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三塔

中国古代佛塔建筑。在云南省大理市西北 1.5公里的崇圣寺遗址前。寺院毁于清末民初,唯三塔屹立在苍山洱海之间,排列成品字形。三塔分别建于南诏(649~902)和大理(937~ 1253)时期。文献记载,自宋以来,大理地区地震频繁,直接影响到三塔的达30次以上,塔身塔刹遭到破坏,明清两代曾多次加以修葺,但基本形状仍保持原来的面貌,是云南省最早建筑物之一。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塔居中,又名千寻塔,为密檐式砖塔,平面正方形,面宽9.85米,十六层密檐,通高 69.13米。下有台基两层,上层砖砌须弥座高2.07米,东面正中有一石照壁,镌刻“久镇山川” 4字,下层台基高1.2~1.5米,四周围以青石栏板和望柱。塔身为环筑厚壁式结构,内壁垂直,上下贯通,内部设有木质楼板、楼梯,叠涩式塔檐。第1层高13.45米,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一,西面开有券门,第2层高3米以上,各层高度逐渐递减。均东西两面开券龛,内置石雕佛像 1尊,南北两面开小窗。各层每面的两边各砌单层小方塔,外观呈弧线轮廓,与西安小雁塔十分相似,为中国典型的唐代砖塔。塔刹由刹座、相轮、宝盖、宝珠等组成。

南北两座塔均为10层,8层以下塔身中空。各高42.19米,塔身均涂白灰皮。底层高度相对减低,2层以上塔层高度大体相近,外轮廓线近似锥形。第 4、6、8层有斗栱平座,还有模仿楼阁式建筑的倚柱,破子楞窗,塔身八面砌出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塔檐上施以仰莲和团莲。造型玲珑娟秀,与千寻塔比,显然具有不同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三塔得到了较好的保护。1984年成立文物保管所。1978~1981年对三塔进行维修加固,复原塔刹,安装避雷设施,修复塔内简易木质楼梯,开清理了清代封闭的东侧塔门。出土塔藏文物680余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大理时期文物中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有各种佛教造像 154尊,造像以青铜铸造的为主,也有金、银、水晶、玉石、木雕等其他种类。其中一尊金质观音像,高24厘米,重1135克,造型与著名的南诏 《中兴国史图卷》 所绘“圣像”相同,相传为最早传入大理地区的佛教造像之一。还发现布地墨书写经以及不同形式的塔模和从中原传入的瓷器、铜镜、印章等文物。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