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落叶乔木。该属仅此 1种。中国特产。传说杜仲本为一人名,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

图 形态特征

树高可达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以上。单叶,互生,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有雄蕊6~10个,花药条形,花丝极短;雌花有短梗,子房狭长,柱头2裂。翅果狭长椭圆形,扁而薄,长3~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有缺刻。种子1粒。特征是,枝、叶、皮和果皮断裂后有白色胶丝。(见彩图)

图 类型与分布

按树皮形态可划分为粗皮杜仲、光皮杜仲及介于粗皮和光皮之间的中间类型。自然分布界限大体在秦岭、黄河以南,五岭以北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分布区的地理位置约为北纬25°~35°,东经104°~119°。杜仲垂直分布界限,一般在海拔300~1300米之间,个别地区如云南东北最高可达2500米。19世纪末期,苏联、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都先后引种成功。中国国内也于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引种工作。北京地区引种成功,使栽培区向北推移了纬度5°,福建南平、三明引种成功,使其栽培区向南推移了纬度1°左右。

生物学特性

杜仲喜光,适生于温暖湿润气候。自然分布区内年平均温度15℃,1月平均温度5℃,7月平均温度25℃,绝对最低温度-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而在新栽培区,则能耐-22.8℃低温,也较耐干旱。对地形和土壤有一定选择性。

造林技术

繁殖主要采用种子育苗,栽植造林。雌株开始结实年龄:孤立木6年,散生木和林缘木需8年,林内需要10年。结实盛期20~30年,间隔期一般为1年,种子成熟期每年10~11月。采种后,阴干处理。干燥种子标准湿度10~14%,种子纯度要保持90%以上,千粒重变动于 50~130克之间。混砂湿藏种子发芽率80%以上,隔年干藏种子场圃发芽率在15%以下。冬前深翻,冬后浅犁,结合施基肥。南方要作高畦,北方可作低畦。南方早春播种,北方土地化冻时进行。播后要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要加强抚育。1年生杜仲苗的壮苗标准为苗高80~100厘米,地径1~1.4厘米。造林地最好选择在缓坡、山脚、山中下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碱性(pH5.0~7.0)土壤。石灰岩山地营造杜仲林也能取得良好效果。此外还应大力提倡充分利用四旁及田边地角种植杜仲树。根据作业方式确定造林密度:以获取药用干皮、胶用种子及木材为经营目的的乔林作业,株行距为2×2米~2×3米;以获取树叶、枝皮为经营目的矮林作业,株行距为1.5×2~2×2米;介于乔、矮林作业之间的头林作业,株行距为2×3~3×4米。栽植造林后3~4年内,每年中耕除草2次。

用途

杜仲树皮供药用。公元前 100多年的《神农本草经》就已有杜仲皮的药效的记载。近代医学根据药理试验和临床应用,证明了杜仲对治疗高血压症有效。杜仲的叶、皮及果实含有丰富的古塔波胶,其中成熟的叶片含胶量3~5%,成熟的果实中含10~18%,干皮含6~10%,根皮含10~12%。由它们制得的无弹性皮革状物称杜仲胶,是古塔波胶的一种,具有高度绝缘性、化学稳定性,耐碱、耐腐蚀,是制造海底电缆最佳的绝缘材料,木材材色白晰,有光泽,木质坚韧,不易跷裂,纹理细腻、匀称,无边材、心材之分,也不易遭虫蛀,是家具、农具、舟车和建筑的良好材料;精细加工后,可用于镶嵌装饰。

分类标签: 农业 杜仲 种子 造林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