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读后感5篇1100字

文章包含读《观后感》有感、看《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有感(1061字)、战狼2观后感(1061字)、东方主战场观后感(1062字)、电影《红高粱》观后感(1063字)、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64字)等11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5篇,供您参阅。

看《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有感_1061字

你知道世界上为什么会出现雾霾吗?你知道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被癌症剥夺生命吗?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小婴儿出生才几个月就得了成年人的病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央视女记者柴静,走遍全国雾霾多发地,进行了一次“打破砂锅采访到底”的活动,最终,她通过采访研究雾霾的专家、成立自己的42个摄像小组,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找到了答案。

柴静以自己的亲身体会为例,引出本部纪录片的主题——雾霾。她现在生活的城市——北京,是一个车多、人多、道路多,雾霾也多的国际化大都市。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GDP呈快速增长趋势,与它呈相反方向下降的却是与我们休戚相关的环境。也许雾霾早已潜伏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并未察觉。雾霾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而我们人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的物体也是PM2.5直径的20倍。所以,柴静称与雾霾的“战争”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雾霾的来源,以及它的构成和危害,她携带仪器做雾霾测试,作为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PM2·5非常的微小,人眼无法观测,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于是,柴静和她的专访组一起做雾霾测试,目的就是为了想向大家解释雾霾是什么,以及它的性质、危害、构成。

科学家向我们展示的源解析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国的空气污染百分之六十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的煤炭消费量也在2013年超过了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质量这两大挑战。英美发生过“大烟雾事件”,比现在的中国更加严重,但在治理污染二十年后,污染物下降了百分之八十。他们不也是用20年的光阴赶走了雾霾吗?于是,柴静相信,中国也能再次的活过来,这是对祖国的信任。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雾霾关系到我们的方方面面,根治雾霾是个长远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请你相信“众志成城”这句话。水滴可以穿石,更何况如我们这般聪慧的人类呢?请从点滴做起,慢慢擦去苍穹前的灰色阴影:比如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节约用电、用水;积极支持废旧、可利用再生资源的报纸、各种包装的回收;不吸烟,减少污染又有利于健康;不购买路边摊贩的羊肉串、炸豆腐等食物;春节不放或者少放鞭炮;留心身边一些破坏环境的现象、打环保举报电话12369;爱护花草树木;关注空气质量检测情况等等,把这些落实下来,你会发现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成语休戚相关:休戚相关[xiū qī xiāng guān],意指彼此欢乐忧愁、幸福祸患,互相关联。语本《国语·周语下》。後用“休戚相关”形容彼此间的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源]《国语·周语下》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後国。……为晋休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国何取!”[典故]《国语·周语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孙周是晋襄公的曾孙,因为受到在位的晋厉公排挤,而避难到周王室,担任单襄公的家臣。他当时虽然年纪轻,但却为人忠厚,做事合於义理,即使远走他乡,对於晋国的一切仍然非常关心。听到晋国有不好的消息,总是跟着感到悲伤;而听到晋国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会跟着感到高兴。单襄公看得出来孙周是个才德兼备的青年,前途光明无限,因此在病重的时候,叮咛儿子单顷公说:“要好好善待晋国的公子,因为他虽然身处异乡,但却非常关心晋国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觉与晋国的荣辱安危互相关联。现在的晋厉公是个昏君,将来孙周一定会回国去接任国君,继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他。”後来,晋国发生叛乱,厉公被杀,孙周果然被迎回晋国,即位为晋悼公。後来“休戚相关”这句成语,当就从这里的原文“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演变而出,形容彼此间的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成语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如:《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如: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众志成城,正可一战。——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战狼2观后感_1061字

厉害了,我的祖国

那遥远的非洲大陆上,有偌大的草原,有奔驰的野马。那里是人类的摇篮,也是文明的发源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非洲,响起了和平年代听不到的枪声。

吵闹的集市中,人们正笑着,跑着,全然不知,这可能已是他们最后的幸福了。“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这份宁静,炮火顿时如雷般响起。人们慌了,到处寻找安全的地方,尖叫声、求救声不绝与耳。他们仅仅是手无寸铁的平民,本该过着平静的生活,现在却别无选择,只有生存或死亡。甚至那些为非洲贡献了青春的异国人们,最终只能长眠于非洲的土地之下。

主人公冷锋突然被卷入非洲的战乱中,他无法忘记曾经作为军人的使命,就算脱下了军装,也仍要履行军人的职责。他放弃安全撤离,毅然回到了沦陷区,冒着危险带领身陷屠杀中的同胞和难民,展开生死逃亡。最终,在强大祖国的帮助下,在海军部队的支持下,他们成功获救。

看完了《战狼Ⅱ》,我也希望能像冷锋一样保卫无辜人民,保卫华侨,保卫祖国的尊严,在战火纷飞中激扬热血,在炮火重重中彰显力量。但我只能拿起笔,希望为铁骨铮铮的中国男儿写出一份苍劲,一份力量,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厉害了,我的祖国。

在一个动荡的国家,似乎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当反政府军首脑反复强调不能杀中国人时,当五星红旗安全的通过了交战区时,我深深的感受到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当各国的舰队纷纷离开时,中国舰队却成为了最美的逆行者,因为所有的华侨同胞,一个也不能少!当海军指挥官含着泪大喊“开火”时,我也随之流下了泪。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祖国!冷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更有着伟大的祖国。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也经历过贫穷,战争,欺辱。敌人面对冷锋时狂妄自大地抛出劣等民族就应该被践踏屠杀时,我们的战士冷锋,用子弹毫不犹豫地击中了他,大声宣告:“那是以前!”冷锋是我眼中的超级英雄,他更是千千万万个军人的缩影;他不仅仅是在为同胞们而战,更是在为国家而战,为正义而战。他的怒吼,已经说明了一切:我们现在生活的这片深沉而厚重的土地,因为有他这样伟大的中国军人,因为有日益强大的国力做后盾,不会再容任何人轻视。

这是一部激动人心的电影,当片尾出现“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我相信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感到由衷的自豪!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她日益强大,她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护每一位公民的安全!做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铭记曾经的历史,但也要始终向前看,跟随着飞速发展的科技,接过先辈手中的旗帜,完成属于我们的“战斗”!

成语手无寸铁:手无寸铁[shǒu wú cùn tiě],意指“手无寸铁”之“铁”,典源作“刃”。手上没有短小锋利的武器。形容手上没有拿任何武器。语本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一〇·杨香搤虎》。[源]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一〇·杨香搤虎》顺阳南乡杨丰与息名香於田获粟,因为虎所噬,香年十四,手无寸刃,直搤虎颈,丰遂得免。[典故]“手无寸铁”原作“手无寸刃”。《异苑》一书所记皆神话传说之事,其中记载晋代一则故事:住在顺阳南乡的杨丰和儿子杨香在田里收割谷物时,被出没的老虎给咬住,年仅十四岁的杨香,手上没有拿任何短小锋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结果救了父亲一命。刃就是铁器,所以後来从这里演变成“手无寸铁”这句成语,用来形容手上没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较早的文献汉朝李陵〈答苏武书〉:“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已可见到“人无尺铁”一词,意思是说:士兵伤亡惨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连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没有,还是奋勇争先上前杀敌。

成语别无选择: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除此之外,危难中的双水村别无选择。”又如:现在,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拼搏到底。

东方主战场观后感_1062字

民族魂

“长城溅血祭刀枪,男儿如铁女儿钢。中流击水擎天柱,浴火重生立东方……”每当这段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它使我想起了那部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的纪录片,也想起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东方主战场》这部纪录片,我最早接触它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的我,只对其中的战争影像感兴趣,也没学过历史。那时的我,也对电视中的场景充满不解与好奇……

最近,我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童年的困惑重温了这部纪录片。《东方主战场》主要讲述的是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它以时间顺序分为八集:东方危急、共赴国难、浴血坚持、同盟抗敌、民族血脉、大地坚韧、正义必胜。这里没有华而不实的语言,只有朴实而铿锵的叙述。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便是淞沪保卫战中的一段事实:“那是1937年的上海,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等地登陆,准备从侧后包抄中国守军,中国军队开始紧急撤退。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率部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他率部仅有400多人。当时,公共租界的英军曾多次婉劝守军撤退,均遭拒绝,该部因而被称为‘敢死队’。战地记者询问人数时,为迷惑日军,谢晋元答复‘八百人’。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日军,谢晋元部孤军奋战四昼夜,直到接到撤退命令,才退入英租界,自此‘八百壮士’便名扬天下。”正是他们的浴血坚守,让世界一夜之间知道了淞沪会战中的孤岛——四行仓库。

曾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纪录片,直到今天,每每想起,激动、敬畏之情仍久久难以平复。如今的我,已经较为详细的学习了那段历史,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在我心中起着启明星的作用。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果没有无数英雄的浴血坚持,没有这中华大地的坚韧,也就没有如今独立、自由、和平的新生。但我也不禁思考,如今的社会可不一定是继往开来的。对明星盲目而肤浅的个人崇拜,对纸醉金迷的狂热追求,社会中充斥着无事生非,断章取义,这样的社会理想吗?老兵不死,只会逐渐凋零,凋零之后却无人铭记。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汲取营养,也应该记住英雄。74年前,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74年后的今天,我们就应该向世界展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国担当。

如今的我,已经是一名八年级学生,在这彷徨无措的年纪,一切都似乎那么不尽人意,但我不会妥协,不会放弃,因为中华民族以英勇顽强、团结御辱、众志成城的信念取得了“东方主战场”的胜利,而那敢于斗争的民族魂将永远指引我前进!

“五千年的文明不曾消亡,中华民族不畏惧创伤,看我祖先日月辉煌,追求复兴梦想勇敢、坚强。”

成语纸醉金迷: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如:宋·陶谷《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又如:我来到日本不久,听的不多,见的不广,但在五光十色、纸醉金迷的纷乱生活中,有些事物给我的刺激特别深。——杨朔《樱花雨》

成语继往开来:继往开来[jì wǎng kāi lái],意指承续先人的事业,并为後人开拓道路。语本宋·朱熹〈隆兴府学濂溪先生祠记〉。[源]宋·朱熹〈隆兴府学濂溪先生祠记〉(据《朱子文集·卷七八》引)自尧舜以来,至於孔孟,其所以相传之说,岂有一言以易此哉?顾孟氏既没,而诸儒之智不足以及此,是以世之学者茫然莫知所适,高则放於虚无寂灭之外,卑则溺於杂博华靡之中,自以为道固如是,而莫或知其非也。及先生出,始发明之,以传於程氏,而其流遂及於天下,天下之学者於是始知圣贤之所以相传之实乃出於此,而有以用其力焉。此先生之教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於斯世也。[典故]宋朝周敦颐,号濂溪。精於《易》学,喜欢谈论名理,提出无极、太极、理、气、心、性、命等哲学理论,以及立诚、主静学说,为道学的创始人。他的学生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则是理学的奠基人。隆兴府学教授黄灏,在学堂里供奉三人的牌位,藉此传扬他们的学说思想,并且写信告诉朱熹,希望朱熹写一篇文章记下这件事。於是朱熹就写下这篇〈隆兴府学濂溪先生祠记〉,内容有一段写道:“此先生之教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於斯世也。”意思是说:濂溪先生继承了以往圣贤的学说,并且为後人开启未来的道路,有功於世。後来“继往开来”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承续先人的事业,并为後人开拓道路。

电影《红高粱》观后感_1063字

得不说,张艺谋的电影总是那么质朴、纯粹,总是有着简单不拖沓的剧情,不浮华,亦不庄重,透着一股淡淡的岁月的味道,沉淀着岁月的香味,历久弥香……

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在这个压抑、昏暗的下午,我欣赏了那一段爱情的壮歌——《红高粱》。

没有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亦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有的,只是一个个细微的眼神,一串串平淡无奇的动作。也许,爱情就是这样。来了,挡也挡不住;而若注定没有,更是无法强求。

影片中,新娘看着轿夫稳健的步伐,久久深情的注视,哪怕只是一双被尘土飞扬覆盖的脚。就在那一刻,便绯红了少女的脸蛋,电流全身。爱情就这样来了,毫无先觉,亦不知是否有后文。

被歹徒劫走的那一瞬,又是那样充满希望、略带几分挑逗的眼神,便早已将两人的心紧紧牵在一起,那样真,那样深……从此,两人的命运开始一次又一次的交集、重叠,一直到最后的紧紧相连……

爱情,来得如此匆忙,却也来得如此浪漫,如此戏剧。新娘出嫁,但新郎不是他,他只是一个轿夫,注定将心爱的女人抬向遥远的与幸福无关的深渊。我不知道,新娘的那一位病秧年长的麻风新郎是否成为了爱情的祭品,但我只相信,爱情是美好的,当然,他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在那一片密密的高粱地,清风吹拂下的大片高粱,窸窣作响,像是在吹响一曲爱情的壮歌。一波又一波的高粱,凄凄抖动,似是在互诉衷肠,共同许下长相守的的诺言。此情、此景、当然少不了那赤膊的汉子和那位一袭红袄的美人。从此,升腾出一波又一波火红的激情与故事……

任何美好的爱情注定摆脱不了那残酷的历史现实。在血与火的战争里,注定爱情无法完美到底。在日本军队的侵袭下,大片大片的高粱倒了下去。当那一袭单薄的身躯倒在代表现代文明的机枪之下,当那火红的高粱酒洒落一地,当那熊熊的大火燃烧了日本军车,我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我似乎看到了喷薄而出的对自由的向往和希望。

血红血红的高粱酒、满天红色的火焰、短暂日全食过后火红的太阳、还有那一朵朵鲜血染出的生命之花,将那一刻的世界染成了永恒的红色。就这样,那一片火红永远定格在了男主人公的心中,从此,他的眼中一片鲜红!

当然,片子的灵魂所在,还有那低沉转合、婉转悠畅的中华古曲和那一首热情奔放充满激情与男性魅力的敬酒歌。在那一曲曲摄人心魄的《颠轿曲》中,心灵不断与那跃动的音符共同起舞、跳跃、震颤,升华出一曲爱情的壮歌。那恢弘洒脱充满野性的敬酒歌更是直击心灵,引起对野性的呼唤、对力量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久久难以忘怀那一片火红!记忆中,早已复制了那一抹火红的印记!

成语心血来潮:心血来潮[xīn xiě lái cháo],意指思绪像浪潮般的突起。指神仙对人事的感应与预知。语或出《封神演义·第三四回》。後用“心血来潮”形容突然兴起的念头。[源]《封神演义·第三四回》次日,点人马三千,把黄犯官共计十一员,解往朝歌。众官置酒与余化饯别。饮罢酒,一声炮响,起兵往前进发。行八十里至界牌关。黄滚在陷车中,看见帅府厅堂依旧,谁知今作犯官,睹物伤情,不由泪落。关内军民一齐来看,无不叹息流泪。不说黄家父子在路,且言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看官:但凡神仙,烦恼、嗔痴、爱慾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动摇;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真人袖里一搯,早知此事:“呀!黄家父子有厄,贫道理当救之。”唤金霞童儿:“请你师兄来。”童儿至桃园,见哪吒使枪。童子曰:“师父有请。”哪吒收枪,来至碧游床下,倒身下拜:“弟子哪吒有,不知师父唤弟子有何使有?”真人曰:“黄飞虎父子有难,你下山救他一番;送出汜水关,你可速回,不得有误。──久後你与他俱是一殿之臣。”哪吒原是好动的,心中大悦,慌忙收拾,打点下山;脚登风火二轮,提火尖枪,离了乾元山,望穿云关来。[典故]“心血来潮”指思绪像浪潮般地突起,原指神仙对人事的感应与预知。见於《封神演义》。《封神演义》为明代小说,作者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再参考古籍和民间流传的故事纂集而成。据载,商朝末年,纣王当政,不但拒谏饰非、暴敛重刑,并耽於酒色,宠妃妲己又助纣为虐,导致民怨四起。而黄飞虎为当时的一名武将,非常骁勇善战。有一次,他的夫人贾氏依惯例进宫朝见,妲己因为与黄飞虎的嫌隙,将贾氏骗至摘星楼,并串通纣王加以调戏。贾氏为保名节,跳楼自杀而亡。贾氏的小姑黄妃得知此事,至摘星楼痛斥纣王,并欲揪打妲己,纣王恼羞成怒,竟又把黄妃推下摘星楼。黄飞虎对纣王之暴虐无道深恶痛绝,於是决定反叛,其父黄滚苦劝不听,也只好跟着叛逃。黄家一行人走到界牌关,被守关大将余化阻挡,双方交战,黄飞虎等人被擒。仙人太乙真人感应到黄家父子受难,便派哪吒前往援助。哪吒凭着高强的武功打败余化,救了黄氏一家人。书中描述太乙真人对黄家受难之感应,文云:“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而说书人则在此句後加注道:“但凡神仙,烦恼、嗔痴、爱慾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动摇;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故知“心血来潮”这句成语本是用来形容修练成仙者,心思原无波动,但却突然对人事有所感应与预知,但後来语义转变,多被用来形容突然兴起的念头。

成语恼羞成怒:恼羞成怒[nǎo xiū chéng nù],意指因羞愧到极点而恼恨发怒。语或本《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源]《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安老爷便研得墨浓,蘸得笔饱,手下一面写,口里一面说道:“九兄,你大家要知那十三妹的根底,须先知那十三妹的名姓。”因写了一行,给大家看,……安老爷又道:“你大家道他这仇人是谁?真算得个天大、地大、稀大,无大不大的大脚色。”因又写了几个字,指给众人看,道:“便是这个人!”邓九公道:“哟哎!他怎的会惹着这位太岁去,合他结起仇来?”安老爷道:“他父亲合那人,是个亲临上司,属员怎生敢去合他结仇?就为了这姑娘身上的事。”说着又写了两句,指道:“便是这等一个情节。无奈他父亲又是个明道理、尚气节的人,不同那趋炎附势的世俗庸流。见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贤郎又是如此如此,任他那上司的百般牢笼,这事他绝不吐口应许。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革,拿问在监,因此一口暗气而亡。那姑娘既痛他父亲的含冤,更痛那冤由自己而起,这便是他誓死报仇的根子。”[典故]“恼羞成怒”原作“老羞成怒”。每个人皆有羞耻之心,有的人感到难为情时,会设法改正错误,除去羞耻之处;有的人却硬着颈项不愿悔改,反而发怒来掩盖自己的羞耻,指责他人,这种情形便是“恼羞成怒”。《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叙述安老爷为众人解释十三妹为何要报父仇,十三妹的父亲原本在朝为官,他的上司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十三妹为妻,但十三妹的父亲是个尚气节的人,平日不喜欢其上司趋炎附势的作法,因此不肯答应,上司见自己被拒绝,便老羞成怒,藉公务之便,弹劾十三妹之父,将他下狱害死。文中的“老羞成怒”,与“恼怒成怒”的意思相同,都是极为羞恼,转而发怒恨人。後来“恼羞成怒”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因羞愧到极点而恼恨发怒。出现“恼羞成怒”的书证如《三侠五义·第七回》:“当时被小妇人连嚷带骂,他才走了。谁知他恼羞成怒,在县告了,说他兄弟死的不明,要开棺检验。”

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1064字

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分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五个篇章,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穿越五千年时光,走进中华文明的古老源头,领略民族自强之魂的风采,品味字里行间的家国理想,开启黑白二子间蕴含的智慧。追根溯源,鉴古知今……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今年的主题演绎,注重让传统文化和当下发生关联,而不是放在博物馆里成为仅仅能欣赏、背诵的对象。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他们身边,依然会影响他们当下的生活。”

是谁说,“文学如甘霖,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是谁说,“文学若春风,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是的,“文学”,一个美丽的名词,一个动人的字眼,一段被传唱了几千年的传说,一个被演绎了几十世纪的神话!

我热爱着文学,正如小鸟热爱着蓝天。步入文学的殿堂,我们可以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可以尽情地欣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珠宝,可以尽情地品尝先哲们酝酿的一罐罐甜美的蜜,可以尽情地感受着清爽潇洒的文学风!

很早很早以前,我就已经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双休日,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走到书柜前,捧起我最爱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边品着淡淡的清茶,一边畅游于文学的海洋中……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正蜷缩在沙发的一角里,无奈的翻着一本杂志,这时爸爸如期地回来了,一见到他手中拿着本我一直想买,但始终都没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身上的寒意顿时烟消云散了,随之代替的就只有那挥之不去的兴奋与喜悦了,仿佛寒冷的冬天也在瞬间回到了温暖的春天,于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像一只顽皮的猴子一样从沙发上跳了下来,欣喜若望地从爸爸手中夺过书,迫不及待地回到房间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感慨,他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文学”这个字眼从此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上……

整整一个星期,我都翱翔于文学的蓝天中,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文学的陪伴,我的冬天会温暖吗?我也很难猜测,如果没有文学的陪伴,我的海洋还会辽阔吗?我更难想象,如果没有文学的陪伴,我的生活,将又会是哪一番景象……

此时的我懂得了……懂得了:没有文学,我怎会懂得人生的真谛?没有文学,我怎会体会到人间冷暖,没有文学,我怎会尝尽人生百味?……文学,就像一杯淡淡的茶,苦中带甜,甜中带涩,让我回味不已……

成语追根溯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如:晓剑《本市市长无房住》:“其实,若追根溯源,他还是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进市长楼,而不至于落个将前人卸磨杀驴、扫地出门的恶名。”

成语烟消云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如:《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又如: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烟消云散。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