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络通经丸

活络通经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8味。

活络通经丸的基本资料

活络通经丸(《三因》卷二)

处方川乌头2两(1两生,不去皮尖;1两炮,去皮尖),草乌2两(制如上法),木鳖子3两3分(别研),斑蝥100个(去头足并翅,醋煮香熟,焙干),乌蛇(酒浸,去皮骨,焙)1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1两,好墨(火煅)1两,白胶香1两(别研),当归1两半,五灵脂3两3分。

制法上为末,将木鳖子末醋研为膏,和黑豆末1斤,好醋拌,1两作10丸,以墨为衣。

功能主治活络通经,宣导凝滞,壮筋骨,助血脉,起偏废。主半身不遂,口眼?斜,瘫痪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嚼下。

活络通经丸古籍论述

活络通经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治半身不遂,口眼 斜,瘫痪诸风。通活经络,宣导凝滞。常服壮筋骨,助血脉,起偏废之疾,其效如神。川乌头(二两,一两生不去皮尖,一两炮去皮尖) 草乌(二两,制如上法) 木鳖子(三两三分,别研) 斑蝥(百个,去头足并翅,醋煮香熟,焙干) 乌蛇(酒浸,去皮骨,焙)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 好墨(火 ) 白胶香(各一两,别研) 当归(两半)五灵脂(三两三分)上为末,将木鳖子末醋研为膏,和黑豆末一斤,好醋拌,一两作十丸,以墨为衣。空心食前温酒、盐汤嚼下一丸。

活络通经丸相关中药材

1、白花蛇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等除去内脏的全体。①五步蛇 多于夏季捕捉,一般用长竹竿和铁丝做成套索捕取。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片撑开后焙干,或不用竹片撑开,直接焙干。商品统称为“大白花蛇”。撑开焙干者又称为“蕲蛇鲞”;直接焙干者称为“蕲蛇棍”。②银环蛇 于夏季捕捉幼蛇,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竹签撑开后焙干。商品称为“金钱白花蛇”。

性状①大白花蛇 干燥体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盘径18~25厘米,蛇体直径约3厘米。头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口较宽大,俗称“龙头虎口”,上颚有长毒牙。背部棕褐色,密被菱形鳞片,有纵向排列的24个方形灰白色花纹,习称“方胜纹”。腹部白色,鳞片较大,杂有多数黑斑,习称“念珠斑”。尾渐细,末端呈三角形,角质,习称“佛指甲”。腹内部黄白色,脊椎骨突出显着,两侧具多数肋骨。气微腥,味微咸。以身干、个大、头尾齐全、花纹斑点明显者为佳。主产浙江、江西、福建等地。②金钱白花蛇(《饮片新参》)又名:小白花蛇、金钱蕲蛇、金钱蛇。干燥体甚小,亦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尾细,纳于口内。盘径约3.5厘米,蛇体直径仅4毫米左右。背部黑棕色,有光泽,具多数白色环纹,并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黄白色。气微腥。以身干、头尾齐全、色泽光亮者为佳。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祛风湿,透筋骨,定惊搐。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麻风,疥癞,小儿惊风搐搦,破伤风,杨梅疮,瘰疬恶疮。①《雷公炮炙论》:“治风”②《药性论》:“主治肺风鼻塞,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及浮风瘾疹”③《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④《纲目》:“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⑤《本草汇》:“治癞麻风,白癜风,髭眉脱落、鼻柱塌坏者;鹤膝风,鸡距风,筋爪拘挛,肌肉消蚀者”⑥《玉楸药解》:“通关透节,泄湿驱风”

备注此外,广东、广西尚以游蛇科百花锦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作白花蛇入药。

2、白胶香

别名枫香脂,枫脂,白胶,芸香,胶香。

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脂。选择生长20年以上的粗壮大树,于7~8月间凿开树皮,从树根起每隔15~20厘米交错凿开一洞。到11月至次年3月间采收流出的树脂。晒干或自然干燥。防止混入泥砂等物。

生境分布产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树脂为大小不一的椭圆形或球形颗粒,亦有呈块状或厚片状者。表面淡黄色,半透明。质松脆,易碎。断面有玻璃光泽。气清香,燃烧时更烈。以质脆、无杂质、火燃香气浓厚者佳。

功能主治活血,凉血,解毒,止痛。治痈疽,疮疥,瘾疹,瘰疬,金疮,齿痛,吐血,衄血。①《唐本草》:“主瘾疹风痒浮肿,齿痛”②《纲目》:“治一切痈疽疮疥,金疮,吐、衄、咯血,活血,生肌,止痛,解毒,烧过揩牙,无牙疾”③《本草求原》:“治中风,腰痛,行痹,痿厥,脚气”

3、川乌头

别名川乌,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乌头。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野生种分布辽宁、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子根,圆锥形,长1.5~3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灰褐色,有细的纵皱纹,顶端有凹陷的芽痕,侧边常留有自母根摘寓的痕迹,下端尖,周围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外层褐色,内面为灰白色,粉性,横切面有一多角形环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干燥的母根,呈瘦长的圆锥形,或带有残余的茎杆,体长3~7厘米,直径1.5~3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不平,或有锥形的小瘤状侧根,并具割去附子后遗留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粉白色或微带灰色,横切面可见多角形的环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均以个匀、肥满、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①《珍珠囊》:“去寒湿风痹、血痹”②李杲:“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毒”③王好古:“补命门不足,肝风虚”④《王氏究原方》:“性轻疏,温脾去风”⑤《纲目》:“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备注川乌头与草乌头,在明代以前多统称为乌头。至《本草纲目》始明确区分,云:“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此说与目前商品川乌头、草乌头的来源基本符合。但川乌头之栽培,始见于《本草图经》,故宋以前所称之川乌头,似亦属野生之乌头。参见“草乌头”条。

4、五灵脂

别名灵脂,糖灵脂,灵脂米,灵脂块,药本,寒号虫粪,寒雀粪。

来源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等的干燥粪便。全年可采,但以春、秋为多,春采者品质较仕。采得后,拣净砂石、泥土等杂质,按形状分别为“灵脂块”和“灵脂米”两类。

性状①灵脂块 又名:糖灵脂。系由许多粪粒凝结而成,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润性光泽;粪粒呈长椭圆柱形,其表面常碎裂,呈纤维性。体轻,质较硬,但较易破碎,断面不平坦,可模糊地看出粪粒的形状,有时呈纤维性。气腥臭,味苦。以块状、黑棕色、有光泽、油润而无杂质者佳。②灵脂米 又名:散灵脂。呈长椭圆形圆柱状,两端钝圆,长5~15毫米,直径3~6毫米。表面黑棕色,较平滑残微祖糙,常可见浅色的斑点,有的具有光泽。体轻而松,易折断,断面黄色,黄绿色或黑棕色,呈纤维性。气微弱,味微苦咸。以表面粗糙,外黑棕色、内黄绿色,体轻无杂质者佳。品质较灵脂块为差。以上2种药材主产河北、山西。此外,甘肃、吉林、新疆、北京郊区亦产。

功能主治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①《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②《本草图经》:“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中多用之”③《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④《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经闭及治经行不止;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⑤《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血贯疃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痫,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⑥《本草述》:“主损伤接骨”⑦《现代实用中药》:“涂敷疮疥”

5、木鳖子

别名木蟹,土木鳖,壳木鳖,漏苓子,地桐子,藤桐子,鸭屎瓜子,木鳖瓜,木蟹,地桐子藤桐子,藤桐,木别子。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成熟种子。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剖开果实,晒至半干,剥取种子;或装入盆钵内,待果皮近于腐败时将果皮弄烂,用清水淘洗,除去瓤肉及外膜,取出种子,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林缘,土层较深厚的地方。也有栽培。分布广西、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地。主产广西、四川、湖北。此外,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安徽亦产。

性状种子略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直径约2~3厘米,厚约5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有凹陷的网状花纹,周边两侧均有十数个相对的锯齿状突起。外种皮质坚而脆,内种皮薄膜状,表面灰绿色,绒毛样,其内为二片大形肥厚子叶,黄白色,富油质,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以籽粒饱满、不破裂、体重、内仁黄白色、不泛油者为佳。

功能主治消肿散结,祛毒。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①《日华子本草》:“醋摩消肿毒”②《开宝本草》:“主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酐蹭,好人乳痈,肛门肿痛”③《纲目》:“治疳积痞块,利大肠泻痢,痔瘤瘰疬”④《本草备要》:“泻热,外用治疮。利大肠,治泻痢疳积,瘰疬疮痔,乳痈,蚌毒。消肿追毒,生肌除酐”⑤《本草求原》:“治一切寒湿郁热而为痛风瘫痪、行痹、瘙厥、脚气、挛症、鹤膝”

6、当归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一般须培育3年才可采收。秋末挖取根部,除净茎叶、泥土,放在通风处阴干几天,按大小分别扎成小把,用微火熏于令透即得。本品带油性,易霉败、虫蛀,必须贮存干燥处。逢霉雨季节,须用硫黄熏过或适当的烘透。

生境分布分布甘肃、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等地。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甘肃、云南。此外,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可分为3部:根头部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及支根梢部称“归尾”。全长约10~25厘米,身长约3~10厘米。归头直径2~4厘米,支根直径0.3~1厘米。外表灰棕色或棕褐色,全体具纵皱纹,支根部尤多,归头顶端圆平,有茎叶残基,常有不显着的环形皱纹,归身略呈圆柱形,身面凹凸不平,其下生有3~5条或更多的归尾,归尾上粗下细,多扭曲,表面有小疙瘩状的须根痕迹。质多柔韧,断面黄白色,有裂隙,中层有浅棕色环纹,并有多数棕色油点。气清香浓厚,味甘微苦辛。以主根大、身长、支根少、断面黄白色、气味浓厚者为佳。主根短小、支根多、气味较弱及断面变红棕色者质次。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①《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②《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③《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⑤《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汤液本草》引作“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⑥李杲:“当归梢,主癥癖,破恶血,并产后恶血上冲,去诸疮疡肿结,治金疮恶血,温中润燥止痛”⑦王好古:“主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胃内”⑨《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⑩《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安生胎,堕死胎”

备注下列植物的根,在部分地区有时也作当归入药,但质量较差。①东当归的根,又名:延边当归、日本当归。根肥大柔软,分枝较多,呈马尾状。质脆,油性较少。产吉林延边。②粉绿当归的根,又名:野秦归、云南野当归。根圆锥形,长5~10厘米,根头部径约1~2厘米,外表棕色或黑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产云南。③欧当归,我国有栽培,曾试代当归入药。

7、斑蝥

别名斑猫,龙尾,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斑毛,班蝥,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斑猫,螌蝥,花斑蝥。

来源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7~8月间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捉时宜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素刺激皮肤、粘膜。捕得后,置布袋中,用沸水烫死,然后取出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河南、广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南、云南、江苏等地。以河南、广西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虫体呈长圆形,大斑蝥全长10~25毫米,宽5~10毫米;小斑蝥长10~15毫米,宽5~7毫米。头略呈三角形。黑色。有1对较大的复眼及1对触角,触角多已脱落。背部革质鞘翅上有3条淡棕色横带纹。胸腹部棕黑色,有光泽。胸部突起,有足3对。腹部呈环节状,有黑色绒毛。气特异,味初辛后苦。以个大、有黄色花斑、色鲜明、完整不碎者为佳。

功能主治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②《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③《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④《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⑤《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8、乌蛇

别名剑脊乌梢,黑花蛇,乌峰蛇,青蛇,乌风蛇,黄风蛇,青大将,剑脊蛇,黑乌梢,三棱子。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4~11月间捕捉。捕得后,将蛇摔死,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用柴火熏干,熏时频频翻动,至表面略呈黑色为度,再晒干或炕干。

生境分布生活于丘陵地带及田野草丛或水边。以蛙类、鱼类为食。无毒。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和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品多卷成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头扁圆形,略似龟头,盘于中央,口内有多数刺状小牙。尾部渐细,尾端插入外缘的腹腔内,脊部高耸呈屋脊状,俗称剑脊。通体乌黑色,表面可见菱形细鳞,腹部剖开,边缘内卷,内表面黄白色或熏成灰黑色;可见到排列整齐的肋骨。质坚韧,气腥,味淡。以身干、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脊背有棱、质坚实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风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①《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肤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②《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③《纲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④《医林纂要》:“滋阴明目”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