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秋

图

张君秋(1920~  ),京剧演员,工青衣。原名滕家鸣。祖籍江苏丹徒。母张秀琴为河北梆子青衣演员。幼年家贫,常随母至今呼和浩特、张家口等地客串演出,在母亲的熏陶下,立志学艺。曾从王瑶卿学京剧青衣。15岁时在北京演出初露头角。继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先后与雷喜福、王又宸、孟小冬、谭富英、马连良等同台演出,声誉渐起。在此期间,曾得尚小云、梅兰芳的教益,并广泛向阎岚秋(九阵风)、冯子和、张彩林、朱桂芳、姜玉佩、郑传鉴、朱传茗等请教,艺事愈进,戏路愈宽。1942年组谦和社,自挑头牌。又得程砚秋指点,受王瑶卿、程砚秋影响,开始青衣唱腔的创新尝试。1944年,谦和社改组为秋社。1948年,同马连良、俞振飞至香港演出。1951年回广州,后至武汉,参加中南区联谊京剧团。1952年在北京组成北京市京剧三团,任团长。1956年,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组成北京京剧团,任副团长。1963年,赴香港、澳门演出。1979年入中国戏曲学院。

张君秋扮相雍容华贵,嗓音宽亮甜润。早年刻苦自励,锐意进取,广撷博采,融会贯通,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剧本、音乐、表演及舞台美术等方面的革新,他演出经过整理的《起解、会审》、《怜香伴》、《彩楼记》、《春秋配》、《祭江》、《祭塔》、《银屏公主》、《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等传统剧目,思想性、艺术性均有提高。他主演的《望江亭》、《诗文会》、《西厢记》、《秋瑾》、《秦香莲》和《赵氏孤儿》等新编剧目,也以艺术精湛而受到观众的赞赏。他善于在京剧旦脚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行当及曲艺、歌曲的唱腔,创制出大量新腔。他的演唱,充分发挥了嗓音“娇、媚、脆、水”的优异天赋,同时悉心揣摩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各派旦脚演唱艺术的风采而加以融化。他的发音,强调全身的松弛,保持共鸣位置的准确和运气的畅通,因而音域十分宽广。行腔讲究轻重、快慢、繁简的对比,并善于在胡琴伴奏的配合下,巧妙地蓄气、缓气、偷气,因而他的演唱音色绚丽,感情丰富,舒展自如,形成了华丽柔美、刚健清新的独特风格。表演身段端庄含蓄,自然率真。在化妆、服饰等方面,讲求色调同人物身份、处境的协调。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成功地塑造了谭记儿、崔莺莺、秦香莲等聪明秀丽、勇于同旧势力抗争的古代妇女形象。他还参加过《海棠峪》、《红色娘子军》、《平原游击队》、《红灯照》等戏的音乐设计,发挥了创造唱腔的艺术才能。他主演的《打渔杀家》、《玉堂春》、《美龙镇》、《望江亭》、《秦香莲》等剧?a href='http://www.b15k.com/baike/224/265006.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严群笊阒瞥晌杼ㄒ帐跤捌V小墩啪锵肪缟⒙邸贰@畋纭⒀畲合肌⑼跬窕⒀钍缛铩⒉逃⒘仍谘莩隙忌钍芩挠跋臁?/p>

张君秋于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