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8篇400、500字

文章包括读《骆驼祥子》有感、骆驼祥子读后感(453字)、初中《骆驼祥子》读后感(456字)、读《骆驼祥子》第四章片段有感(457字)、读了《骆驼祥子》有感(466字)等400字、500字左右的读后感8篇,供您参阅。

骆驼祥子读后感_453字

我读完了《骆驼祥子》。骆驼祥子的正义,他的诚实,他的厚道,使我深受感动。

《骆驼祥子》讲的是通过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骆驼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他又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坠落。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深刻地揭示了生产这个悲剧的原因。

现在的社会稳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作为青少年,有书读,而且到处都有人维护着,鼓励着。所以我们不能辜负新中国对我们的期望。至少,我们要学习骆驼祥子奋发向上的精神。

成语自食其力:自食其力[zì shí qí lì],意指凭藉自己的劳力养活自己。语本《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源]《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着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典故]根据《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见到人民纷纷弃农从商,担心将来造成粮食不足的问题,於是向文帝力陈农业是立国的根本,朝廷应当鼓励人民从事农耕,使每个人都能凭藉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让那些从事工、商等末技及游荡不务正业的人从事耕种,这麽一来就会有充足的存粮,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安宁,而不至於像现在这样生活在危惧之中。汉文帝听取贾谊的建议,就开辟籍田亲自耕种,劝导人民务农。“自食其力”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凭藉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成语安居乐业: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意指生活安定和乐,而且喜好自己的职业。语本《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序》。[源]《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序》《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谊於闲宴,工相与议技巧於官府,商相与语财利於市井,农相与谋稼穑於田壄,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於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典故]自古以来,人民都有“安居乐业”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对於人民理想生活的雏形便有过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描述之理想情境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够,住得安稳,工作愉快。虽然与邻国距离相近,但因为大家都能自给自足,故人民之间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来。这样的概念也呈现於汉代史书《汉书》,在论述经济思想的〈货殖传序〉中陈述了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各自的技能,其後代子孙也在适切的环境中,轻松学得先人所传授的一切,大家都过着安定和乐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乐其业”这段话,後来“安居乐业”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生活安定和乐,而且喜好自己的职业。

初中《骆驼祥子》读后感_456字

姐姐有一本厚厚的《老舍精典作品选》,我趁着空闲的时候拿出来看。《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我最爱看的。

看完祥子的故事,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觉得祥子实在太可怜了。祥子善良纯朴,对生活有骆驼一样的积极和坚韧精神。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用血汗钱买来了一辆自己的新车。没过多久,祥子稀里糊涂地被兵抓去,车子被夺走了。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取了他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后来,又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因虎妞难产死了,不得不卖车料理丧事。最后,祥子成了一个堕落、自私的人。

我想,假如祥子生活在现代,他可以在北京城里开出租车,做上“的哥”。凭着他的吃苦耐劳和对北京城的熟悉,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一定可以买上一辆轿车。而且,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虎妞的难产是小儿科,母子完全可以平安无事。这样祥子一家就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再往好处想,凭着虎妞治理人和车厂的能耐,经营一个出租车公司就更发达了。

这样一想,我全明白了,要是现在,祥子就可以避免许多的不幸。所以,归根到底,祥子的悲惨遭遇是由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造成的。

成语吃苦耐劳:耐:禁受得住。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如: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劳,才能到我们手里。”又如: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成功。

成语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如: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又如:我把选书的九十几两银子给了他,才买回这个东西来,而今幸得平安无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读《骆驼祥子》第四章片段有感_457字

片段:

“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

“听你的!”

“再买辆车?”老头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

“不够!买就得买新的!”祥子没看刘四爷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

“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二分五!”

祥子摇了摇头。

“跟车铺打印子,还不如给我一分利呢!”

“我也不打印子,”祥子出着神说:“我慢慢的省,够了数,现钱买现货!”

感想:

从上文可以看出,祥子买第二辆车,并不想借别人钱,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挣出一辆车来。这就叫自力更生,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会面临更多的考验,但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自立的能力不是很强。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认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更要求我们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自理、自立,减轻依赖心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要想自力更生,除了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好好学习,撑起未来的一片天。

成语自力更生: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如: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又如: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叫做自力更生。——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读《骆驼祥子》第八章片段有感_460字

片段: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痛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

感想:

这个片段通过一个小事例,体现了祥子的刚强,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人。

我们面对挫折,也要挫而不折,愈挫愈勇,不怕受挫。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排解,不要让挫折摧毁我们的勇气和决心。如果我们心里害怕受挫,那么真正遇到挫折时就会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找不到应对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能害怕挫折。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也不要退缩,要像祥子一样迎难而上,要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把困难压倒。

成语决一死战: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又如: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清史稿·文宗本纪》

读了《骆驼祥子》有感_466字

放下《骆驼祥子》,祥子从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变成一个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像翻电影似的,不断地重播着。经过了三起三落,丢失到拥有,拥有又到丢失后,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拥有梦想、要强的祥子了。

他的三落又似乎是命运安排的。社会的黑暗是让箱子变得堕落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困难都是人生中必经的磨难。社会不会永远黑暗,只要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考验,只要努力,总会有光明的一天,就像我们中国以前的历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在的社会亦是如此。

蜘蛛织网,总要经过许多次的失败才能成功,网织了一半或者差不多织成了,不是下雨把网冲烂,就是被其他动物破坏了。难道它没付出努力,没付出心血吗?难道它不伤心吗?它和祥子一样努力,也一样悲伤,它也继续织网,织了一次不行,两次不行,三次还是不行。经过了无数次,它终于成功了。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又会被雨冲烂。

当遇到困难时,难道怨天怨地怨命不好吗?虽然“骆驼祥子”只是祥子的外号,但我还是希望看到那个像骆驼一样拥有梦想,顽强地面对困难的祥子。但愿祥子能走出那个悲伤的沙漠。

成语怨天怨地:抱怨天又抱怨地。形容埋怨不休。如: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又如:逢我们使他们一使儿,就怨天怨地的。你说说可有良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

成语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如:罗瑞卿《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各种各样的人,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川流不息地来访。”又如:社会上的人各种各样。

《骆驼祥子》读后感_471字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史中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书中的主人公——祥子,本来是一个善良乐观,顽强面对生活的小伙子,单纯地去面对这个复杂黑暗的社会,想要在混沌中做自己,却渐渐被一张巨大的无形之手操控,改变,成为了一个颓废,邪恶,好吃懒做,损人利己,不思进取的“祥子”,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力车夫,却被社会的黑暗改造成一个没有人格的“人”,使人不能不在同情祥子的同时反思社会中的丑恶现象。我多次翻看《骆驼祥子》,却一次次都不愿再看祥子的结局,想要祥子能够觅得一个美满的结局,而这故事永远是凄凉和悲惨的,那些情节,那些人,不断地浮现于我的脑海。社会中的假恶丑现象总是会存在的,当我们遇到时,我们不能再束手无策,更不能像祥子一样妥协和屈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勇于与假恶丑现象作斗争,而不能与狼共舞。金钱,无数人追求于它,无数人沉沦于它,人们发明金钱,是使用它做人类的工具,而不是做金钱的奴隶,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看清金钱与利益,擦干净自己的双眼,不要被贪欲所吞噬,坦然面对。让自己心中的正义之花悄然绽放吧!

成语束手无策:束手无策[shù shǒu wú cè],意指束,捆住。策,计策。捆住双手,无计策可施。比喻面对问题时,毫无解决的办法。语本《集异记》。[源]《集异记》(据《太平广记·卷二二〇·魏淑》引)大历(历)中,元察为邛州刺史。而州城将有魏淑者,肤体洪壮。年方四十,亲老妻少,而忽中异疾,无所酸苦,但饮食日损,身体日销耳。医生术士,拱手无措。寒暑未周,即如婴孩焉,不复能行坐语言。其母与妻,更相提抱。遇淑之生日,家人召僧致斋,其妻乃以钗股挟之以哺,须臾,能尽一小瓯。自是日加所食,身亦渐长,不半岁,乃复其初。察则授与故职,趋驱气力,且无少异。後十余年,扞蛮,战死于陈。[典故]唐朝代宗时,在邛州这个地方,有个守城的将军,名叫魏淑。年纪才四十岁,身体壮硕,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和一位年轻的妻子。有一次他忽然得了一种怪病,没有任何的病痛,但在饮食方面,却吃得一天比一天少,身体也一直缩小,看了许多的医生和道士,但是大家都对这个病却只会双手抱胸,想不出一点办法。还不到一年,身体缩回像小婴儿一样,得由他母亲和妻子轮流提抱。到了他的生日时,家人请来和尚为他诵经祈福,准备了斋食,他的妻子用钗子挟着斋食一点一点地喂他,不一会儿,就能进食一小碗了。从此之後,每天的饮食量日渐增加,身体也渐渐长大,不到半年,就已经恢复他原来的样子了。後来“束手无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拱手无措”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面对问题时,毫无解决的办法。出现“束手无策”的书证如宋·王柏〈书先君遗独善汪公帖後〉:“今正恨襄樊失守,人物眇然,盖於安平无事时,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成语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如:《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又如:凡有损人利己之心的人,其结果都不妙。——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读《骆驼祥子》有感_473字

作者:郑泽

《骆驼祥子》一书主要讲述了祥子为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历尽人生三起三落后败落成为一具活生生的精神机器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痛心疾首的并不是祥子所经历的悲惨的三起三落,而是老马的可悲人生遭遇。

老马是和祥子同行的人力车夫,他年龄已经很大了,可依旧坚持拉车,他的孙子小马,因为吃不上饭而活活饿死,连老马也苟延残喘着一口气拉着他那破车。正是他的遭遇让祥子明白了——有了车也不能养活自己,奋力干活也不能养活自己。

读到这儿,我不禁为他们打抱不平,老马何尝不是像刘四爷一样努力过?但他为什么就只能苟延残喘地活着,而刘四爷就能风光无限?因为刘四爷年轻时无恶不作,奸诈狡猾,而老马年轻时老实本分!

这人吃人的旧社会就好像是一个漏斗,它把那些老实、善良的人筛去,只留下那些狡猾的人。所有人,都在那可恶的旧社会中发生了可怕的变异,祥子从开朗乐观变成了人榕的末路鬼,老马变成了苟延残喘的可悲事老人。这是多么惨痛的事之前啊!

现在,我已经身处新社会,但每当想起骆驼祥子这本书,我的心中就只有一个念:这种事情,绝不能再度发生!

成语痛心疾首:痛心疾首[tòng xīn jí shǒu],意指疾首,头痛。心中痛恨到头都痛了。比喻痛恨到极点。语出《左传·成公十三年》。[源]《左传·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於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於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谷 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 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诸侯是以睦於晋。[典故]据《左传·成公十三年》载,春秋时代鲁成公十三年四月,因为秦国违背双方在令狐订立的盟约,於是晋侯派吕相出使秦国,目的是断绝两国的盟友关系。吕相传达的内容大致上说:“晋献公和秦穆公时,两国关系十分密切,不但订立盟约,还结为姻亲。之後秦穆公又帮助在外流亡的晋公子重耳,返国当上国君。但是两国为了国界的问题,秦国的态度反覆,时常来犯。为了解决纷争,最後两国订立『令狐之盟』,没想到秦国不但背弃盟约,并且和楚国结盟,对上天和秦国、楚国的历代先君盟誓说:『秦国虽然和晋国结交往来,但只追求利益,不顾其他。』事实上,楚人厌恶秦国的反覆无常,於是转告晋国,要好好惩罚意志不专一的秦国。其他诸侯知道这件事後,也都痛恨秦国到了极点,大家都来亲近晋国。晋国要秦国做个了断,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共处。”同年五月,晋国和诸侯国联军,打败秦国。後来原文中的“痛心疾首”演变为成语,用来指痛恨到极点。

成语无恶不作: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如: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书》五:“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又如: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在北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读《骆驼祥子》有感_474字

英国诗人拜伦说过:“一切痛苦能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灭。”

青年农民祥子失去拥有的一切后,被迫到城里当上了人力车夫。他历经磨难,在社会中艰难生存。但是在那个社会,是容不下弱者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买一辆洋车,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早出晚归,拼命工作。可他的梦想一次次残酷地被社会击碎。

他没有放弃,接着爬起来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他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与命运勇敢顽强搏斗。但生活的艰难、刘四的嫌弃、虎妞的纠缠,小福子的上吊使他彻彻底底地崩溃,生的希望瞬间跌入低谷。

我觉得,他不放弃、坚持不懈,敢于与命运斗争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但是,在当时那个社会,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必须自强,花费心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他太好强,这使他比别人多了几分痛苦。他不懂得勇敢走出困境,克服挫折,只会一蹶不振。这也就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正如拜伦所说的一样:“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灭。”祥子没有大胆尝试,重新振作,就放弃了生的希望,实在令人惋惜。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如果你不能克服困难,即使你攀上了最高峰,也永远无法立足。

成语一蹶不振: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如: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又如: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