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

社会劳动体系中基于协作的专业划分方式。

分工的产生和发展

分工是在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的。人类社会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由于天赋、需要、偶然性等等而出现了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这种“自然地产生”的分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是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那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3次社会大分工:第1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形成了专门从事农业或牧业的劳动者;第 2次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出现了专门的工匠和独立的手工业者;第3次是商业的出现,产生了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在3 次社会大分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见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开始形成为真实的分工,社会分工同自然分工的主要区别是:

(1)它不再是按性别和年龄等生理特点、局限于家庭范围内的物质生产劳动的分工,而是按劳动类型和形式在社会范围划分的具有广泛性的劳动分工;

(2)不再是偶然存在的劳动分工,而是具有固定性专业划分的、稳定存在的社会性分工;

(3)是受着私有制、阶级对立制约着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突出地表现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在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被排挤于从事脑力劳动之外,社会分工具有明显阶级对立的性质。马克思把这种劳动者被迫从事某种劳动、固定在一定劳动活动中的专业分工,称作“旧式分工”。

社会分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社会分工决定于生产力水平(包括生产工具的类型和特点)和生产关系性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分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形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生产规模狭小、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分工处于不发达的较低级的阶段。封建社会农业中的分工由于土地的小块经营而受到了阻碍,在工业中,各手工行业内部根本没有实行分工,而各手工行业之间的分工也是很少的。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社会分工的广泛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的生产领域和生产部门的增加,企业或工厂内部分工的出现,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复杂的分工体系,并把分工扩展到国际范围,出现了国家间的分工。资本主义的专业化分工使阶级社会分工所具有的固定化的性质获得了自己最充分的表现,劳动者个人完全屈从于分工。

社会分工的类型

社会分工是一个有着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复杂体系。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各个国家具体情况不同,社会分工的体系也不同。一般地说,社会分工按不同种类、内容可区分为:

(1)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分工。

(2)生产劳动中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分工。

(3)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包括:一般的分工,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各大生产领域的分工;特殊的分工,即同一生产领域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工;个别的分工,即企业或工厂内部的分工。

(4)精神生产劳动包括政治领域、科学研究领域、文化教育领域之间的分工以及各个领域内部的分工。

(5)在非生产劳动的分工中包括社会具体管理领域、社会服务领域、商业贸易领域之间的分工以及各个领域内部的分工。

(6)社会分工还分为国内社会分工和国际社会分工、社会的基本分工和非基本分工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分工之间犬牙交错、相互制约,社会制度不同,各种分工具有的内容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社会分工的作用

社会分工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成过程中历史进步和必要的发展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文明的、精巧的剥削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03页)。具体表现在:

(1)对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分工就是生产力。分工是提高劳动效率和技术水平的有力手段。分工和联合是互为条件的,分工的发展推动着生产过程的统一、联合、协作,形成社会化的生产,并不断开辟着新的生产领域。分工发展的程度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分工也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生产力发展程度较低的条件下,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一部分人能够有时间专门从事科学、文化的活动,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没有分工,就不会有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

(2)分工是私有制、阶级产生的重要条件,是阶级社会各种对抗性矛盾的重要原因。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产生了社会分工,使一部分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专门从事政治、社会管理,成为统治的剥削阶级;另一些人因为丧失了生产资料,只能?a href='http://www.b15k.com/baike/223/30489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邮路敝氐奶辶投晌煌持伪话鞯慕准叮佣私准抖粤ⅰB砜怂贾赋觯骸胺止ご幼畛跗鹁桶爬投跫⒗投ぞ吆筒牧系姆峙洌蚨舶呕燮鹄吹淖时驹诟鞲鏊接姓咧涞呐郑佣舶抛时竞屠投涞姆至岩约八兄票旧淼母髦植煌男问健7止び⒋铮塾黾樱庵址至岩簿陀缌摇保ā堵砜怂级鞲袼寡〖返?1卷,第73页)。分工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以及城乡利益的对立,从而也引起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分裂。这种自发的分工不是出于自愿的,对人来说成为一种异己的、使人的活动丧失主动性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31页)。

(3)固定性的分工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被封闭在狭窄的专业活动范围之内,为了训练某种单一的活动,其他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造成畸形发展的“片面的”人。

固定性分工的消灭

固定性分工同私有制、阶级对立相联系,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是必然存在的现象。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消灭,它也必将归于消灭。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必然。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是生产的必要环节、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决不会被消灭,相反地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得到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私有制、阶级对立,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工业和农业、 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从而也就消除了社会分工的自发性和对抗性。社会分工必将得到协调的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的推动力。一定阶段上存在着的固定性分工残余和三大差别将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最后归于消灭。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旧式固定性分工而劳动专业化分工高度发展的社会,人们在新的社会分工形式下将获得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