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

图

中国现代书法家、诗人、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元老。原名伯循,以字行,号神州旧主、骚心、剥果、大风、太平老人。1879年3月生于陕西省三原县,1964年11月卒于台湾省台北市。自幼丧母,曾从乡儒毛汉诗、毛班香父子读书,后入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径书院、西安关中书院学习。1903年由乡荐赴试汴梁春闱,因诋讥时政,为清廷所忌,潜往上海,改名刘学裕,入震旦学院,得校长马相伯赏识,参与筹办震旦公学,又创办中国公学。1906年东渡日本,于东京会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后返沪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诸报。辛亥革命后,历任交通部次长、靖国军总司令、上海大学校长。1924年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上海执行部工人农民部部长。后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1931年起任监察院院长。1949年去台湾。

于右任的书法自赵孟頫入手,后改习北魏碑版,劲拔洒脱,得力于《张黑女墓志铭》、《石门铭》,以及《龙门廿品》。曾收藏魏墓志、造像记等原石161方,因其中收有穆亮等7对夫妇墓志,因以鸳鸯七志名其斋。与章草书家王世镗友善,受其影响,改习章草,临仿索靖《月仪帖》、无名氏《出师颂》,并旁涉狂草名迹乃至汉魏木简,融合诸体,错综变化,终于自创一格,以苍劲奇宕开拓一代书风,时人有于体之称。书写草书主张四忌,即忌交、忌触、忌眼多、忌平行,要求突出主峰,笔断意连。又鉴于楷书字体繁复,书写迟缓,草书章、今、狂3类书体又形态各异,难于辨认,遂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草书改革,且改良文字,整理遗迹,统一造型,欲求便捷致用。自1932年组织草书研究社。1941年创刊《草书月刊》以来,邀集同好研讨草书规律,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博稽约取,去芜存菁,精选规范字型,建立代表符号,整理历代草书字体,表例条贯,编集《标准草书千字文》。且身体力行,倡导标准草书,曾手写一通,刊印行世,有一定影响。晚年专写怀素小草《千字文》,潇洒流利,复归平正。著作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缘》、《牧羊儿自述》等。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和湖南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于右任诗词集》、《于右任墨迹选》。1985年,陕西三秦出版社出版他的一套墓志铭拓片集。

草书诗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