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文

中国金代女真人创制的文字。据《金史》记载,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颜希尹仿契丹字和汉字制女真字,于天辅三年(1119)颁行。20年后,金熙宗完颜亶又制女真字,于天眷元年(1138)颁行。前者称为女真大字,后者称为女真小字。但《金史》上关于女真大、小字的区别没有明确记载。传世的女真文(包括金代碑碣、墨迹和明代《译语》)主要是一种与方块汉字相似的单文。而日本《吾妻镜》所载的“银简铭”女真文和1977年苏联滨海地区赛金古城出土的金代银牌女真文都是把两个单字并写在一起的。中国明代《方氏墨谱》和《弇州山人四部稿》中,又有上下叠写的女真文,于是学术界认为这种并写或叠写的女真文颇似契丹小字,或者就是女真小字。1973年陕西西安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石台《孝经》碑中心的石柱卯眼内发现金人手书《女真字文书》残页(图以后,更加强了这种看法。一般以为女真文最初是表意字,继而为了适合女真语的语法特点,创制了词干字和词缀字,最后发展为按音拼写的文字,即金熙宗所制的女真小字。金世宗以后,废除并写、叠写,统用单文直书。

女真文创制后,主要用于官方文件。12世纪后期才以女真文译汉文经书。金朝灭亡(1234)后,女真文仍通用于中国东北的女真各部,至15世纪中叶始废。传世的女真文文献有华夷译语、女真馆来文和杂字以及石刻、符牌、印章、器物铭文等。(见彩图)

《女真字文书》残页 女真文《女真馆译语》 《女真译语》来文部分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