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

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公元前496~前454年。在吴越争霸中,他辅佐越王勾践,发愤图强,度过危难,终于在公元前 473年灭吴。功成之后,他弃官退隐,离越去齐,称鸱夷子皮。齐国想任他为相,他又移居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营商业,改名陶朱公,成为巨富,后散财济贫,隐逸而终。

范蠡说:“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认为天时、地利、人事都有一定客观规律。他提出“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认为人事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他依据“时将有反,事将有间”,“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提出了“赢缩转化”是“天节固然”的矛盾转化思想,主张抓住转化的时机和条件,积极采取行动,去夺取胜利。范蠡的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其事迹与言论见《国语·越语下》、《史记·越勾践世家》、《史记·货殖列传》。

分类标签: 哲学 范蠡 勾践 史记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