

导弹呈水平状态的发射。空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和鱼雷管发射的导弹等,一般采用这种发射方式。

倾斜发射

导弹处于倾斜状态下的发射。地空导弹、舰空导弹、反潜导弹和巡航导弹等,一般采用这种发射方式。

垂直发射

导弹呈垂直状态的发射。地地、潜地弹道导弹,某些地空、舰空导弹和巡航导弹等,采用这种发射方式。

自力发射(热发射)

导弹在发射装置上利用自身的发动机直接点火的发射。在地下井内采用这种发射方式,需排除导弹发射时所产生的大量高温燃气流的影响,因此,导弹发射井需设排焰系统或增大井径。

外力发射(冷发射或称弹射)

靠外部动力,使导弹弹出飞离发射装置,到达一定距离时,发动机点火而实施的发射。用于潜射导弹的水下发射、陆基弹道导弹的井内发射和机动发射。这种发射方式可使导弹在发动机点火前获得一定的初速,无高温燃气流的影响,导弹装在发射筒内能改善贮存条件,但发射装置比较复杂。

导弹发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战使用的需要和导弹系统性能的改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德国的V-1、V-2导弹,分别采用地面固定倾斜和垂直发射。战后,一些国家的战略导弹多采用这两种发射方式。从50年代末起,为提高战略导弹在核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采用了地下井发射。到60年代,远程陆基弹道导弹几乎都采用地下井发射,潜地导弹则采用冷发射。70年代后,随着空间侦察技术的不断发展,导弹命中精度的不断提高和分导式多弹头的出现,靠加固地下井已不能确保导弹的生存能力。因此,在进一步加固地下井的同时,一些国家先后研究和改进了各种机动发射方式。随着导弹系统的小型化、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导弹的发射方式将日趋多样化,向着机动、快速、隐蔽的方向发展。

分类标签: 军事 发射 导弹 方式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