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顶上的猫》读后感3篇800、1000字

本文含读《塔顶上的猫》有感、塔顶上的猫读后感(758字)、嫉妒他人等于嘲笑自己——读《塔顶上的猫》有感(965字)、《塔顶上的猫》读后感(1014字)等800字、10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作文3篇,供您参阅。

塔顶上的猫读后感_758字

我在暑假中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塔顶上的猫》,作者以第一人称写的笑猫,主要描写了猫与老鼠之间发生的离奇故事。

在一座美丽的白塔顶上蹲着一只漂亮的虎皮猫。这可惹怒了一群著名的“资格猫”,他们爬上不去的地方,也决不允许别的猫上去。他们先开会咒骂,又将老鼠们请来虚张声势,后来,他们还用暗箭射伤了塔顶上的虎皮猫。幸亏老老鼠把事情告诉了虎皮猫的朋友——笑猫,笑猫救了她。那些“资格猫”疯狂的行为受到了老老鼠的嘲笑,让公园里的老鼠乐翻了天。那些著名的“资格猫”都很妒忌虎皮猫,但只有笑猫喜欢他,因为笑猫会笑,也受过别人的妒忌,因此他相信两颗孤独的心容易靠近。可是后来,虎皮猫离开了这个城市,留下了这个热闹好笑而又忧伤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笔下的动物世界的确乱了套:猫和猫本来是朋友,却整天相互伤害;猫和老鼠本来是敌人,老鼠却来帮助猫。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故事很吸引我。故事中的“资格猫”都妒忌比自己厉害的猫,可是妒忌没有用。因为无论他们再怎么妒忌,虎皮猫依然在塔顶上,而那些愚蠢的“资格猫”也只能在下面仰着头指手画脚,最后只能白白浪费时间!我曾经在另一本书上看过一句话:最可怜的是妒忌。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三国时期的吴国大都督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最后被诸葛亮气死了。故事中的“资格猫”虽然没有死,但也被老老鼠戏弄了几番,他们这种疯狂的行为真是给猫族丢脸!

如果一个人没有妒忌心,那他一定会有许多优点和美德,也一定是个很受欢迎的人。《塔顶上的猫》中,京巴狗地包天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和笑猫是好朋友,虽然她头脑简单,没有笑猫聪明,但她并不妒忌,反而非常尊敬笑猫。

我以前并没有仔细研究过“妒忌”两字,而当我读完这个故事才明白,妒忌真的很可怜!反之,如果每个人都把妒忌化为尊敬,那我相信,他一定非常快乐!

成语虚张声势:虚张声势[xū zhāng shēng shì],意指故意夸大声威,张扬气势,用以吓阻他人。语本《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曹休》。[源]《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曹休》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天下乱,宗族各散去乡里。休年十余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闲行北归,见太祖。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使与文帝同止,见待如子。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於休。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後。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典故]曹休,三国魏人,为曹操宗族中的晚辈,极得曹操赏识,曾以“吾家之千里驹”来称赞他,并将他视如己出。曹休常跟着曹操四处征战,负责统领曹操的随身亲兵“虎豹骑”,故有过人的胆识。有一次,刘备派吴兰领军在下辩驻守,曹操派遣曹休与曹洪共同带兵出战。曹军行进当中,刘备又派张飞在固山驻军屯守,好像是要阻断曹军的後路。当大家正在猜疑刘备的用意时,曹休说:“他们如此张扬声威气势,一定是想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然後再暗中派兵偷袭。我们应该趁其不备,发动攻击,只要能把吴兰的军队打败,张飞必然就会撤军。”曹洪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刻率领大军攻打吴兰的营地,吴兰果然大败,张飞亦如所料的撤了驻军。这段文字中的“先张声势”,指的是夸大声威,张扬气势,後来“张”多作“虚张”,以加强语义中“夸大不实”的涵义,“虚张声势”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用来形容故意夸大声威,张扬气势,用以吓阻他人。出现“虚张声势”的书证如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闇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成语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如: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又如: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嫉妒他人等于嘲笑自己——读《塔顶上的猫》有感_965字

杨红樱阿姨的书里,有着一只会笑的猫。带我在一个美丽的夜晚,开始了我的书中之旅,那是一个令人好笑又忧伤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笑猫在翠湖公园玉塔旁边的山坡上,伴着第一缕春风,他看着天空,忽然看见一只虎皮猫站在塔顶上,她优雅美丽的气质深深吸引着笑猫.虎皮猫能爬上去,引起了许多自以为是的“资格猫”的嫉妒.嫉妒的心,让它们认为他们都上不去的地方,决不允许别的猫爬上去!他们开会咒骂,愤怒地游行……这些疯狂的行为,受到了老鼠的嘲弄,让公园里的老鼠们乐翻了天。这真是一个热闹好笑而又令笑猫忧伤的春天……酷猫、靓猫、雪里托枪、乌云盖雪都是出身名门,他们认为那塔顶应该属于自己,不该属于虎皮猫。他们都爬不上去,就不允许别的猫爬上去,于是他们就开会咒骂虎皮猫,拿玩具枪炮打虎皮猫,要把虎皮猫从塔顶上赶下来;虎皮猫从塔顶下来的那几天,他们又自以为是地开庆祝会、游行、放鞭炮,真是群丧失理智的猫。这些猫无非就是在瞎起哄,明明知道那制猫不会理会它们,还要在处心积虑地开会,可是到头来他们又能怎么样?就算把那只猫赶下来,他们能上去吗?这和生活中人们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只看得见别人的缺点是一样的,也是可悲的。笑猫也是一只猫,却不和那些所谓的资深猫为伍,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见,不会因为别人比它强就嫉妒,就咒骂。它与那群“资格猫”格格不入。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笑猫说过:“如果说我不想在塔顶上,一定不是真心话,可是,想又怎么样呢?我上不去呀!所以,那个塔顶只属于能爬的上去的猫。你们只要能爬上塔顶,那么,塔顶也可以属于你们。”是呀,虎皮猫可以爬上去,而“资格猫”们爬不上去,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资格猫”却在塔下咒骂,这有用吗?如果他们真有本事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去想想怎么上去。

读完全书,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们。考完试有的同学没有别人考的好,就会嫉妒说:“有什么了不起!切,下次我也能考这么多。神气什么?”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说一声:“你真厉害!你考的不错!下次我要争取超过你。来,让我们一起加油!”将心比心。你考的好时,别人也送上一句祝福。你也同样很高兴,不是吗?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资格猫”的可耻,笑猫的可爱。我要学习笑猫的好品质:尊重别人、谦虚、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学资格猫的坏行为,做一个品质优良的正直的人.

成语格格不入:格格不入[gé gé bù rù],意指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语本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源]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据《象山全集·卷五》引)婺女之行道经上饶,往往闻说其守令无状,与临川大不相远。既而,闻景明劾罢上饶、南康二守,方喜今时监司乃能有此,差强人意。刘文潜作漕江西,光前绝後,至其帅湖、广,乃远不如在江西时,人才之难如此。某人始至,人甚望之。旧闻先兄称其议论,意其必不碌碌,乃大不然。明不足以得事之实,而奸黠得以肆其巧;公不足以遂其所知,而权势得以为之制。自用之果,反害正理。正士见疑,忠言不入,护吏而疾民,阳若不任吏而实阴为所卖。奸猾之谋,无不得逞;贿赂所在,无不如志。闻有一二行遣,形若治吏而伪文诡辞、谄顺乞怜者,皆可回其意。下人转移其事,如转户枢,胥辈窥之,审玩之熟,为日久矣。所欲为者,如取如携,不见有毫发畏惮之意。惟其正论诚意,则扞格而不入,乃以此自谓其明且公也。[典故]“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陆九渊(西元1139~1192),字子静,南宋抚州金谿人。为乾道进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於象山结茅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曾任靖安县主簿、国子正,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陆九渊创“心学”,提出“心即是理”的观念,认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恒不变的,且放诸四海皆准,故不论时代古今、东西南北,道德标准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於治学方法上,主张“发明本心”,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曾与朱熹会鹅湖论辩,意见多处不合。陆九渊的学说後来由明朝的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在〈与徐子宜书〉中,陆九渊提到刘文潜在江西作官时,颇有政绩,等他到了湖、广作官,评价就大不如前。陆九渊曾听兄长提起刘文潜,以为他必不是个庸碌之辈,後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刘文潜在满足自己的私慾上,无所不取,丝毫没有畏惧;但是论到诚意正心等道德修养时,就显得抵触而不能相合,并以此自谓为光明公正。後来“格格不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

成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如: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又如:太尉不将心比心,小子待将计就计。——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三十八出

《塔顶上的猫》读后感_1014字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塔顶上的猫》,这本书是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写的。书中写了一只虎皮猫整天呆在塔顶仰望天空,以及发生在塔下面的一系列故事。我先介绍一下书中的人物:笑猫、地包天、老老鼠、虎皮猫、靓猫、酷猫、乌云盖雪、雪里拖枪。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在翠湖公园里,有一座美丽的白塔,在一朵“受伤的流云”的带引下,笑猫和地包天发现了塔顶上有一只虎皮猫,地包天到处宣传,所有所谓的“资格猫”都知道了塔顶上有一只虎皮猫,那些“资格猫”们决不容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的猫能做到,他们便开始了他们的疯狂大报复,于是他们开会咒骂虎皮猫,愤怒地游行,这些疯狂的行为受到了老老鼠的嘲弄,让公园里的老鼠们乐翻了天,这些优越的“资格猫“整天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整天夸大着自己的优点,可是当看到虎皮猫站在他们不能到达的塔顶,他们却没有由衷的佩服虎皮猫,反而心里充满了嫉妒和埋怨,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却咒骂别人,这和生活中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只看得见别人的缺点的人是一样的,而文中的笑猫,看到了虎皮猫可以站到塔顶,做到它做不了的事情,它没有嫉妒,没有咒骂,却把虎皮猫当成朋友,由衷的佩服它、欣赏它、爱慕它!它也是一只猫,却不和那些所谓的资深猫为伍,后来,虎皮猫在塔顶上引来了许多花鹭,虎皮猫厌倦了天天被花鹭围着的生活,它离开了塔顶,花鹭也要飞走了,可是花鹭给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吉祥的气氛,市长不想让花鹭飞走,便让市民们献计献策,共同想办法留住花鹭,让这些美丽的鸟儿永远留在这里,为这座城市增添光彩,后来,市长为了让这座城市变成独一无二的“花鹭之城”,便让人们在塔顶上雕刻了一只金猫,可是,金猫在独自闪闪发光,而花鹭却没有回来。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见的笑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我看到文中的“资格猫”疯狂想伤害虎皮猫的时候,我真的好生气,我真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愧,我真想站在那些猫的面前指责它们的行为,可是突然想想,原来我也有它们一样的行为,在我们班,有个同学叫任忠钰,她不但学习好,其他方面也很优秀,每个老师都夸奖她。我心里不服气,充满嫉妒。我回来告诉了妈妈,妈妈告诉我,每个人都有优点,不能因此憎恨别人,这样会令自己更不开心。应该结交她为好朋友,学习她的优点和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你也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孩子。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本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人一定要学会尊重,要谦虚,这样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快乐。

成语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如:宋·延寿辑《宗镜录》卷三十一:“独一无二,即真解脱。”又如:赢了钱,便大把的赏人;输了钱,无论上千上万,从不兴皱眉头:真要算得独一无二的好赌品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

成语自以为是:自以为是[zì yǐ wéi shì],意指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语出《孟子·尽心下》。[源]《孟子·尽心下》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典故]“自以为是”即自认为是,指自我主观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孟子·尽心下》中,万章问孟子,为什麽被大家公认是忠厚老实的人,孔子认为是伤害道德的贼呢?孟子回答说:“这种人你举不出他哪里不对,即使觉得他可恶,却无从攻击起。随世浮沉,平时看起来忠厚老实、行为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但在他的主观意识中认为自己都是对的。这样的人看似有德,本质上却是无德,所以说是伤害道德的贼。”後来“自以为是”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