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读后感优秀作文大全600字

本文包括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616字)、西游记读后感(626字)、乞丐读后感(647字)、史记故事读后感(562字)、冯骥才散文读后感(567字)、圆明园毁灭读后感(569字)、《智慧的外相是慈悲》读后感(583字)、梁龙的家园读后感(645字)等600字左右的初三读后感优秀作文10篇,供您参阅。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_600字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里面的人物有时让我哭泣,有时让我欢笑,它带给我了许多感动和思考,我从中收获了许多知识。

这本书讲述的是拓荒者的故事,劳拉一家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大草原。一家人不畏辛苦,不怕困难,最终建起了一个温馨的家。他们的故事总是给我以感动,特别是当我看到他们用智慧克服种种困难,看到他们坚持不懈最终取得胜利的时候,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生动,读完这本书你会看到坚强勇敢、勤劳善良、关爱家人、友爱邻居的查尔斯爸爸;你还会看到细心温柔、勇敢坚强的卡罗琳妈妈;你会认识幽默风趣、善良热情的爱德华先生;你还会认识聪明懂事、善于发问、活泼开朗的劳拉;你会了解懂事、勤劳、文静、乖巧的玛丽;你还会了解惹人喜爱的小嘉丽;当然,其中还有忠诚的杰克,团结的皮特和帕蒂……这些人和动物都鲜活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受到他们乐观和坚强。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要心怀希望,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应该胆怯,也不应该害怕,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这样我们才能将困难解决掉。

这个小屋虽然简陋,但是里面却装满了爱。爸爸懂得体贴妈妈,妈妈会为爸爸着想,爸爸妈妈对三个女无比贴心和爱护,而女儿们也懂得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这样的一家令人羡慕。从中,我也明白了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要多为爸爸妈妈着想,只有互相关爱着对方,才会感觉无比幸福。

希望大家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让你懂得更多。

成语长途跋涉: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如: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又如:我背痛腰酸,真像经过了长途跋涉似的,我倦得厉害。——巴金《沉默集·附录三》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西游记读后感_600字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惹人喜爱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在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

《西游记》是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它运用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了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人物的形象,。

在这一部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悟空,因为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并且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这种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我们当初为什么不能像悟空一样坚持到底呢?

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走到一半时却又半途而废呢?就像我,有一次,我正在学习骑自行车,磕磕绊绊,摔得鼻青脸肿、四脚朝天,于是我放弃了它,直到某一天,我有“撞”上了骑单车,我开始分不清方向,渐渐的,我开始熟练了,能完整无缺的再广场上骑上一圈了,慢慢的,一圈变成了两圈,两圈变成了三圈,日复一日,我终于学会了骑单车,当时,我有种说不出来的喜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我很后悔,为什么我当初选择了放弃,如果我选择了努力地去面对,努力的拼搏,只差那么一点点,只要努力,谁又不能成功呢?

所以我更加确信,只要努力,谁不能爬上人生的顶峰呢?只要努力,谁会超不过别人呢?只要努力一点,只需辛苦一点,多花一点时间,你的努力将会换来辛勤的回报。

成语引人注目: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如: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有敲锣打鼓,高举旗帜,引人注目的。”又如:他这样做就是要引人注目。

成语四脚朝天: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死去。如: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叫声未绝,早被大鹏一嘴啄得四脚朝天,呜呼哀哉。”又如:这完这句,便四脚朝天,一声不言语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

乞丐读后感_600字

文/黄瑞

世界上有一种爱是平等的。正如阳光,它不管俊美丑陋,不分贵贱高低,他总是将温暖播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无私的给他们关爱。

在《乞丐》这篇文章中,一位老态龙钟的乞丐,向“我”伸手乞求帮助。但是“我”一无所有。情急之下,“我”握着他那双肮脏、颤抖的手,给了他话语的温暖。

读完了这篇文章,屠格涅夫的最后一句“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让我感受到了他从乞丐那儿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爱。是啊,任何施舍都是平等的,任何帮助都是相互的,施舍者给予他人物质上的帮助时,同时他自己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回报,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是一种满足。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冷漠无情的人。去商场的路上,碰见了几个残疾人再卖艺。他告诉人们,他是从安徽来的。因为是残疾人,所以没有生活来源,为了生存,最后不得不去卖艺。有人上去给他们钱,然而,我听到有人说,那是骗子!为什么?为什么在他们眼里他是骗子?弱势群体所做的事情就是骗人的吗?还有大街上四处乞讨的老人。我宁愿相信那是真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以一颗温柔的心去对待他们?两块钱在我们眼里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不能发挥自己的一点点爱心吗?我们的一点点爱心还不值两块钱吗?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可是我们的心却变得越来越冷漠。于是,仅存的善良也渐渐麻木了。

现在的我们因该学会用善良的心去看待世界,关怀那些需要我们的人。把心灵的灰尘擦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就让我们伸出双手,给那些需要我们的人送去温暖。

成语一无所有:一无所有[yī wú suǒ yǒu],意指什麽都没有。语或出敦煌变文《山远公话》。[源] 敦煌变文《山远公话》(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引)相公问:“十类者何?”善庆曰:“第一、有形者,见泥龛塑像,便即虚心礼拜,直云佛如须弥山,见形发心,此即名为有形。第二、是无形者,不立性处不见性,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此即名为无形。……”[典故]“一无所有”就是什麽都没有。见用於敦煌变文《山远公话》。《山远公话》是一则记载僧人惠远生平事蹟的故事。文中,善庆即是惠远,他为宰相崔相公解释何为“无形”:“佛法是无形的,就像映在水中的月亮,凭空生起的风,是虚无空泛难以捉摸的。”原文中就用“万法皆无,一无所有”来表示“无形”。又如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逮旬日,钧异其事,驰往旧游访之,则向之花竹一无所有,但见颓垣坏栋而已。”钧回到当日宴客的地方,之前的花卉、松竹都不见了,看到的却是倒塌的墙、倾毁的房屋。引文中“一无所有”,也是指什麽都没有的意思。

成语老态龙钟: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如:唐·李端《赠谢戴》:“交结渐时辈,龙钟似老翁。”又如:有一位老态龙钟的工兵营营长吴某到站台迎接,并且报告锦州形势混乱,火车不能开过。——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九回

史记故事读后感_600字

我从小大读过许多书,但有一本书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司马迁写的《史记》。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故事》为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倾其一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秦的兴衰、汉的建立和巩固,时间跨越三千多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的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我在《史记》中 最佩服的就是晏子。晏子虽然做了官,但生活俭朴,品德高尚,深受齐国民众敬重。晏子不嫌别人出身低微,只要有一定的才能他都会重用。我还佩服廉颇和蔺相如,他们两个齐心合力让赵国不受寝犯。尤其是蔺相如,他为人不斤斤计较。和秦王斗智斗勇,使赵国和秦国之间一直保持友好的交情。我很佩服大禹,他完了治水曾三国家门而不入。他的手指磨光了,再也长不出新指甲了;他的小腿上的汗毛也磨掉了,再也长不出来了;手上脚上长满了老茧,走路时疼痛难忍。但大禹还是咬紧牙关不停地干,直到治好洪水。

司马迁忍辱负重,谨乘家学,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乘笔直书的责任感,写做了伟大的《史记》,真不愧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成语入木三分: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意指指墨迹深透木板三分,形容笔力遒劲。语出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後用“入木三分”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源]南朝宋·羊欣《笔阵图》(据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引)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锺繇,羲之书多不一体。唐·李冗《独异志·卷上》王献之常为写〈祭晋元帝庙祝文〉版,墨入木,深八分。[典故]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会稽人,曾经担任右军将军,因此又称为“王右军”。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草和楷书。一般而言,秀丽的字体会显得柔弱无力,而苍劲挺拔的字,又常会显得厚重刚硬,然而王羲之所写的字,却是风格超凡,刚柔并济,苍劲豪迈中不失秀丽细致。经过勤学苦练,笔力更是强健有力,无人能比。据说,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必须更换原本已写有祝祭文的木版,工人们在削去王羲之写过的木版时,发现他的笔迹竟然透入木版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见王羲之雄厚强劲的笔力。此事见於南朝宋·羊欣《笔阵图》。王羲之在三十三岁时写的〈兰亭集序〉,以及三十七岁时写的〈黄庭经〉,一向被誉为书法艺术中最好的小楷范本,後人尊称他为“书圣”。而羊欣用来形容王羲之笔力的“入木三分”,後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

成语忍辱负重: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如:《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又如: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_600字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放慢脚步去长大》这本书,作者是章红。书中有47篇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叫杨等等的女孩,她学习非常一般,她的同桌叫袁子瀚,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原子弹”。她的性格很外向,她有一个好朋友叫艾菲儿,她们好得形影不离,就连去厕所也要一起去。书中最有意思的事情是:艾菲儿和杨等等买了一只兔子,并取名为怪盗球球,杨等等有一次回家后,发现兔子不见了,她就和妈妈找遍了阳台,(因为她妈妈在阳台上养这只兔子)也没有兔子的踪影,过了三天,杨等等放学回家大叫一声:“妈妈开门。”这时候奇迹出现了,怪盗球球从屋里跑了出来,原来球球藏在了一个房间的柜子里,它还在柜子里拉了一点屎,是杨等等的这大叫一声,让兔子受了惊,这才跑了出来。有一天,艾菲儿忍不住了,她想在自己家养这只兔子,因为兔子是她们两个合买的,该轮到她养了,杨等等欣然同意了。过了几天,艾文强(艾菲儿的弟弟)向杨等等报告,怪盗球球在阳台上冻死了,被艾菲儿的妈妈当垃圾给扔了。因为这件事,杨等等不再理会艾菲儿,不过到最后她们两个又和好如初了。

看过这本书,我觉得怪盗球球的死太可惜了,更让我生气的是艾菲儿的妈妈,竟然把艾菲儿最喜欢的仓鼠从12楼给扔下去,原因是喂养它太麻烦,还影响艾菲儿的学习。

我已经开始看《窗边的小豆豆》,这是殷老师推荐的,我一定会认真看,并写出读后感。

成语形影不离:形影不离[xíng yǐng bù lí],意指形容关系密切,不能分开。语本《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後亦用“形影不离”形容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源]《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於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典故]《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论述的重点是教人把握时机。时机不对,纵使有商汤和周武王的才德也无法成就功业;反之,处在夏桀和商纣暴虐无道的朝代而没有商汤、周武王的才德,同样也无法成就功业。圣人和时机不可分离,就像一个人在日光下步行,他的形体和影子不可分离一样。後来“形影不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与人或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密切,不能分开。此外,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泺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则用“形影不离”形容二人关系亲密,无时无处不在一起。

成语有道之士:明白事理的人。如: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又如:我们愿意结识有道之士。

圆明园毁灭读后感_600字

读完《圆明园的毁灭》之后,我的心在默默流泪,虽然表面上我默不作声,可是我的心像海浪一样久久不能平静,被愤怒的火焰燃烧着……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她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局呈倒置的品字型,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等稀世文物;圆明园也是一座奇花异木之园,名贵花木多达百万株。完整目睹过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万园之王”。遗憾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入旗兵丁将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宝库,就这样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使我们中国落后了几十年。圆明园的毁灭,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耻辱,更是惨痛的教训,我们要牢记:贫穷就会挨打!落后就会被人欺负!

为了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让我们一起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成语默不作声: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如:吴强《红日》第11章:“秦守本默不作声。”又如:讨论会上,大家都对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表意见,而他却一直默不作声。

成语横行霸道: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又如: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越是卑鄙无耻,自私自利的人,越是得势,横行霸道。——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十四

《智慧的外相是慈悲》读后感_600字

文/禅视界编辑部

我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拿起书就想睡觉,工作后尤其如此。如果在读书与睡觉之间二选一的话,我肯定选后者。但是,自从参加了“天天读书”活动后,我不得不强迫自己读书了。

尽管每篇文章只有300左右,只需要两分钟,但对我来说,要365日天天坚持,也是非常难的。然而,可喜的是,从三月二十三日恭读智慧篇《智慧的外相是慈悲》一文开始,我已经坚持到了今天!

八个月来,我感受到了自己身心的变化。原来,我的脾气很大,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且重事业、轻家庭,遇到问题,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都是埋怨别人。一路读来,福田篇、念头篇、自在篇、财富篇、家庭篇、教子篇、事业篇、人际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管理者,生气、愤怒、发脾气、埋怨,这些情绪真的要不得!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思考和反省自己身上的问题,慢慢地,我明白了“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句话的意思。我说出一句伤人的话,别人必用更加伤我的话还击给我,这就是因果。如果我不说伤人的话,那么就是从因上断绝了我被伤害的可能。我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矛盾;懂得了如何教育孩子,跟孩子亲密互动;也慢慢地学会了理解和包容丈夫。

《人间是个好地方》让我懂得,家庭和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没有家庭的幸福,事业再成功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很感恩,感恩大愿法师,感恩这本改变我的书——《人间是个好地方》。

梁龙的家园读后感_600字

《梁龙的家园》是“袁博动物小说系列”最新动物系文学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作者对小恐龙的挚爱,以及他对自然历史执着的关注。在作者英雄豪迈的笔触下,体现了作者对每一只恐龙的敬意,与每一只恐龙个体的对照,而这本书也诠释了除了人类以外它的动物社会。

作者为笔下的每一个文字,都赋予了新的生命,作者笔下的文章会让每一个读者都仿佛身临其境,让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梁龙破壳而出的那一刻,对世界的新奇感,加入新队伍后的孤独感,交到朋友后的喜悦感。这本书对我而言,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熟悉的是那些每天陪伴着我的汉字与写作手法,陌生的则是一个全新的,超出我所认知的一个全新的恐龙的世界。在这里让我对恐龙有了新的认识,它们不再是以前我眼中那些令人畏惧、自相残杀的动物,而是一个也会孤独,也有悲喜欢乐的种族。它们不都是凶恶的霸王龙,也有善良、单纯的梁龙,它们都互相依靠、生存,形成了一个拆也拆不开的恐龙大家庭。

有一章我记得很清楚,大家把铁桑赶出了这个属于他的家,这个有着他所有亲人朋友的家。小梁龙面对恐龙与冷眼嘲讽,一直坚定地跟着恐龙的队伍,三个月,三个月,从旱季,到雨季,他从未想过要放弃,他一直坚信,他就是这个家族的一份子。后来,大家也终于留下了他,他,成为了家族的首领,与整个家族同悲喜,共患难。

在这样一个森林,一只成年的梁龙,带领着他的家族,走向一个未知的远方。他,向前迈步……这是梁龙的家园,这也是属于所有恐龙的家园。

这样的一个恐龙世界都懂得团结、珍惜,难道我们不应该有感悟吗?

成语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又如:及至身临其境,只落得“原来如此”四个大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五回

成语原来如此:原来: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原来是这样。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原来如此,倒教我们悬了几日心。”又如: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原来如此!’胡雪岩很欣赏芙蓉的态度。”

窃明读后感_600字

本想在评价里面选择“力荐”,略一思索,改成了“推荐”。

这并不是简单的认为窃明不够好,而是因为真正的好并不一定要所有人都喜欢。流行的并不一定能够持久。另一方面,我们被欺骗了这么久,《窃明》不用理会那些批驳的噪音。

明朝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朝代。推翻蒙古人的统治,恢复汉人政权。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历史进步!蒙古族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华民族还没影呢。

明朝是一个非常灿烂的朝代。航海技术非常发达,民族融合大获成功,西夏人、契丹人……这些在宋代风云几百年的民族都消失了。经济繁荣,人民享受相当的自由——君不见,历史书上明朝人敢于追打、围攻皇帝亲自排出的收税官,清朝可没人有胆干这事,当然,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已经出现。

明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虽然,有部分时间为了应对倭寇也禁海,但是绝大多数时间是海内外万商云集港口,与西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明朝的火枪、大炮技术都紧跟西方的发展,并没有落后太多。

但是,这样一个朝代,怎么亡于一个最开始只有几万军队的强盗团伙?

我一直很想知道原因,但是,所谓的历史学家们一直在欺骗我们,就如清宫戏在欺骗一切人一样。

而窃明,从另外一个角度,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告诉了我们原因。

所以,爱窃明的人,必然是想知道明朝灭亡真相的人,是对明末清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是对所谓的主流官方历史学家抱着深重怀疑态度的人,是一个讲理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人……

成语人云亦云:人云亦云[rén yún yì yún],意指别人说什麽,自己也随声附和。语或出宋·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诗八首之二。後用“人云亦云”形容没有独自的见解,只会盲从跟随。[源] 宋·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诗八首之二(据《苏东坡全集·後集·卷五》引)铁桥本无柱,石楼岂有门?舞空五色羽,吠云千岁根。松花酿仙酒,木客馈山飧。我醉君且去,陶云吾亦云。[典故]苏州定慧寺的守钦长老,派遣他的徒弟卓契顺来探望被贬谪到惠州的苏轼,顺道寄上他做的〈拟寒山〉十颂。苏轼看了之後,觉得守钦长老的诗句流露出像禅宗三祖僧璨和五祖弘忍诗作的通达意境,而没有贾岛和僧人可明诗中的峭冷、枯瘦,於是和韵做了〈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诗八首。典源这里用的是第二首,内容是描述苏轼在惠州的生活环境:他居住的地方邻近铁桥和石楼两座山,白天看得到有五色羽毛的奇鸟,夜晚听得到千年枸杞根化成的狗的吠叫声,也有松花酿成的仙酒,和樵夫送的山肴野菜。我喝醉了你就自己离去吧!晋朝的陶渊明不也曾说过:“我醉欲眠,卿且去。”我只是附和他的话而已。後来“人云亦云”这句成语可能就是从这里的“陶云吾亦云”演变而来,多转引申,用来形容没有独自的见解,只会盲从跟随。

成语我醉欲眠:我醉了,想睡觉。指为人真诚直率。如:《宋书·陶潜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直率如此。”又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诗

《金婚》读后感_600字

读完《金婚》,感慨万千,且有所感悟。

几个子女,或是对父母心存怨恨,或是放纵自己、为所欲为,或是不务正业。大女儿算是比较幸运的,得到了父母较多的照顾,但是夫妻之间经常性的争吵还是给她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二女儿最不幸,因为母亲年轻时追求漂亮、浪漫,不愿意带孩子,刚出生就被送到了奶奶家,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对父母尤其是母亲心存怨恨。三女儿是在夫妻俩要儿子的憧憬下诞生的,失望之余对她的关爱自然减少,使得她对父母也心存怨恨,放纵自己、为所欲为。小儿子是父母手心的宝,受到溺爱,使得他好逸恶劳、不务正业。

就因为年轻时种下这样的因,导致孩子们成年后发生一件又一件让夫妻俩疲于应付的事情。孩子们的日子过得不幸福、不顺心,搞得夫妻俩也是身心俱疲。

丈夫因为与妻子经常性地争吵,夫妻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使得丈夫轻易地就精神出轨,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导致夫妻间的战争升级,感情处于破裂的边缘,各自的身心?

夫妻俩进入老年期后,好不容易把家庭关系理顺了,子女们的生活也步入正轨了,儿子也迷途知返了。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谁知儿子竟因车祸而不治身亡,老年丧子,让老俩口悲痛欲绝。开始我很不理解,夫妻俩这辈子经历的坎坷也够多的了,作者为何还要给他们安排如此的悲剧?后来想到,这估计也是因果循环的结果。由于夫妻俩的重男轻女思想作祟,让他们有了4个孩子,对儿子更是宠爱有加,这就为他们以后的坎坷生活埋下了恶因。到头来,还是留不住儿子,这只能说是老天对他们重男轻女思想的惩罚。

成语感慨万千: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又如: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感慨万千。

成语不可救药: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意指病重无药可医治。比喻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语出《诗经·大雅·板》。[源]《诗经·大雅·板》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寮。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典故]《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收诗三十一篇,多为王室贵族雅正的乐歌。〈大雅·板〉这首诗内容是假借劝告同事,事实上是用来劝戒君王。其中一段:“上天正为害无道,不要还沉迷在快乐中而不自知。我是很诚恳的,并不是因为年老头脑不清楚才对你们说这些话,而你们这些年轻小伙子却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还用戏弄调笑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歹毒的坏事做多了,就像病得很重的人没有药可以救治。後来诗中的“不可救药”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比喻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