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音乐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巴里坤、木垒,以及甘肃省的阿克塞、青海的海西等地。人口907582人(1982年统计)。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使用哈萨克文。信仰伊斯兰教。哈萨克族的历史悠久,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在传统的肉孜节、库尔班节、纳吾热孜节以及婚礼喜庆中,除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等活动外,还举行各种民歌对唱、弹唱、器乐演奏等活动,有时竟至通宵达旦。哈萨克族音乐分民歌、器乐曲(包括舞曲)两大类。

民歌

可包括“安”、“月令”、“吉尔”3类:

泛指歌曲。这里指旋律优美、宽广,并有固定唱词和曲名的歌曲,又可分为“阔西安”(牧歌)、“巴拉克西安”(渔歌)、“安给西安”(狩猎歌)、“玛罕拜特安”(情歌)、“迪纳依安”(宗教歌)等。人们把唱这类歌曲的歌手称为“安奇”。安的歌词多数以11个音节为一句。音节分344式和434式两种。演唱形式也有两类:一类是独唱,旋律抒情、徐缓,以娺、婰为主要节拍,多数为带有副歌的单二部曲式,或起承转合的4句体乐段结构,也有少数为两句体乐段结构。如《阿勒空额尔》、《阿尔泰》、《云雀》、《页里麦》、《明亮的眼睛》等。另一类是弹唱曲,亦称冬布拉弹唱。弹唱曲旋律热情、奔放,多采用扩大的二部曲式,如主歌和副歌有时均发展为复乐段。调性上亦出现调性游离、调式交替或转调。它的节奏特征源于伴奏乐器冬布拉的演奏特点。冬布拉有浑厚、协和的和声,善于弹奏变幻多端的节奏型。最基本的弹奏法有两种:一是弹(铁尔买式),多用于强位置;另一种是挑(吉力得尔麦式),多用于弱位置。一弹一挑、一弹两挑或两弹一挑的快速交替使用,使原来节奏比较松散、音调悠长的民歌变成以八分音符为1拍,以庒为主要节拍的多种混合拍。弹唱中声乐与器乐密切配合,此起彼伏,节奏错落有致,从而在混合拍不规则的强弱中,显示出冬布拉弹唱特有的节奏规律,力度、速度富于表情。如《褐色的鹅》、《克孜勒比戴》、《红花》等都是优美的弹唱曲。见下例:

图 冬布拉齐奏 月令

凡属即兴填词的民歌都称月令。它的曲调丰富,旋律简洁,多数是上下两个乐句或经过扩充的单乐段构成,常以衬词为曲名。演唱形式主要有“艾依提西”、“达斯坦”两种。艾依提西是一种即兴对歌竞赛,常在群众性娱乐集会中举行,有男女两人的对歌,亦有两人为一方的4人对歌,也有专为“阿肯”(人们给予民间歌手的荣誉称号)对歌举行的弹唱会。内容除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外,还包括谜语歌、山歌、渔歌及富于幻想性质的谎言歌,等等。对歌双方任选曲调,一般速度中庸,音域常在八度之内,曲式多为上下两个乐句或经扩充构成的单乐段。歌者常以赞颂、讽喻、比拟等手法巧妙地发挥其才智与技艺,以胜过对方。达斯坦是一种叙事性的咏唱,内容多以英雄史诗和民间叙事长诗为主。唱时有的不用乐器,有的用冬布拉自弹自唱。多数曲调是快速简洁的短曲,有的曲调首尾高亢嘹亮,中间用一两个短句不断反复,常以力度的变化、表情的生动来取胜。

吉尔

即婚礼歌。亦称“托依吉尔”。哈萨克族有一套婚礼歌伴随着婚礼仪式的全过程,包括《怨嫁歌》、《哭嫁歌》、《劝嫁歌》、《送嫁歌》、《挑面纱》等。每句歌词多由7个音节组成,情绪由哀怨发展到欢快热烈。

器乐曲

哈萨克族器乐曲统称“魁”,它的曲目丰富,多由冬布拉演奏。广为流传的曲目有《紫色的走马》、《达因阔勒》、《四个旅行者》、《恰哈拜·恰拉甫》等。曲式结构严谨,常采用动机发展式、主题展开式和近似回旋曲式 3种。乐曲《紫色的走马》即用主题展开式的曲式结构和三连音的节奏型表现了骏马驰骋的音乐形象。如:

图

弓弦乐器考姆兹,宜于演奏抒情性乐曲。如《金羚羊》、《深渊》、《独腿天鹅》等。古老的吹奏乐器斯布斯额有3孔或4孔,依靠泛音吹奏法,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音色飘逸优美,著名的乐曲有《额尔齐斯河的波浪》、《猎人和熊》、《少女的忧怨》等。此外还有口弦、鼓等。

哈萨克族舞蹈以冬布拉为主要伴奏乐器,舞曲多选自器乐曲或民歌。曲目有《黑走马》、《劳动舞曲》,以及《圆月》、《甲尔甲尔》等。

哈萨克族音乐有如下特征:

(1)以自然律构成的七声音阶为主,同时也使用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这与哈萨克族的古老乐器斯布斯额的音律一致。哈萨克族的七声音阶不同于欧洲大小调体系,它使用do、re、sol、la为主音的4种调式,并以主音上方五度音为支柱音。

(2)七声音阶的民歌常运用五声旋法和三音列进行,使七声进行与五声旋法融为一体。如下例:

图

(3)民歌中呼唤的音调常用属到主的音程,或五度、六度的大跳来表现,旋律手法简洁、明快。

(4)在节奏上,将散板转化为不规则的混和拍,或以出其不意地变换其强弱关系来获取艺术效果。

(5)单乐段民歌常运用乐句基本重复的手法;二部曲式中的副歌有的是将主歌的一部或全部加以重复或变化重复,有的部分或全部采用新材料。此外,以动机作主题,不断运用重复、模进、延伸作为旋律开展的手法。

(6)民歌常出现降七度,并常与七度音并列于一曲。

阿肯弹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萨克族音乐获得空前的发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及各县都建立了专业文艺团体,师范院校开设了音乐班。各地还经常举行阿肯弹唱会。著名的哈萨克族歌唱家有苏里坦·买吉提、卡玛尔·依西克拜、司马古勒等,著名的冬布拉演奏家有塔依尔、卡斯木拜、达吾列提等,作曲家阿力甫别克·马立克创作的乐曲《初春》、《胜利前进》等均获好评。此外器乐曲《我的冬布拉》,歌曲《我是中国的女歌手》、《牧羊姑娘》,舞蹈音乐《搭新房》、《绣花毡》,传统歌剧《萨丽哈与萨曼》等都受到广泛的欢迎。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