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托名中国春秋前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的论文集。由战国中后期齐国稷下学宫“管子学派”佚名学者所作。西汉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存76篇。《管子》内容丰富而宏博,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军事、哲学、伦理、历史及自然科学等方面。它以齐国法家政治思想为主导,兼融道家、儒家、兵家、阴阳家、农家、轻重家的学说。《形势》、《宙合》、《心术》、《白心》、《内业》等篇乃道家之言;《七法》、《版法》、《法法》、《明法》、《任法》等篇乃法家之言;《兵法》、《地图》、《参患》、《制分》、《霸言》等篇乃兵家之言;“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乃儒家之言;《度地》、《地员》等篇为农家之言;《轻重》等篇系轻重家之言。《管子》大部分篇章出于田氏齐国官办的稷下之学,属于为统治者服务的官方学术。《牧民》、《权修》、《乘马》、《立政》等篇,系齐法家著作,但其中记录了一些管仲遗说。该书的注释本有唐代尹知章的《管子注》、清代戴望的《管子校正》和今人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的《管子集校》。

《管子》中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1)重农辟地、富国强兵的民本思想。在大国兼并战争趋于激烈的形势下,《管子》认为要富国强兵,必须爱护人民,重用民力,“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权修》)。在经济上主张以农业为本,提倡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指出:“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牧民》)。在政治上主张顺民心、重民力,认为这样就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增强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兼并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以法治国的思想。《管子》强调,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必须坚持以法治国。认为法律政令是存亡治乱的根本,是圣明君主为全国臣民制定的须臾不可离的行为准则。法令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任何人都必须依法行事,指出“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任法》)。

(3)法治与礼治相结合的统治方略。《管子》认为,治国安民不能只靠强制推行的法律、政令,还要重视礼义的教化作用,使软硬两手相结合。书中反映了儒家的政治伦理学说,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牧民》)。教育臣民知礼义廉耻,要从小处做起。即“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这样的“禁微邪”,乃是“治之本”(《权修》)。

(4)察能授官、论功行赏的用人思想。在《管子》中,用人思想占着突出的位置。强调任人唯贤,根据人们的品德才能授予官职,依据功劳的大小来颁赐爵禄。指出:“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五辅》),又说:“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权修》)。违背这一用人原则,人民就会离心离德,对统治者产生不满。《管子》说:“功多为上,禄赏为下,则积劳之臣不务尽力;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杰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而有爵禄,则百姓疾怨非上”(《八观》)。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