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读后感6篇800字

搜集整理了读《自己》有感、为自己减刑读后感(775字)、《爬上豆蔓看自己》读后感(790字)、《你是最好的自己》读后感(791字)、做你自己读后感(794字)、高效能的自己读后感(797字)、做事要靠自己(797字)等8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6篇,供您参阅。

为自己减刑读后感_775字

《为自己减刑》是余秋雨的一篇随笔散文,本文以记叙为开头,写通过对监狱朋友的鼓励,他已忘记了狱中的艰苦,发奋学习和译书,最终快乐地获得成功一事,点出"减刑"这一精神解放和自由。

本文所概述的主题是心灵的解放,初看题目,似觉好笑。减刑是执法机关的事,哪有自己为自己减刑的。但余秋雨先生正是巧借了常人的思维定势,选取了独特的观察视角,用司空见惯的事例,揭示了几乎人人都有但又难以自拔的生存状态。两件事两个人,对比鲜明,把心造的监狱诠释得明明白白。一个是进了监狱的,在狱中攻读外语,几年后出来时便“带出来一部六十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作家笃信他为自己减了刑。另一个是没进监狱的“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因为不喜欢这个职业,整天“懒洋洋地招呼,爱理不理地售票”。作家断言,“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心造的监狱。又索性推而广之,“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生活中心造的监狱之多令人咋舌。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不是常有“工作好做人难处”的感慨?不是常有太多的不满、猜忌、怨恨和愤懑吗?无论你是白领蓝领,还是工人农民;无论你在城市,还是在乡村。

各种各样心灵的刑罚造成不同的效果,最后的结果是对自己不利,消磨身心。既然行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何必与自己太过不去?

本文的宗旨是发人深省的。品而可悟,人拥有了生命,就拥有了幸福和美好。可我们因欲望的困扰或心理狭隘的作怪而产生了种种烦恼时,无疑是自己困扰了自己心灵,自己驱赶了自己应有的快乐美好和人生的舒展自由,可谓作茧自缚,自投精神的监狱和罗网,又与他人何干?——你想成为积极快乐和会生活的人吗?那就对工作和生活多一份执着和热情,对他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对挫折和打击多一点辨证的思考吧。

用文章最后一句结尾:"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让你恢复自由呢。”

成语司空见惯:司空见惯[sī kōng jiàn guàn],意指司空,职官名。“司空见惯”比喻经常看到,不足为奇。语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源]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据《历代诗话续编》引)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绅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於座上赋诗曰:“鬌梳头宫样粧,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另可参考:唐·范摅《云谿友议·卷中·中山悔》[典故]“司空见惯”这句成语,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关。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好友,两人都因宰相王叔文的牵连被贬官。之後,刘禹锡的仕途就相当的乖舛,屡经波折後,好不容易才在唐文宗太和二年回到朝廷担任主客郎中的官。“司空见惯”的故事,大概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当时京城有位曾经担任过司空的李绅,也喜爱诗歌,因为久仰刘禹锡的才名,所以特别在自家摆设盛宴款待他。席中,还安排一位年轻貌美的歌妓表演。刘禹锡看到李绅随手一摆,就是这麽盛大的场面,想必早已见惯了,不禁为自己乖舛遭遇,感到非常悲伤。刘氏曾经在江南担任过刺史,所以诗中自称为“江南刺史”。後来从这段故事摘出“司空见惯”这句成语,用来比喻经常常看到,不足为奇的意思。

成语作茧自缚: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ú],意指蚕吐丝结茧,将自己包裹於内。语本《景德传灯录·卷二九·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善恶不二》。後用“作茧自缚”比喻人做某事,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源]《景德传灯录·卷二九·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善恶不二》我自身心快乐,翛然无善无恶。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六尘本来空寂,凡夫妄生执着。涅盘生死平等,四海阿谁厚薄。无为大道自然,不用将心画度。菩萨散诞灵通,所作常含妙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法性本来圆明,病愈何须执药。了知诸法平等,翛然清虚快乐。[典故]蚕吐丝成茧,把自己给裹起来。这本是养蚕时常见的景象,有心人将它用来比喻人做了某事,反将自己困於其中。南朝梁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善恶不二颂〉,颂中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两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们本来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於是以为坐禅可以成佛,却不知那就像吐丝为茧,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给困住了。所以颂中接下去说:“法性本来圆明,病愈何须执药。”法性就是佛性,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练的,就像没生病的人何必吃药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颂〉中,志公和尚也说:“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意思也是一样。在〈菩提烦恼不二颂〉中更明白地说:“大道只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们不了解,用尽心机往外去寻找,那倒真像是蚕吐丝为茧,把自己越綑越紧,离佛的境界也就越来越远了。後来“作茧自缚”这句成语或即从这里演变出来。出现“作茧自缚”这句成语的文献如:《浮生六记·卷六·养生记逍》:“又读〈逍遥游〉,而悟养生之要,惟在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茧自缚矣乎!”

《爬上豆蔓看自己》读后感_790字

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记,这本书的名字其实是:《爬上豆蔓看自己》,但我更喜欢用:教育日记的名字来称呼它。

打开书,它的每一节每一段,都像是一个丰富的画面,看着辛黛瑞拉的文字,仿佛置身与她和孩子的身边,和孩子们一起做这些快乐有意义的日常活动,辛黛瑞拉是高美霞老师的网名,不得不说高老师是一位难得的幼儿教育者,她的细心耐心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在第一部分——我说我的小节中,可以看出高老师并不是一个自我表现特别强的人,她内心很细腻,善于观察,正像书中的那句:我就像一根火柴,需要别人擦亮!

而在工作中她是一个,追求理想教育的老师:我羡慕她所教育过得孩子,有这样一位老师孩子们是幸运的幸福的,我有时想:羡慕别人不如自己就成为那样的人,让孩子们觉得有我这样的老师也是幸福的。

这本书很精彩,阅读的过程中我像是获得一样宝贝似的:认真的品读书中的每个细节,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还用笔记摘录了许多精华之处,用于日后的实际工作中。

书中开始,虞永平谈及高美霞的日记留给她的印象: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反思的职业习惯,有自觉的学习精神,有美好的职业理想。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要具备的吗。

在工作中,与家长沟通以及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家长们爱孩子,关注孩子,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怎样让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配合我们,怎样让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高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不论我们做什么,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我们给他带来的幸福带来的爱!

有幸读完了这本书:教育绝不是口头上的,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做一名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用积极的心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这看似简单的日常琐碎生活的品质,并非任何人能够拥有的!

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记,一本好书,更是一面镜子,照亮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值得细细阅读,品味,运用,感谢高老师给我们这么精彩的教育日记,感谢她的教育分享!

成语自我表现: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如:苏雪林《郁达夫及其作品》:“现代文艺里‘自我表现’,之特多,原是当然的道理。”又如:他好自我表现。

成语日复一日: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如:《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又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涯几何,宁堪此弃掷哉?——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

《你是最好的自己》读后感_791字

文/心橙

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一处脆弱柔软的地方,在背光的那一面,是无尽的阴影与黑暗。那不曾与人诉说的故事经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直到有一天,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敲开你的心扉,此后所到之处,阳光洒遍每个角落,那里繁花盛开,而你,也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我想在我最落寞最无助的时候,它走进了我的世界——《你是最好的自己》。21个最感人的励志故事,150张最文艺摄影,10组超级创意插图,构筑给所有年轻人的完美励志青春故事集。

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书里的内容,而是那刻在封面上的一句话:每当遇到阴雨天,就努力做自己的小太阳。我以前很喜欢一句话 :我在雨中行走,我从不打伞,我有自己的天空,它从不下雨。我认为这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喜欢里面的各种小故事,小到让人产生共鸣,让我不得不承认:是啊,有时候我不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么。

与它相遇的日子里,它更像是我的良师益友。从生活上升到灵魂,是对我心灵的一种洗涤与滋养。

每一幅插画都像是会说话的小人儿,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比较喜欢的一禅小和尚。

它说: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将你看的很重。但你能肯定,这个世界除了你爸妈外,还有绝对不会抛弃你的人。我学会了相信;它说: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学会了向往;它还说:没有人会永远会永远活在过去,怀念是因为尚且年轻。我学会了放下和接受。它最后还说:你是最好的自己。我学会了自信……

杨绛先生也曾说过: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觉得这或许是对它的最好诠释了吧!做你自己便好了呀,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你只需做你自己便好,遇到阴雨天,你只管成为自己的小太阳,趋走乌云,迎来彩虹。

最后,愿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语异曲同工:异曲同工[yì qǔ tóng gōng],意指曲调虽异,但演奏的技巧造诣却相同。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後用“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作法收到同样的功效。语本唐·韩愈〈进学解〉。[源]唐·韩愈〈进学解〉(据《全唐文·卷五五八·韩愈》引)沈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於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典故]“异曲同工”原作“同工异曲”。“曲”指曲调,“工”指巧妙。韩愈是唐代的著名文人,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其登进士第後,曾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职,却因直言敢谏,屡次被贬,久久不得升迁。韩愈自认才高,不应受此待遇,因此作〈进学解〉一文自嘲。文中叙述一日国子先生教诲学生说:“学业要精进,就要勤勉;学业之所以荒废,就是因为嬉戏。”学生却回说:“老师您如此勤勉向学,作品的旨趣,及得上《庄子》、《楚辞》的宏肆深奥,写作技巧也如同《史记》般丰富,能力比得上扬雄、司马相如等人,虽然风格不同,但是技巧造诣是一样的高明,内容丰富,文笔豪放。您如此努力,却屡次被黜,官运不顺,自己都该好好想想,干嘛还训示别人!”文中的国子先生即韩愈自称,韩愈藉着别人的口吻,宣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原用以自嘲。後来“异曲同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原用来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後则用於比喻不同的作法收到同样的功效。

成语良师益友: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如:《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又如:和一位缔交半个多世纪的良师益友诀别,悲痛之情是难以尽述的。——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痛悼郭沫若同志》

做你自己读后感_794字

读了这本书让你体会最深,意味深长的就是那句: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你的人生由你打造。

很多人都觉得能够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中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是我们从彼得巴菲特故事中了解到,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中,不一定是含着金汤勺,也有可能是插着金匕首,因为你不可以不成功,并且你一辈子都需要从父辈的光环中走出来。人的出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我们都需要去努力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人生的结局是最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的。

彼得是在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这是成长过程中彼得所获得长辈给予最珍贵的礼物,让他充满了对于生活的感恩、对于世界的信任还有对他人的包容,因为感恩才会懂得去回馈,赢得别人的尊重;因为信任,才会开放自己的心态,才会毫无保留的去分享,去激励身边的人更好的生活;因为对他人的包容,才会让自己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加用心的倾听,了解他人的思想,进而更好的沟通。感恩、信任还有包容,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当然还有责任。

我是一个八岁小孩的妈妈,我总是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他,所以只要他想要的东西一般我都尽量满足他。我也希望我的儿子在各个方面都是最棒的,所以我帮他报了好几个学习班,跆拳道、画画、写字等,并且希望他都能学得很好,也没有问过他到底喜欢不喜欢,就算是不喜欢,我也会要求他学。看了书之后,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他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包容,不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达不到他的要求就乱发脾气,觉得这都是应该的,要让他懂得拥有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都要付出努力的。我也会让他选择自己喜爱的兴趣,希望他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能够获得喜悦和满足。

真正的人生,不是你继承的那部分,而是你创造的那部分,它是你不断选择和努力的结果。选对你热爱的方向,并为之付出全心的努力,不要被周围的事物左右,用时间去证明吧!

成语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如: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又如: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成语来之不易: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如: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如:我们活着的人都不要忘记,我们的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啊。——何长工《红旗插上井冈山》

高效能的自己读后感_797字

许多人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为什么我总有这么多做不完的事,为什么同一件事他做就这么轻而易举,为什么他永远是不紧不慢,而我总处于手忙脚乱中……

这时候人们开始思考,苦苦寻找这个答案。

通过细心观察,我们发现,这样的他往往并不一定特别聪明,也不是事事出色高人一等,但是,却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往往拥有许多好习惯。

习惯这始,哪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工作中,领导总会一次性派给你几个任务,并且要你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与此同时,任务数量可能还会增加。这时候,许多人往往会不知所措,东做做,西蹭蹭,甚至连本来可以完成都无法完成,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而高效能者不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不是行动,而是设定目标,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做好合理的安排,以要事第一的原则,有效的执行任务。因此,我们发现,他们做事永远都游刃有余,处之泰然。

对于如何提高我的工作效能,在《做高效能的自己》这一书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我要专注于要事,做最重要的事,而非最容易的事。这一点往往被我所忽略,导致的结果就是,总有事情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然后因为心急、烦躁、郁闷,把我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其次,我要注重问题的细节,毕竟,细节决定成败。由于性格大大咧咧,做事总喜欢丢三落四,这让我在工作中倍感烦恼,事倍功半。然后,我要养成做事不拖沓的习惯。拖沓的结果就是完不成任务,或者敷衍了事。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最后,我需要谋定而后动,优化时间,合理分工,高效率的贯彻执行它。

泰勒说,习惯是行为的女儿,不过女儿反过来养育母亲,并按母亲的模样生下自己的女儿,不过更漂亮,更幸运了。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我需要养成以上这些好习惯。当然,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现在让我慢慢培养,让习惯成自然,同样的,提高效能也就水到渠成了。这就是习惯的魔力。

成语大大咧咧:形容待人处事随随便便,满不在乎。如: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3回:“忽见由南往北来了数十头牛,大大咧咧地赶着牛,牛上骑着三个小孩子。”又如:他就是大大咧咧的性格。

成语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如:《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又如:把这民间事业整顿得件件整齐,桩桩发达,这岂不是事倍功半吗?——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做事要靠自己_797字

这个故事写了一位六年级小学生王葆的梦。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王葆的奶奶经常给他讲一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谁有了宝葫芦,只要是他心里想的,宝葫芦都能帮他实现。所以他很想得到宝葫芦,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真的得到了宝葫芦,于是,每天晚上的作业都是宝葫芦帮助他做的,书包也是宝葫芦帮他整的。渐渐的,他在班级里的学习也好了起来,经常得到老师表扬,在学校也小有名气,但是这些使他的朋友离他越来越远,宝葫芦虽然可以帮他的忙,不过有时也会解错意思,带来麻烦。最后王葆告别了宝葫芦,经过努力,在游泳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后来一醒来才知道这只是一个梦。

什么事都应靠自己,不能让别人做,有什么困难也要自己克服,王葆就是一大例子,他不会剪手指甲,不会整理书包,他有了宝葫芦,他什么事都让宝葫芦做。一次上数学课,宝葫芦就站在外面的一棵大树上拿着算盘给王葆计算,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学习成绩一下子升到了前几名,这使同学们和他越来越远,让他孤独。就连他最好的朋友杨栓都远离他,后来,尽管离开了宝葫芦,还是通过努力得了第一名。这本书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么好的事,要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取得一个又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成绩。所以我们学习也是相同,我们要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才能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成绩,凡事都要通过别人的帮助,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真正出成绩。也许大家都很想要一个宝葫芦但你要知道,真正的成绩是靠自己沤心沥血地努力得来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这句名言警句告诉我们,成功是要一个人不停地努力、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而取得来得。成功是由这几个小的因素组成的,而在别人的帮助下取得成功的人,是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正如郭沫若所说:“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我们不能像王葆一样只懂得获得别人的帮助,而不懂要通过努力才能成功。让我们一起加油吧,成为一个事事都靠自己的人!

成语不劳而获:获:获取,得到。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如:《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又如: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鲁迅《两地书》三十

成语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如: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又如: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