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膏

白鱼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白鱼膏的基本资料

白鱼膏(《普济方》卷九十二)

处方衣中白鱼7枚。

功能主治中风口面?斜。

用法用量摩偏缓一边,才正便止,恐太过。凡患急边缓边皆有病,先摩缓边,急边少用。

白鱼膏(《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别名鸡眼膏。

处方鲫鱼8两,巴豆3钱。

制法用香油64两将药炸枯,过滤去滓,炼至滴水成珠后温再入官粉64两搅匀,收膏,每张油重3分。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诸毒恶疮,痈疽对口,肿毒坚硬不溃,脚生鸡眼。

用法用量贴患处。

白鱼膏(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衣中白鱼七枚

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摩偏缓一边,才正便止,恐大过。凡患急边缓边皆有病,先摩缓边,次摩急边,急边少用。

白鱼膏相关中药材

1、巴豆

别名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巴菽,巴贡,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猛子树。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多为栽培植物;野生于山谷、溪边、旷野,有时亦见于密林中。分布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

性状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约1~1.5厦米,直径约6~9毫米,厚约4~7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平滑而少光泽。种阜在种脐的-端,为一细小突起,易脱落。合点在另一端,合点与种阜间有种脊,为一略隆起的纵棱线。横断面略呈方形,种皮薄而坚脆,剥去后,可见种仁,外包膜状银白色的外胚乳。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中央有菲薄的子叶2枚。胚根细小,朝向种阜的一端。气无,味微涩,而后有持久辛辣感。以个大、饱满、种仁色白者佳。粒较空、种仁泛油变色者质次。主产四川、广西、云南、贵州。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较佳。此外,广东、福建等地亦产。

功能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④《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备注本植物的根(巴豆树根)、叶(巴豆叶)、种皮(巴豆壳)以及种仁之脂肪油(巴豆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2、鲫鱼

别名鲫瓜子。

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肉或全体。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治脾胃虚弱,纳少无力,痢疾,便血,水肿,淋病,痈肿,溃疡。①《别录》:“主诸疮,烧,以酱汁和敷之,或取猪脂煎用;又主肠痈。”②《唐本草》:“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作鲙,主久赤白痢。”③《本草拾遗》:“主虚羸。热煮食之;鲙主五痔。”④《日华于本草》:“温中下气,补不足;鲙疗肠澼水谷不调;烧灰以敷恶疮;又酿白矾烧灰,治肠风血痢。”⑤《滇南本草》:“和五脏,通血脉,消积。”

3、白鱼

别名鲌鱼,鱎鱼,白扁鱼。

来源为鲤科动物翘嘴红鲌的肉。

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在水的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性凶猛,以鱼类、昆虫等为食。产卵期约在6~7月间。黑龙江、长江、黄河、辽河等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开胃健脾,消食行水。①孟诜:“主肝家不足气。调五藏气,理经脉。”②《食疗本草》:“助脾气,能消食,理十二经络舒展不相及气。”③《日华子本草》:“助血脉,补肝明目,灸疮不发,作脍食之良。”④《开宝本草》:“主胃气,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健。”⑤《滇南本草》:“治痈疽疮疥,同大蒜食之。”⑥《随息居饮食谱》:“行水助脾,发痘排脓。”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分类标签: 方剂大全 span 本草 class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