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垄断财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解散的日本财阀系统的企业逐步聚合而成的垄断资本集团。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军通过日本政府推行“解散财阀”措施,旧财阀为之解体(见日本战后改革)。1948年由于国际形势的转变,美国占领军的压力开始缓和。1949年起,《禁止垄断法》不断修改,旧财阀系统的企业有了重新聚合的可能。1950年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日本成为军需资材和劳务供应基地,因此获取巨大利益。由于“解散财阀”时未触动财阀的银行,从50年代初期起,以旧财阀银行为中心联合原系统各大企业的经理陆续组成经理会。至70年代初,先后形成以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劝银等六大财团为首的一批垄断资本集团。

主要垄断财团

三菱、三井、住友三大财团,基本上是由原财阀系统的企业所组成;富士、第一劝银财团则由不同财阀系统的企业联合而成;三和财团是新兴垄断资本集团。还有一些较小的垄断企业。

三菱财团

三菱财阀的旧三菱商事公司在“解散财阀”时被分割成约140家小公司,1954年由三菱商事、不二商事、东京贸易、东西交易等四公司系统合并而成立新的综合商社-三菱商事公司。同时组成旧三菱系统各企业的经理会“金曜会”。1955年该系统各公司共同设立三菱原子能委员会,1956年设立三菱油化公司,遂形成三菱财团。该财团以经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在六大财团中实力最为雄厚。三菱银行、三菱重工业公司、三菱商事公司是其三大支柱。1976年“金曜会”的核心企业有28家,其中三菱重工业、三菱电机、三菱化成工业、三菱油化、三菱制钢、旭玻璃等都是全国同业中的第一、二流企业。

三井财团

三井财阀的旧三井物产公司战后初期被分割成近200家小公司,1959年由第一物产和三井物产两个系统合并成立综合商社-三井物产公司。早在1950年三井系统各企业的经理就组成了经理会“月曜会”,1960年又组成“二木会”。1955年三井系统各公司共同设立三井石油化学工业公司,1956年又设立日本原子能事业会,三井财团遂告形成。1978年这两个组织所属的企业已达52家。该财团的核心是三井银行、三井物产和三井不动产,主要企业如东京芝浦电气、丰田汽车、三井石油化学、王子造纸等公司都是全国名列前茅的企业。三井财团以经营轻工业和采掘工业为主,与其他大财团相比,重化学工业和金融业相对较弱。

住友财团

由于原住友财阀的企业中重化学工业所占比重较大,战后日本以复兴煤炭、肥料等基础产业部门为中心的优先发展重化学工业的经济政策,为该财阀系统企业的复兴创造了条件。到50年代中期,住友财团已初具规模。该系统企业的经理会称“白水会”,所属主要部门除住友银行、住友信托银行、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住友人寿保险公司等 4大金融机构外,还有住友化学工业、住友重机械工业、住友金属工业、住友金属矿山、住友电气工业、住友水泥等大型企业及其贸易机构住友商事公司。住友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等方式控制着另外几十家企业。

富士财团

前身是安田财阀。安田银行于1948年改名富士银行,进而和旧浅野、日产、森、大仓等系统部分企业合组经理会,称“芙蓉会”,形成以富士银行为中心的富士财团,又称芙蓉财团。参加“芙蓉会”的有29家企业,其中有富士银行、安田信托银行、安田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安田人寿保险公司等 4大金融机构,还有日产汽车、日本钢管、久保田铁工公司等巨型企业以及综合商社丸红公司。富士财团派系众多,成员复杂,组织较松散。

三和财团

1967年,三和银行、宇部兴产公司、日立造船公司、帝人公司、丸善石油公司、神户制钢公司、日商岩井公司、高岛屋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的经理组成经理会,名“三水会”,形成以三和银行为中心的三和财团。该财团比较松散,所属日立制作所、神户制钢等都是跨系统的企业。三和财团也通过贷款、持股等方式控制着一批企业。

第一劝银财团

1971年,第一银行和日本劝业银行合并为第一劝业银行,后因借贷关系又和旧古河财阀的“古河三水会”、旧川崎财阀的“睦会”以及旧劝银系统的“十五公司会”组成联合经理会“三金会”,称为第一劝银财团。其成员复杂,派系众多,结合松散。第一劝业银行是日本最大的民营银行,实力可以和世界大银行竞争。该财团的领导核心主要由第一劝业银行、川崎重工业公司和富士通公司组成。此外,主要企业还有石川岛播磨重工、日本轻金属、五十铃汽车、古河电气、伊藤忠商事等。

根据1982年度资料,参加六大财团经理会的大公司有184家,除银行和保险业外,法人企业有160家,虽然只占全国法人企业数的万分之一,但其总资产却占全国企业总资产的15.2%,销售额占全国企业销售额的16%。企业中持股达10%以上的,三菱系统有 175家,三井系统有 151家,住友系统有128家,富士系统有214家,三和系统有176家,第一劝银系统有188家,合计1032家。

除六大财团外,日本还有各行业的垄断企业。如1970年八幡制铁公司和富士制铁公司合并成立的新日本制铁公司(简称“新日铁”),居钢铁业的首位;东京电力公司、关西电力公司等九大电力公司在电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接近住友财团,索尼公司接近三井财团,本田技研工业公司接近三菱财团,日立制作所则参加了富士、三和、第一劝银三个财团的经理会。

日本垄断财团的特点

(1)与旧财团相比,战后垄断财团不存在带有封建性的家族统治和金字塔形的持股公司,财团各大企业间采取环形相互持股方式。

(2)日益向综合性发展。战后各财团经过重新组合、补充配套以及联合投资兴办新企业,都建立起一套包括金融、工业、运输、综合商社、情报中心等在内的大企业。同时加强系列化,财团各大企业都尽量把各种中小企业纳入本系统。

(3)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日本政府。为此组成了经济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经济同友会(简称“同友会”)、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简称“日经联”)、日本商工会议所(简称“日商”)等全国性综合组织,即所谓“财界四团体”。“经团联”成立于1946年8月,其领导机构包括各垄断财团的主要头面人物,被称为垄断资本的“总参谋部”,其会长有“财界总理”之称。它通过特设机构向自由民主党和主要政客提供政治活动费用,其主张足以影响日本政府的内外决策。“同友会”成立于1946年4月,着重于经济政策性的研究,是垄断资本的“智囊团”。“日经联”成立于1948年4月,目的是为垄断资本对付工人运动出谋划策。“日商”是从战前延续下来的,为全国都道府县市的商工会议所的联合组织。

(4)积极向外扩张。主要表现在推销产品,购买原料,并进行投资,出口成套设备和成套技术。1965年起,日本对美国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致使日美经济矛盾日益激化。在西欧,日本商品也常遭抵制。日本垄断财团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采取直接投资办法,用不等价的交换条件,长期获得廉价材料,近年发展为就地设厂,如三菱财团在沙特阿拉伯、住友财团在新加坡的石油化学联合企业尤引人注目。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一些部门已出现生产设备过剩现象。各大垄断财团正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兴办采用各种新技术的企业。如利用太阳能,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机器人,开发海洋资源,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配置光导纤维通信等。同时展开新的竞争,企图获取新企业的垄断地位,或者改革旧企业,防止技术衰退。

参考书目
  1. 柴垣和夫著,复旦大学日本史组译:《三井和三菱-日本资本主义与财阀》,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2. 孙执中主编:《日本垄断资本》,人民出版社,北京,1985。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