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读后感5篇1600、1700字

本文包含读《水浒》有感、水浒读后感(1631字)、读水浒传有感(1647字)、水浒传读后感(1647字)、水浒传读后感初中(1718字)、《水浒传》读后感宋江之我见(1724字)等1600字、17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5篇,供您参阅。

水浒读后感_1631字

《水浒传》是我国的文学经典,它成功的塑造了108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汉,下面我就其中一位予以点评。此人豹头虎眼,身高八尺,威武英勇,惯使一把长枪,有诗为证:

为人做事最忠朴,东京仗义显英雄。

江湖人称豹子头,手中花枪似游龙。

看过水浒的,已经猜出此人是谁了吧?不错,此乃水泊梁山上的第六条好汉,天孤星豹子头——林冲,这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非凡。由于社会地位不低,再兼之小康的家庭,丰富的社会阅历使他养成了安分守己的习性,那么他何以会落草为寇呢?下面请听我为大家慢慢道来!

这林冲忠于朝廷,一心一意为国报效。可是当时的宋朝奸臣当道,很多有才能的人无法被重用,有抱负的人无法得到实现。林冲就是一个例子。林冲有一个娘子,美丽非凡。但却被殿制统帅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两次意图不轨,但都未涉成功。他怒火中烧欲将林冲置于死地,他们假卖宝刀,将林冲引到白虎节堂,这白虎节堂乃是机密重地,普通官员根本不能进,更何况是带刀而入。但高俅此举旨在借机陷害欲杀林冲,多亏府尹有意保护,只让林冲发配沧州,走之前林冲写了休书一封,十分有趣,为什么说十分有趣呢?原来休书是这样写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张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年—月—日。

这里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1.“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其实这八十万禁军教头那是说得好听,说白了也就是个闲职,十八般兵器就有十八个教头,这还不算冷门兵器。而且也没有什么实权,打仗也没有他们的份。更何况当时林冲也已经被革职了。他居然还在休书上写了这么一个头衔,这还不用说休书是家事,就前面一点,就可以看出林冲多在乎这个官职。2.“去后存亡不保”林冲不是傻子,他也看出了高俅的想法,知道自己去了后可能丧命,可是他还抱着侥幸,认为自己乖一些,忍一忍。说不定高俅会放过他。他还是选择了忍让,他殊不知:“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道理,在庙中高衙内公然调戏她的娘子,林冲打时发现是高衙内,手先软了。然后他忍了,认了。现在他又忍了,又认了。不知他还要忍到何时候。3.“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实在是我自己的意思,绝非别人逼我”,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此封休书中最有意思的一句,就在此时林冲还要说高衙内没逼他。可见林冲还在为高衙内辩护,别人要杀他,要害他。他还要为别人辩护。让人心酸啊!”

林冲写完休书,还对其娘子说:“现今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莫等小人,有了好头脑,自行招嫁,别为林冲耽误了,贤妻。”这个“好头脑”指的是谁呢?他就是高衙内。林冲为求安稳,居然把自己的娘子送给了这个花花太岁,可气!可气!

林冲被发配沧州,但高俅还是要杀林冲,他买通了衙役董超和薛霸在野猪林劫杀林冲,到了野猪林董超将林冲缚于树上,薛霸提起水火棍照着林冲脑袋劈来,可怜豪杰束手就死。真是“万里黄泉无旅店,今夜三魂落谁家。”幸亏鲁智深及时相救,林冲逃过一劫,有惊无险来到沧州。被派去看守草料场,暂时过上安稳日子,但好景不长,随后高俅得知林冲未死,不但没放过他,反而怒火攻心,又让陆虞候去买通管营和差拔,要将林冲烧死,这才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的故事。

可陆虞候在草料场点火,想烧死林冲,多亏林冲吉人天相,因去买酒,而逃过一劫。有诗为证: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这第三次林冲再也不能忍了,他终于爆发了。他杀了陆虞候三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奔上了梁山,与众多的梁山好汉干出许多杀富济贫,惊天动地的大事。

林冲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典型,逼字在他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他安分守己,大祸临头时,他忍了,也认了。只有被逼到了尽头才奋起反抗。关于林冲的故事我就讲到这里!

成语吉人天相:吉人天相[jí rén tiān xiàng],意指“吉人”,吉善的人。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天相”,上天给予帮助。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後世用“吉人天相”形容吉善的人自有上天的帮助。[源]《左传·宣公三年》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公逐群公子,公子兰奔晋,从晋文公伐郑。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後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与孔将鉏、侯宣多纳之,盟于大宫 而立之,以与晋平。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左传·昭公四年》春,王正月,许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使椒举如晋求诸侯,二君待之。椒举致命曰:“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赐盟于宋,曰:『晋、楚之从交相见也。』以岁之不易,寡人愿结驩於二三君,使举请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於诸侯。”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若归於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典故]“吉人天相”系由“吉人”及“天相”二语词组合而成。“吉人”见於《左传·宣公三年》。春秋郑文公有个叫燕姞的妾,梦见郑国祖先化为天使赐予兰花,不久便受到宠幸而怀孕,生下了一个男婴,便以“兰”为名。後来郑文公因厌恶自己的儿子们,把他们全部驱逐,公子兰投奔到晋国,而後跟随晋文公攻伐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姬姓与姞姓婚配,其子孙将昌盛。姞,就是吉人的意思,周朝先祖后稷的皇后便是姞姓,而公子兰是姞妃的外甥,也必受上天庇佑而登上皇位,其後代也必将繁衍。我们如果先接纳他为国君,可以获得他的宠信。”所以石癸等人便共同迎接公子兰回来,立他为君,即郑穆公,并和晋国和谈。“天相”则见於《左传·昭公四年》。春秋时,楚灵王遣椒举为使,想请晋国协助邀集诸侯参加会盟,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说:“不要这样。楚王现在正放肆狂妄,上天或者先顺着他,等他作恶多端後再加以惩罚,也或者让他有善终,结果尚不可知。无论如何,晋、楚两国必须靠天意所助才能统率天下,而不是靠战争。您不如先答应他,然後专心修明德行以等待结果。若最後楚王同归於德,我们顺服於他也无妨;若楚王暴虐淫乱,楚国本身就将抛弃他,那麽还会有谁来跟我们争战呢?”在此,司马侯所说的“晋、楚唯天所相”,是说晋、楚两个大国要由谁来统率天下,必须依凭天意来决定。後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吉人天相”,用来形容吉善的人自有上天的帮助。

成语落草为寇:寇:盗贼。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如: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五回:“难道我们自幼习武艺时节,就要落草为寇?”又如:鲁军大多由收编土匪而来,编余兵士又大多回到山上落草为寇。——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九章

读水浒传有感_1647字

今年寒假,老师推荐我们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书中宋江、林冲、武松等好汉梁山聚义、行侠仗义、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英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不,征得了雅儿姐姐的同意,我就广发英雄帖,召集梁山好汉到呼笑山庄来聚义。雅儿姐姐还安排我做主持人向山庄的兔子们介绍到场的嘉宾呢!

嘉宾NO.1:及时雨——宋江

宋江,原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人物,也是《水浒传》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他喜欢结交、救济绿林好汉,得了一个“及时雨”的美名,当他知道好朋友晁盖等人因智取生辰纲将被官兵追拿时,就私自向晁盖等人通风报信,使得晁盖等人顺利上了梁山。晁盖等人上了梁山后,派“赤发鬼”刘唐给宋江送了书信和黄金感谢宋江,谁知书信却落到了宋江的小老婆阎婆惜手中。宋江无奈,只得杀了阎婆惜,被发配到了江州。在江州的浔阳楼,宋江又因为酒后题写反诗被判死罪,最后被梁山众好汉搭救,上梁山做了副头领,在攻打曾头市时,大头领晁盖中毒箭身亡,宋江又坐上了梁山的头把交椅。后来,宋江未能抵挡住朝廷招安,赐高官厚禄的诱惑,率领梁山好汉接受招安,使得梁山好汉在讨伐其他起义军的战争中,死伤无数,自己也被高俅陷害,喝了朝廷赐的毒酒而死。

嘉宾NO.2: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俗名鲁达,原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官,因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救了金翠莲父女,并打死了郑屠户而被官府缉拿,无奈逃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又因无法忍受佛门清规,屡次喝酒闹事,醉酒后毁坏了哼哈二将金身闯下大祸,被方丈又介绍到东京相国寺看菜园子,期间他大打偷菜毛贼,倒拨垂杨柳,名声大振。鲁智深在不醉酒时他是个很明白事理的人,勇于认错。他还是个粗中有细的人,有时还能有些小智谋,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在宋江攻打方腊时也立下战功。

嘉宾NO.3:智多星——吴用

吴用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与“托塔天王”晁盖同是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从小就是好友。他协助晁盖等人,智取了“青面兽”杨志押送的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成为梁山的机密军师。后来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后因见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臣当道,容不下他们,就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墓前自尽,后葬于宋江墓侧。

嘉宾NO.4:豹子头——林冲

林冲本来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因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就设计陷害他,骗他误入白虎堂,把他充军到沧州。他原本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在发配的路上,虽受到百般陷害和折磨,却依然隐忍不发,惟命是从,幻想服刑期满与家人团聚。直到“火烧草料场”之后,方才逐渐觉悟,杀死了解差和陆虞候,到梁山落草,和秦明、卢俊义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

嘉宾NO.5:黑旋风——李逵

李逵为人粗鲁率直,忠诚仁义、因受了宋江的恩惠从此对宋江忠心耿耿。李逵又非常孝敬母亲,在接母亲上山途中因为粗心大意,母亲被老虎吃了,李逵心中愧疚,一怒之下连杀了四虎。被招安时,李逵因不愿招安,大闹东京城,后和宋江一起喝毒酒而死。

……

经过1个多小时的红毯仪式,梁山好汉终于聚齐了。雅儿姐姐准备了丰盛的酒席招待了他们。酒席中谈到当年“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武松打虎”,“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等英雄事迹时,好汉们都意气风发,心潮澎湃;但当提到被朝廷招安后的悲惨遭遇,好汉们都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为了调节气氛,我灵机一动,对好汉们说:“今天是元宵佳节,我们去看焰火表演吧!”李逵听了,拍手叫道:“好呀好呀!要让我看见高俅那小子,非砍了他!”雅儿姐姐连忙制止:“现在是法制社会,可不能随意砍人呀!”我边笑边说:“我们现在的人受到冤屈,可以到‘法院’去起诉,‘法律’会公平解决,再没有人被逼上梁山了!”

看着美丽的烟火晚会,看着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梁山好汉们羡慕地说:“如果我们能生活在这么安定和谐的社会,一定不会到梁山落草!”听了他们的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成语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又如: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成语隐忍不发: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如: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又如: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太子心中好不怀恨,只碍着贵妃得宠,右相当朝,他还身处储位,未揽大权,故隐忍不发。”

水浒传读后感_1647字

大河向东流哇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好一首《好汉歌》,好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让我想起了好汉群聚的梁山泊,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108好汉。好汉云集,义薄云天,我不禁被他们的义气所钦佩,他们的豪情所震撼,但是读完水浒全文,我也不禁为这些水浒英雄惋惜,惋惜他们的落草为寇,惋惜他们最终的结局竟是那样的凄惨,108个好兄弟姐妹到了最后竟只剩下寥寥不过几个人,其他的战死的战死,伤退得伤退,被奸人所害的所害,真是让人不禁为他们的下场所潸然泪下。

浒英雄群聚梁山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总而言之就是官逼民反,腐朽的制度让人们没办法生活,腐败的官场黑暗让人们生活的水深火热。于是只能走上一条反抗之路。

从水浒中我们看到了官府腐败,制度黑暗,只能是导致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反抗的道路,林冲不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连林冲这样的人走向了反抗的道路由想可知社会的黑暗了,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也是有他的深意在里面的,借古说今,就是希望政府要清廉,不要腐败,不要自取灭亡。

其实水浒中更多的是讲到了水浒英雄们的忠义,兄弟情义。《水浒传》中忠义两字贯穿全文,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义,即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甚至为了兄弟出生入死。

《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正是抱着“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皆为一家人”的信念,共聚梁山。武松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正是出于兄弟情义;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更是为兄弟不惜上刀山,下火海;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等人义劫生辰纲,兄弟们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终成大事;有“及时雨”雅称的宋江,更是想兄弟之所想,急兄弟之所急,救兄弟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从不顾己。兄弟情深如此,怎不为英雄?一部《水浒》道出了英雄之性情:兄弟义气。

然《水浒传》的忠义虽让人钦佩,但是生活在现今法制社会下的我们,应该认清现实,不应该盲目跟风,不应该盲目追求所谓的哥们义气,盲目就学他们那些武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该是学他们那些为人处世之道,如何为朋友而出力。而不应该只浮于表面,只看表面的东西,而应该是深入本质去认识他们,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学习他们那种义薄云天的气魄。

“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为民打抱不平;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西。现在我每次我重新看《水浒传》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刘欢的那首《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成语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如: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又如:有个公道大王牛皋,聚众在此山中,称孤道寡,替天行道。——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五回

成语忠心耿耿: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又如:卢永祥见一个忠心耿耿的陈乐山忽然变了样子,还不晓是何缘故,十分诧异。——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八回

水浒传读后感初中_1718字

几个月前,电视中曾经播出了《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我的外公每天都要看,我也跟着连续看了好多集,就对《水浒传》有了好奇心。暑假里,我就去图书馆读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水浒传》,感觉非常好看,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非常吸引我。

《水浒传》是讲108位英雄好汉在奸臣、贪官当道的宋徽宗年间,揭竿而起,聚义梁山,惩贪官、除暴虐、惩恶霸的故事。这108个好汉每人都有自己的绰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各自的语言,看着书,好像所有人物都浮现在我的眼前。

今天不知道干嘛了,天气阴沉沉的,地板湿湿的,让人们感到不痛快,感到怪怪的,但是,每天的工作是一定要做的,这是任务。

上回说道林冲和鲁智深被陷害,可是他们在这一回那样脱身呢,后路又是则样的呢?《水浒传》第九回是“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开始一段写鲁智深救了林冲并一路护送林冲直到安全的地方,再次说明鲁智深做事有始有终,看似鲁莽,实则精细。

接着柴大官人首次出场,我就觉得有点奇怪了,柴大官人结交江湖好汉、犯罪囚徒,他到底想干什么?仅仅是为了交朋友吗,恐怕未必。柴进对林冲很热情,但是你不要以为他真这么好客,洪教头按理来说应该也是柴大官人庄上的客人,只因为比武输给了林冲,灰溜溜地离开,柴大官人竟然丝毫不作挽留,可想而知,如果输的是人林冲,恐怕也是同样结局,可见柴大官人看重的是有本事的人,而不是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再联想到柴大官人是前朝皇室后裔,我很怀疑他的动机,不过他量才结交,不是个有度量的人,成就终究有限。另外比武时柴进把银子扔在地上让林冲和洪教头抢,我不知道当时的习俗如何,在我看来根本就是对两人的侮辱,洪教头是个庸人就不说了,堂堂林教头沦落到像街头卖艺一样,真够可怜的,也可见柴进对这些人根本不是真心结交。

一段情节把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得活灵活现,可见当时大宋官场的黑暗,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几个是干净的,牢城营的贪官唯一的好处就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林冲也首次感觉到了钱的作用,有钱可以通神。不过看到一身本领的林冲这么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实在让人有些痛心。

读这一回我认为他们是有一定结果的,但我也学到了。凡事不要瞧不起别人,有些人虽然看起来落魄潦倒,但是可能身怀绝技;其次做人要谦虚,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盲目的自负;还有无论对什么人都要好的态度,不能凡事都咄咄逼人,否则吃亏的只有自己。洪教头就是没有注意这以上三条,自视甚高,瞧不起林冲,结果自己丢丑!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景阳冈武松打猛虎”这一回。有一天,武松走到景阳冈下,不顾店家喝了很多酒,上了“三碗不过冈”的劝告,也不管店家说冈上有老虎伤人,喝了很多酒,上了景阳冈。他正要躺在大青石上休息,树后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读到这里,我捏了一把汗,生怕武松被老虎吃了。武松拿起棒子打老虎,谁知哨棒断了,他非常镇定,空手打老虎,用尽平生力气把老虎打死了。我太兴奋了,武松竟然那么厉害,真是令人佩服。他不仅英勇,而且为人忠厚、侠义,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这一回中,他还帮助施恩把蒋门神抢走的快活林给要了回来。

我觉得在作者笔下,“行者”武松就是勇敢和忠义的化身,这也是我心中的英雄偶像。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都要像武松一样时刻保持冷静,通过坚持和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好。也要学习他的仗义、行侠,遇到有困难的人我们要尽力帮助他们。

除了武松,我还很喜欢武艺高强的“豹子头”林冲、心粗胆大的“黑旋风”李逵、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读完这本书,我都想去到他们的年代,和他们做朋友。

东方朔 说过,太平盛世,用之为虎,不用为鼠。

赵佶 当了皇帝用了高球。高球充其量也就是个宋朝的马拉多纳。他懂啥!还好宋朝还没有女子为官的制度,不然李师师恐怕也会成为行政办公室主任,并兼硕士导师学科带头人了。不过李师师搞公关应该很在行。

金圣叹 在评《水浒》第一回有,“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古今一理,我不知道中国人是不是有智慧,能在历史中吸取教训。

金圣叹不愧是才子,这一番话,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成语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如: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又如: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咄咄逼人。——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成语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又如:他忽然把个乐正子又请出来,说的活灵活现,倒也有个意思。——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

《水浒传》读后感宋江之我见_1724字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惹得后人众说纷纭,有人说他身上尽是封建社会的污垢,有人说他敢作敢当,是条汉子,有人说他一生功大于过,有人说他的性格是因为当时那个黑暗年代的统治造成的……宋江,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题记

《水浒传》中,“及时雨”宋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宽厚仁慈,忠武至孝,让众多江湖好人尽“折腰”,晁盖一命呜呼,宋江做了首领!平方腊,破大辽,宋江本以为可过平常日子,只可惜高俅、蔡京那一般奸臣,硬是将108好汉害的十去八九,最后悲惨结局。没错,宋江爱国,他爱得家不要了,兄弟不要了,半壁江山不要了,命也不要了,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大宋皇朝。当朝中奸臣陷害他时,他却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精神,一味忍让,不予理睬,最终导致自己不是死在疆场,而是丧命于窝里斗中。此为愚忠,不可效!宋江是失败的。他原先不过是一押司小吏,只因结识一班亡命之徒,在义气的促使下,走上替天行道的“不归路”。他婚姻不幸(一怒杀老婆),孝道未尽(东躲西藏,未能赡养老父老母),事业无成(芝麻小官也丢了,后来落草为寇),长相不佳(书中多次提到),他自喻是大宋王朝忠实的臣民,自己的业绩是“千古不朽”将“流传青史”,其实不过是政治斗争中的一颗棋子,路边的一条野狗,招安后谁把他放在眼里?宋江幸运。因为他重义气,所以江湖好汉对其另眼相看,张口一声“哥哥”,闭口一句“宋大王”,辈分完全乱了套。宋江发配途中,巧遇戴宗。这位“院长”起先因为宋江不肯送好处费而大骂“贼配军”,“混赖”,要将宋江“击棍致死”,自称“爷爷”。可等宋江一亮出身份,戴院长连屁都不敢放,诚惶诚恐地跪下道歉,求“哥哥”恕罪。“爷爷”求“哥哥”原谅过失,真是千古难见!在这里,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在那个通讯艰难,仅靠口耳、书信相传的年代,难道宣传效应真的那么神吗?宋江的江湖地位难道如同如今文坛上的鲁迅吗?“爷”和“哥”是乱叫的吗?高高在上的官会跟一个无权无势的犯人低声下气地求饶?作者给予了宋江太多的关照,这点从宋江到了柴进府上所受礼遇就可见一斑!每当他危急之时,总会有一班“傻瓜”为了江湖义气,舍身为他遮风挡雨,除了哭,仁厚,宋江什么都不会,可以说,宋江就是另类“刘备”宋江傻。自己已经占了半壁江山,手下猛将、谋士如云,又有民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预言得天下者宋江也,又因为好汉们劫富济贫,所以得到群众的支持,天时地利人和,其是那摇摇欲坠的宋廷那群草包可以比的?本以为改朝换代的时刻就要来到,可是宋江这厮就认了封建宗教思想“忠孝义”的死理:咱本来是一名执法守纪的宋朝公民,今日我落草山头,明日让宋朝为我喝彩,半壁江山咱不要,换个好名声,哪怕受点儿气也行,落草是违心的,谁让咱年少气盛呢?咱们是上天派往人间的“天使”,我们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大丈夫岂能被小事所拖累?数次袒露心声,好汉们心中好生不快,最后迫于“大哥大”的压力,还是点头认了,跳槽当个人民公仆,虽然是个铁饭碗,但是怎能和当初在山寨上称王称霸比?有福不享,偏要找抽,热脸贴在冷屁股上,这不,平方腊,战大辽,宋江被当做炮灰,?煤核郎瞬抑兀⑷匆槐蚀桓杈裆系陌参浚兀课镒誓兀咳倩还竽兀吭缰绱撕伪氐背酰克谓椤4舜ξ裁从没槎挥么厦髂兀壳胩蚁赶傅览础K谓背踝跃醪痪糜谌耸溃⒉榈绞歉哔茨侨夯斓跋率值暮螅谝患虏⒉皇巧献喾椿鳎蛭溃笫埔讶ィ穹俏舯取S谑浅び醵烫荆何宜谓趺炊圆黄鸫笏危烤孤涞萌绱讼鲁。咸彀。蟮匕。∪绱嗽辉弧=幼畔肫鹑桑庑∽用ё玻侵牢业乃酪颍鸨旆矗壅庖槐沧拥呐Γ眯值苎馄蠢吹暮妹痪突倭耍坑谑钦遄迷偃龆ㄒ酪惨侠铄樱谴笏稳耍朗谴笏喂恚∑涫邓靼祝铄拥牧α扛静蛔阋院扯哔吹热说牡匚唬疤焓σ坏剑蝗占疵稹保诵槊煤笕硕粤荷胶煤憾嘁凰坷斫庥胪椋坏萌绱饲笏溃〉蹦赀尺宸缭频囊话俚グ私詈笃嗖沂粘 U嬗小盎⒙淦窖舯蝗邸钡奈兜馈K谓亲永锸恰爸摇保床坏靡炎鞒觥耙濉保簧弧扒椤彼郏鞍敝醋拧K且桓雒芏趾苡衅橇Φ娜宋铮∑湟簧疃嗟亩杂氪恚腿盟孀拧端按返淖詈笠灰常涝兜睾仙习桑?

成语低声下气: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意指轻柔,态度谦和。形容说话恭顺小心的样子。语出宋·朱熹《童蒙须知·语言步趋》。[源]宋·朱熹《童蒙须知·语言步趋》(据清·陈宏谟《养正遗规·卷上》引)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諠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至於朋友分上,亦当如此。[典故]朱熹论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专为尚未启蒙的儿童编写了《童蒙须知》,对於学童日常生活的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清洁、读书写字等言行举止,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其中在〈语言步趋〉篇中提到,为人子弟,要“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諠哄,浮言戏笑”。就是说:作人子弟,要尊敬长上,态度要恭顺,声音要柔和,说话要详细缓慢,不可以高声諠譁,夸张嘻笑。“低声下气”是直接摘自此处的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恭顺小心的样子。

成语敢作敢当:敢于放手做事,也敢于承担责任。如: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5回:“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又如:他在单位很有魄力,做任何事情都敢作敢当。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