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释文

解释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文字音义的书。宋代右宣义郎监成都府粮料院史炤撰。卷首有绍兴三十年(1160)三月左朝散郎权发遣黎州军州主管学事缙云冯时行序。史炤,四川眉山人,字见可,苏轼兄弟以乡先生事之。

本书共30卷,依照《资治通鉴》原书(249卷)卷次文字顺序摘字注出音义,与陆德明《经典释文》、何超《晋书音义》之类相似,但参考前代书籍颇为详备。冯时行序文说:“字有疑难,求于本史,本史无据,则杂取六经诸子释音,《说文》、《尔雅》及古今小学家训诂辨释、地理、姓纂、单闻小说。精力疲疚,积十年而书成。”由此可知史炤取材之广。如《通鉴》卷首御制序“札”字下云:“札者栉也,编木如栉齿,即简札也。见唐《苏鹗演义》。”又“其要”下云:“一笑切,约也。贾魏公(昌朝)《群经音辨》云:要者总最之称。”其他各卷中引用前人之说的地方极多。间或也有驳正前人处。如御制序“无间”下说:“旧说不能间厕其间,窃谓间乃閒隙之閒,言禹之德至盛无閒隙可议”即是一例。书中所注字音,有取自前代书音的,惟采用《集韵》反切的比较多。 如“ 砥 ”音轸视切, “质”音职日切,“别”音笔列切, “檄”音邢狄切, “”音匪父切,“邻”音离轸切,“橹”音笼五切,如此之类,不可胜数。此书在胡三省注之前 , 为读《通鉴》的重要音义资料。后来胡三省著有《通鉴释文辨误》12卷,对《释文》又有所刊正,可以与史炤书参看。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