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

中国元代杂剧兴盛前后,流行于市井、勾栏的一种歌曲。在元曲中则为相对于剧曲而言的清唱歌曲,明初始得名为散曲。从诗词角度说,它是金、元以来一种通俗韵文;在语言上,它比宋词通俗,能尽量吸收民间的口语;在句法上,它可以在一定曲牌的格律中增加衬字,比词更活泼;在内容上,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散曲有散套、小令(又名“叶儿”)两种。散套为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长短不拘、一韵到底的套曲。小令多以一支曲牌为单位,可重复使用,每首用韵亦可互异。另有以2支或3支曲牌为一组的“带过曲”,也属于小令一类,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散曲文学于元明两代最盛行。散曲的总集有《乐府新声》、《太平乐府》、《阳春白雪》、《乐府群玉》等,以及别集《东篱乐府》、《酸甜乐府》、《小山乐府》诸本。今人隋树森编有《全元散曲》,是汇集了现存元人散曲的一部总集。在音乐方面,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中,曾谈及元曲唱法、风格、题材,并介绍了曲调的流行情况。散曲的曲谱,有录存于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和《纳书楹曲谱》中的一些曲牌与散套。这些曲谱虽已经过昆曲唱法的润饰,仍可作参考;录存于《太古传宗》中的元明散曲、散套,则是明末流行之琵琶调乐曲。全元散曲的原乐谱,目前尚未发现。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