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肉的功效

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大辞典》中认为蛏肉有以下功效:补阴,清热,除烦。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中华本草》中认为蛏肉有以下功效:补阴;清热;除烦。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盗汗。另有中医名著阐述其功效如下:

1、《嘉佑本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2、《本草从新》:“补阴,主热痢。”。

3、《医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烦去热。”“干食,补心滋阴。”。

4、《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退胸中邪热。主治湿热水肿,中暑血痢。”。

5、《本草求真》:“蛏,性体属阴,故能解烦涤热,然惟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书言可治冷痢,似属巧说,未可深信。”。

蛏肉的禁忌注意:①孟诜:“天行病后不可食。”②《医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泻。”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