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物运输

利用列车把货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简况

19世纪30年代,铁路作为成本低、运量大、便利可靠的陆地货物运输系统,对实现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及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曾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和现代水路运输的发展,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铁路运输地位发生了变化。 200公里以内短距离货物运输的大部分,在美国等国甚至500公里以内中距离货物运输的相当部分都被公路运输所取代,石油、天然气等货物的绝大部分也逐步改由管道和水路运输。

20世纪中叶以来,一些大陆国家的铁路仍然承担着相当大部分的货物运输量。中国铁路在80年代初仍负担全国货运量(含远洋运输)的45%和货物周转量(含远洋运输)的60%左右,且具有货运量在地区分布上不均、货运密度大的特点。中国全国铁路的平均货运密度每营业公里达1100多万吨,仅次于苏联居世界第二位,而一些干线的繁忙区段,货运密度每营业公里超过4500万吨。

生产过程

利用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技术设备,将发货人?a href='http://www.b15k.com/baike/224/26933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性说幕跷锎右桓錾氐阍怂偷搅硪桓錾氐慊蛳训氐悖桓陡栈跞恕H抗炭煞治谧俺嫡荆ǚ⒄荆┑氖挤⒆饕怠⒃谥凶净蚣际跽镜耐局凶饕岛托冻嫡荆ǖ秸荆┑闹盏阶饕担饕盗鞒倘缤妓尽?/p> 图 图 种类

铁路货物运输按分类方法不同有多种。按照一批托运货物的重量、体积、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分为铁路整车货物运输、铁路零担货物运输和铁路集装箱运输三种。按照运送条件,分为按普通运送条件办理的货物运输和按特殊运送条件办理的货物运输两种。属于后者的有铁路阔大货物运输(包括超限货物、超长货物和集重货物运输)、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铁路罐装货物运输以及铁路易腐货物运输和活动物运输。按照运送速度,分为按普通货物列车速度(又称慢运速度或一般运送速度)办理的货物运输、按快运货物列车速度办理的货物运输和按客运速度办理的货物运输三种。此外,铁路还办理国际铁路联运货物运输、铁路水路联运货物运输和铁路公路联运货物运输(见联运)。

铁路货运组织原则

(1)实行计划运输,经济合理地使用运输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铁路运输业的要求;

(2)实行负责运输,正确地制定货物运送条件,配备必要的货运设备,保证货物在规定的货物运到期限内安全完整地运至到站,努力提高货运服务质量;

(3)讲求经济效益,正确地制定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货物运价政策和运费率、杂费率水平,改善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和货物运输费用,确保铁路收入和利润的完成;

(4)在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开展联合运输,与发货人、收货人之间实行运输协作。

工作内容

铁路货物运输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合理布置铁路货物运输设备及实现铁路货物装卸机械化;

(2)预测铁路货运量及编制和执行月度货物运输计划;

(3)科学地组织货源、货流,广泛开展直达运输、合理运输和均衡运输;

(4)组织铁路货运日常工作;

(5)制定铁路货物运送条件;

(6)装载与加固铁路运输货物;

(7)管理铁路货场及专用线;

(8)分析货运事故,制定防止事故的措施。

发展动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共同趋势是:

(1)实行货运作业集中化,分期分批地关闭铁路沿线的营业站,将中间站的货运业务集中到货运基地站办理,以有利于实行装卸作业机械化,减少沿线车站的营业人员和甩挂、装卸作业,并可提高线路区间的通过能力;

(2)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和集装化运输;

(3)在大宗散堆装货流比较集中、稳定的线路上,采取重载列车或合并列车运输,注意提高直达运输的比重;

(4)重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尽可能组织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运,提高货物的送达速度,节省能源消耗和降低货物的运输费用;

(5)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技术、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如运用计算机编制月度货物运输计划,进行货车使用情况日常统计和实现货车调配自动化及货物装卸机械作业综合自动化;运用图论和网络理论研究铁路枢纽内货运站合理布局的最佳化;运用线性规划和矩阵理论研究货物运输的合理化;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货运量变化规律和货物运输全面质量管理等。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