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宫除害丹

艮宫除害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8味。

艮宫除害丹的基本资料

艮宫除害丹(《白喉全生集》)

处方真珍珠3钱(放水豆腐上蒸3尺香久),地虱婆(放银锅内微火焙焦)2厘,真玛(王[文凵??])3钱(入砂坛内火煅7尺香久),手指甲(瓦焙焦)5分,真珊瑚3钱(入砂坛内火煅7尺香久),马勃3厘,真琥珀3钱,蚯蚓(瓦焙枯)6分,真辰砂3钱(水飞),蚕茧7只(烧灰存性),真麝香5分,大梅片6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过绢筛,再(石禹??)精细,瓷瓶收贮,蜡封固瓶口,勿使泄气。

功能主治一切白喉证。

用法用量辨寒热症临时对用。

艮宫除害丹相关中药材

1、马勃

别名灰包,马粪包,马疕,马庀菌,灰菇,马屁包,香末菇,乌龙菌,牛屎菇,灰包菌,药包,人头菌,牛屎菌,大气菌,灰菌,鸡肾菌,地烟,马屁勃,马疕苗,药苞。

来源为马勃科植物脱皮马勃、大颓马勃、紫颓马勃的干燥子实体。7~9月,当子实体刚成热时采收,拔起后,去净泥沙,晒干。本品在霉雨季节生长很快,4~5日即成熟,应注意适时收采,过早过迟均影响质量。

性状①脱皮马勃的子实体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5~18厘米或更大。外皮灰棕色至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呈块片状,或已全部脱落。除去外皮的马勃呈黄棕色或棕褐色棉絮状。体轻泡、柔软,有弹性,内藏大量孢子,轻微捻动即有粉尘状孢子飞出。用手捻之有细腻柔软感。气味微弱。以个大、饱满、松泡有弹性者为佳。产内蒙古、河北、甘肃、陕西、江苏、湖北等地。②大颓马勃的子实体已压扁呈不规则的块状。外包被较厚硬而脆,黄棕色。内包被灰黄色,纸质,里面为孢体,淡青褐色,絮状,轻轻捻动即有尘状孢子飞出。气微弱,味微苦涩。主产于青海。③紫颓马勃的子实体呈扁圆形或杯形,直径5~12厘米。基部有小柄,包被紫褐色,粗皱,有圆形凹陷,包被薄,外翻。上部包被已脱落,露出紫色絮状孢体。体轻泡有弹性,用手捻之有大量孢子飞扬。气味微弱。主产江苏、湖北、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①《别录》:“主恶疮、马疥”②陶弘景:“敷诸疮”③《本草衍义》:“去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④《纲目》:“清肺,散血热,解毒。”“能清肺热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病”⑤《玉楸药解》:“治骨鲠吐血”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科植物埃蕈(又名:有柄马勃)的干燥子实体,亦同等入药。形似马勃而小,直径通常只2~4厘米,上部扁圆,下有短柄;皮较硬脆,内部不呈海绵状。产四川、湖北、云南、江西、广东、浙江、湖南等地。

2、珊瑚

别名大红珊瑚,红珊,火树,红珊瑚。

来源为矶花科动物桃色珊瑚等珊瑚虫分泌骨胳。用网垂入海底以网采收。多取自制作工艺品的残余碎块作药用。

生境分布分布台湾及南部沿海。主产福建、台湾、广东西沙群岛等地。

性状完整者如小树。一般均已碎断成短棒状,长2~3厘米,直径3~5毫米。有分枝或小突起,周围有许多小孔,红色,质坚硬如瓷,不易折断。气味均无。以内外皆红、体重、坚脆而粗壮者为佳。

功能主治去翳明目,安神镇惊。治目生翳障,惊痫,吐衄。①《唐本草》:“主宿血,去目中翳,鼻衄,末,吹鼻中。”②《海药本草》:“主消宿血、风痫等疾。”③《日华子本草》:“镇心,止惊,明目。”④《纲目》:“点眼,去飞丝。”

3、豆腐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

功能主治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治赤眼,消渴,休息痢;解硫黄、烧酒毒。①宁原《食鉴本草》:“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②《纲目》:“清热散血”③《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④《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并治赤跟肿痛”⑤《本草求原》:“解硫黄毒”⑥《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4、蚯蚓

别名蠖蚓,竖蚕,丘螾,蝽端,附蚓,寒蟪,寒蚓,蜿螾,引无,曲螾,曲蟮,土龙,地龙子,地龙,朐躵,土螾,虫蟮。

来源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等的全体。①参环毛蚓7~9月间采收。据广东经验,可用鲜辣蓼草捣烂成糊,加入茶卤和清水,倒在蚯蚓多的地方,以诱捕之,捕得后拌以稻草灰,用温水稍泡,除去体外粘膜,剖腹,洗净体内泥沙,晒干或焙干。商品称为“广地龙”。②背暗异唇蚓6~9月采收。捕后用草?a href='http://www.b15k.com/baike/224/300031.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净仪核馈O慈セ疑垢苫蚝娓伞I唐烦莆巴恋亓薄?/p>

性状①广地龙 干燥全体,呈长条薄片状,头端及尾端仍保持原来形状。全体弯曲不直,体前稍尖,中央有口,尾端钝圆,体背色棕红或灰红,腹部色较淡,前端有一环带,色浅,习称“白颈”。体壁较厚。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腥,味微咸。以条大、肥壮、不碎、无泥者为佳。主产广东、广西等地。②土地龙 干燥全体呈弯曲的圆柱形,体完整,口位于较尖的一端,肛门开口于钝圆的一端,环带多不显明,体表灰棕色,常附有泥土。质轻跪,易折断,折断后,中间充满泥土。气腥,味微咸。以条大、不碎者为佳。主产河南、山东、江苏、福建、安徽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①《本经》:“主蛇瘕,去三虫,杀长虫”②《别录》:“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③陶弘景:“温病大热狂言,饮其汁皆瘥,与黄龙汤疗同也。熬作屑,去蛔虫”④《药性论》:“主蛇毒”⑤《唐本草》:“《别录》云:盐沾为汁,疗耳聋”⑥《蜀本草》:“解射罔毒”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并痫疾,去三虫,天行热疾,喉痹,蛇虫伤”⑧《本草衍义》:“治肾脏风下疰病”⑨《滇南本草》:“祛风,治小儿瘈疭惊风,口眼歪斜,强筋治痿”⑩《纲目》:“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息,聤耳,秃疮,瘰疬,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蚰蜒入耳”⑾《会约医镜》:“治跌打损伤,痘疮紫黑”⑿《科学的民间药草》:“有解热、利尿、舒展支气管作用,可治气喘等病”⒀《山东中草药手册》:“解毒,通络,平喘,降血压”

5、蚕茧

别名蚕衣,茧黄,蚕茧壳,蚕衣,绵蚕,家蚕茧。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

生境分布全国养蚕地区均产。

性状呈长椭圆形,或中部稍缢缩,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其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未经羽化的蚕茧,内有黄棕色的蚕蛹1枚以及成蛹前脱下的淡棕色、皱缩的蚕皮。

功能主治治便血,尿血,血崩,消渴,反胃,疳疮,痈肿。《纲目》:“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

6、琥珀

别名血琥珀,血珀,红琥珀,光珀,育沛,虎珀,虎魄,江珠,琥魄,兽魄,顿牟,血琥珀。

来源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凝结而成的碳氢化合物。从地层或煤层中挖出后,除去砂石、泥土等杂质。

生境分布产于粘土层、砂层、煤层及沉积岩内。产云南、河南、广西、福建、贵州、辽宁等地。

性状①琥珀 为不规则的块状、颗粒状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块状者可长达6厘米。血红色(习称“血珀”)或黄棕色,表面不平,有光泽。质松脆,捻之即成粉末。气无,味淡,嚼之易碎无沙感。以火燃之易熔,爆炸有声,冒白烟,微有松香气。②煤珀 又名:黑琥珀。通常为多角形不规则的块状物,少数呈滴乳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色至乌黑色,略有光泽,若将表面黑色部分除去,则呈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样体。质坚硬,不易碎。气无,味淡,嚼之坚硬无沙感。以色红、明亮、块整齐、质松脆、易碎者为佳。块碎小、质较硬、色暗棕者为次。本品不溶于酸,微溶于乙醚、氯仿及温热的酒精中。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妇女闭经,产后停瘀腹痛,痈疽疮毒,跌打创伤。①《别录》:“主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②《药性论》:“治产后血瘀痛”③《本草拾遗》:“止血生肌,合金疮”④《日华子本草》:“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结症”⑤《本草别说》:“治荣而安心利水”⑥《珍珠囊》:“利小便,清肺”⑦《本草正》:“清心肺,消瘀血,痰涎”⑧《玉楸药解》:“凉肺清肝,磨障翳,止惊悸,除遗精白浊,下死胎胞衣,敷疔拔毒,止渴除烦,滑胎催生”

7、珍珠

别名真朱,真珠,蚌珠,珠子,濂珠,真珠子,药珠。

来源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贝类动物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天然珍珠,全年可采,以12月为多。从海中捞起珠蚌,剖取珍珠,洗净即可。人工养殖的无核珍珠,在接种后养殖一年以上,即可采收,但以养殖二年采收的珍珠质量较佳。采收的适宜时间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质主要是4~11月。

生境分布海产的天然珍珠主产广东、台湾;淡水养殖的珍珠主产黑龙江、安徽、江苏及上海等地。

性状呈圆球形、矩圆形或不规则的球形,直径约1~6毫米。表面现半透明状的银白色、黄白色、淡粉红色或浅蓝色,光滑圆润,具特有的色彩和光泽。质坚硬,破碎后断面呈同心层纹,有的中心见有少许异物存在。用火烧之有爆裂声。在紫外线灯下有浅蓝紫色或浅绦黄色萤光,外周呈半透明状。无臭,味微咸。以粒大、形圆、珠光闪耀、平滑细腻、断面有层纹者为佳。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①《本草经集注》:“治目肤翳。”②《药性论》:“治眼中翳障白膜。亦能坠痰。”③《海药本草》:“主明目,除面皯,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④《日华子本草》:“安心、明目。”⑤《本草衍义》:“小儿惊热药中多用。”⑥《纲目》:“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⑦《本草汇言》:“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⑧《本经逢原》:“煅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8、麝香

别名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遗香,心结香,当门子,生香,元寸香,原麝香,寸草。

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活麝取香:选3岁以上的壮年雄麝,缚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并分开囊口,右手持经过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视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损伤香囊。插入后,轻轻转动取香匙,并向外掏取麝香,用盘盛取。取香后,用消炎药涂搽囊口,然后将麝放回。一般每年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月取香2次。过去多猎麝取香,在冬、春季猎取雄麝,连腹皮割下麝香囊,阴干。将毛剪短,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颗粒,称为“麝香仁”,又称“散香”。

生境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现在多人工饲养。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此外,东北、河南、安徽、湖北、广西、贵州、青海等地亦产。

性状①整麝香:呈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细短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色的革质皮。另一面为黑棕色的皮膜,无毛,手捏略有弹性。用剪刀剪开,可见中层皮膜,呈银灰色且透明,习称“银皮”,内层皮膜呈棕红色,习称“油皮”,再内包含有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质较柔软,有特异的香气。②麝香仁:鲜时呈稠厚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或紫红色的粉末,并偶尔夹有细毛。其中呈块状颗粒者习称“当门子”,为不规则圆形或扁平状,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质柔有油性,手捻成团而不粘手、不结块,手放开立即松散弹起。有强烈而特异的香气,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质柔软、有油性、当门子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功能主治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症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①《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痓,去三虫”②《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鼠,目中肤翳”③陶弘景:“疗蛇毒”④《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⑤《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⑥《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⑦王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⑧《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癥瘕”⑨《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⑩《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分类标签: 方剂大全 span 本草 class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