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唑林钠的药理

头孢唑林钠的药理

1.药效学

·作用机制 本药为半合成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其抗菌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细胞膜内膜上的靶位蛋白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主要作用于PBP1、PBP3),抑制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

本药抗菌作用特点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优于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包括对青霉素敏感和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外)的抗菌作用强于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在第一代头孢菌素中居首位,但不及第二代头孢菌素,更不如第三代头孢菌素。

·抗菌谱

头孢唑林钠体外抗菌谱表

———————————————————————————————————————

作用强度 抗菌谱

———————————————————————————————————————

+++ 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属(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除外)、脑膜炎球菌、链球菌属、淋球菌

———————————————————————————————————————

++ 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厌氧菌、克雷伯杆菌(脆弱拟杆菌除外)

———————————————————————————————————————

+ 流感嗜血杆菌

———————————————————————————————————————

0 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属、脆弱拟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支原体、肠球菌、枸橼酸杆菌、衣原体、产酶淋球菌

———————————————————————————————————————

2.药动学

头孢唑林钠在胃肠道吸收较差。肌内注射500mg,1-2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约为38μg/ml;同样剂量加入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于30分钟内作静脉滴注,平均血药峰浓度于30分钟到达,约为143.6μg/ml。

本药分布容积约为0.12L/kg,小于其它头孢菌素类药。药物在全身分布良好,能透入胸水获得有效抗菌浓度,腹水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90%;在炎症渗出液中的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在胆汁中浓度等于或略超过同期血药浓度,在胆汁中的浓度比头孢噻吩钠维持时间长。动物实验显示本药在肺、心、肝、肾中也有很高的浓度。本药能透过胎盘屏障,胎儿血药浓度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70%-90%,但难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药物在乳汁中含量也较低。

本药蛋白结合率为74%-86%。正常成人的清除半衰期为1.5-2.0小时,老年人中可延长至2.5小时,肾衰竭患者半衰期可延长,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2-17ml/min和低于5ml/min时分别为12小时和57小时,1周内新生儿的清除半衰期为4.5-5小时。药物在体内不代谢;大部分以原形通过肾小球滤过,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经尿液排出。80%-90%给药量可于24小时内经尿液排出。另有少量(0.13%)药物可从胆汁中排泄。血液透析清除本药较缓慢,6小时后可使血药浓度减少40%-45%;腹膜透析不能有效清除本药。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