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方

补益方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7味。

补益方的基本资料

补益方(《外台》卷十七引《张文仲方》)

处方苁蓉3两,桂心3两,菟丝子(酒渍)3两,干漆(熬)3两,蛇床子3两(并捣为末),生地黄1斤(切,以上好酒1斗渍之,昼晒夜渍,酒尽则止,晒干,捣筛,以和前药)。

制法上药以炼蜜为丸,如弹丸大。

功能主治补腰脚,常服髓满骨中。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2丸,酒、饮任下,嚼破,日3次。

注意忌生葱、芜荑。

补益方(《千金》卷十九)

处方干漆4分,柏子仁4分,山茱萸4分,酸枣仁4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主

用法用量每服2-7丸,加至20丸,1日2次。

补益方古籍论述

补益方《妇人大全良方》

疗产后大虚,心腹急痛,血气上抢心,气息乏。补益方。黄 白术 当归 甘草 人参(各二两)生姜(四两)上先以白羊肉三斤,去膜,以水一斗九升,煮肉取汁五升,后下诸药,更煎取三升,分温三服。疗产后喘乏气羸,腹内绞痛,白汗出。黄 人参 茯苓 甘草 白术 五味子 芎 当归(各八分)泽兰叶 陈皮(各六分)麦门冬 诃子(各二十分)桂心 熟干地黄(各十二分)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四十丸,日再服。

补益方《备急千金要方》

干漆 柏子仁 山萸肉 酸枣仁(各一两)上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二七丸,加至二十丸,日二。

补益方相关中药材

1、蛇床子

别名蛇米,蛇珠,蛇粟,蛇床仁,蛇床实,气果,双肾子,额头花子,野茴香,蛇米,癞头花子,野胡萝卜子,蛇栗。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果实成熟,呈黄色时采收,割取全株,打落果实,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中,或田间、路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此外,广西、四川、陕西、山西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椭圆形,由2分果合成,长约2毫米。直径约1毫米,灰黄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宿存花柱基;分果背面略隆起,有突起的脊线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线,其中有一条浅色的线状物。果皮松脆。种子细小,灰棕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凉而有麻舌感。以颗粒饱满、灰黄色、气味浓厚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肾助阳,祛风,燥湿,杀虫。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带下阴痒,子宫寒冷不孕,风湿痹痛,疥癣湿疮。①《本经》:“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创。”②《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好颜色,令人有子。”③《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顽痛,去男子腰疼。浴男子阴,去风冷,大益阳事。主大风身痒,煎汤浴之瘥。疗齿痛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治暴冷,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扑损瘀血,腰胯疼,阴汗湿癣,肢顽痹,赤白带下,缩小便。”⑤《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止痒,洗螆癞。”⑥《长沙药解》:“吹聤耳。”

2、山茱萸

别名蜀枣,鬾实,鼠矢,鸡足,山萸肉,实枣儿,肉枣,枣皮,药枣,红枣皮,蜀枣,萸肉。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10~11月间果实成熟变红后采摘,采后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焙,冷后,取下果肉,再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宜放置阴暗干燥处,以防霉蛀变质。

生境分布杂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有栽培。分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等地。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性状肉质果皮破裂皱缩,不完整或呈扁简状,长约1.5厘米,宽约o.5厘米。新货表面为紫红色,陈久者则多为紫黑色,有光泽,基部有时可见果柄痕,顶端有一四形宿萼痕迹。质柔润不易碎。无臭,味酸而涩苦。以无核、皮肉肥厚、色红油润者佳。

功能主治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②《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⑥《珍珠囊》:“温肝。”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3、菟丝子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缠龙子,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黄丝子。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7~9月种子成熟时与寄主一同割下,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

性状①菟丝子 干燥种子呈扁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种皮红棕色或棕黄色,微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无,味微苦涩。以颗粒饱满、无尘土及杂质者佳。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②大菟丝子 性状与上种相似,但较大,长径约3毫米,短径约2~3毫米,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排列成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主产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同属植物海滨菟丝子及大豆菟丝子的种子在少数地区亦作菟丝子入药。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4、酸枣仁

别名山枣仁,山酸枣,枣仁,酸枣核。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浸泡一宿,搓去果肉,捞出,用石碾碾碎果核,取出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阳坡或干燥瘠土处,常形成灌木丛。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等地。主产河北、陕西、辽宁、河南。此外,内蒙古、甘肃、山西、山东、安徽、江苏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成熟的种子呈扁圆形或椭圆形,长5~9毫米,宽5~7毫米,厚约3毫米,表面赤褐色至紫褐色,未成熟者色浅或发黄,光滑。一面较平坦,中央有一条隆起线或纵纹,另一面微隆起,边缘略薄,先端有明显的种脐,另一端具微突起的合点,种脊位于-侧不明显。剥去种皮,可见类白色胚乳粘附在种皮内侧。子叶两片,类圆形或椭圆形,呈黄白色,肥厚油润。气微弱,味淡。以粒大饱满、外皮紫红色、无核壳者为佳。

功能主治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①《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②《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③《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④《本草拾遗》:“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⑤王好古:“治胆虚不眠,寒也,炒服;治胆实多睡,热也,生用。”⑥《本草汇言》:“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⑦《本草再新》:“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益志定呵,聪耳明目。”

5、柏子仁

别名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冬初种子成熟时收采,晒干。压碎种皮,簸净,阴干。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此外,陕西、湖北、甘肃、云南等地亦产。

性状种仁呈长卵圆形至长椭圆形,亦有呈长圆锥形者,长3~7毫米,径1.5~3毫米。新鲜品淡黄色或黄白色,久置则颜色变深而呈黄棕色,并有油渗出。外面常包有薄膜质的内种皮,顶端略尖,圆三棱形,并有深褐色的点,基部钝圆,颜色较浅。断面乳白色至黄白色,胚乳较多,子叶2枚或更多,均含丰富的油质。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以粒饱满、黄白色、油性大而不泛油、无皮壳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①《本经》:“主惊悸,安五藏,益气,除湿痹。”②《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③《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治风,润皮肤。”⑤《纲目》:“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烧沥治疥癣。”⑥《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以盐渍之,煎服,能治咳嗽。”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咳止喘,收敛止血,润肺健胃,利尿消炎。”

6、菟丝

别名王女,菟芦,复实,赤网,兔丘,菟缕,菟累,野狐浆草,火焰草,金线草,野狐丝,黄丝草,金丝草,无根金丝草,缠豆藤,豆马黄,吐血丝,莫娘藤,兔儿须,黄腊须,盘死豆,黄乱丝,麻棱丝,缠丝蔓,王女,鸮萝,狐丝,无根草,豆寄生,无娘藤。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全草。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东、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茎多缠绕成团,呈棕黄色,柔细,粗不及1毫米。叶退化成鳞状片,多脱落。花簇生于茎节,成球形。带有圆形或扁球形的果实,呈棕黄色。气微,味苦。以干燥、色黄棕、无夹杂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①《本经》:“汁去面酐。”②陶弘景:“其茎按以浴小儿,疗热痱。”③《本草蒙筌》:“解热毒痱疹,散庠塌痘疮。”④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⑤《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疸,预解痘毒,敷红丝疔。”⑥《药性考》:“凉血散血。治痈疽肿毒诸症,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疠疔痈恶疮。”⑦《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疮毒,难产酒煎服。”⑧《纲目拾遗》:“葛祖治狐骚气,辟汗愈疟。”⑨《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利小便。”⑩《四川中药志》:“行血,生精,发痘麻;洗汗斑及散痧。”⑾《陕西中药志》:“内用有滋阴作用;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

7、干漆

别名漆树,漆渣,漆底,漆脚,续合筒,黑漆。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一般取漆桶内用剩的漆脚,晒干。密闭保存,防火。

生境分布多生于向阳避风山坡。分布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等地。

性状干燥树脂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呈颗粒状或蜂窝状,有光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微有漆臭。用火点燃能燃烧,发黑烟,漆臭更强,以块整、色黑、坚硬、漆臭重者为佳。

功能主治破瘀,消积,杀虫。治妇女经闭,症瘕,瘀血,虫积。①《本经》:“主绝伤,续筋骨,五缓六急,风寒湿痹。”②《别录》:“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③《药性论》:“能杀三虫,主女人经脉不通。”④张元素:“削年深坚结之积滞,破日久凝结之瘀血。”⑤《本草原始》:“妇人产后血运,多用干漆火烧熏鼻。”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分类标签: 方剂大全 span class fname

相关文章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