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读后感6篇800字

文章包含读《启示》有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96字)、生命的启示——读昆虫《白蝎自杀》有感(798字)、羊吃草的启示读后感(805字)、京剧之美——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16字)等8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796字

生活中会有不同的人去做同一件事,有些人就会以普通的头脑去想,而有些人就多出一个为什么,从而比其他的人更加成功。例如:鲁班,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木,当时还没有锯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

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杆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鲁班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成语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如: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又如:兄弟,休要大惊小怪的,则他便是杨衙内,是个有权有势的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

成语了不起:极好或令人钦佩的,不平凡,优点突出。如: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看她处心行事,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断不肯等闲失身。”又如: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

生命的启示——读昆虫《白蝎自杀》有感_798字

小小的昆虫根本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同样也不知道自杀是怎么回事。用人类的语言来说,就是即刻中断生命极端痛苦的一种表现。我读了昆虫记中白蝎自杀的一篇文章后,我才知道昆虫面对绝境时的选择。

这篇文章讲了法布尔为了弄清白蝎会不会自杀的事而自行实验了一番,最后发现白蝎等其它的小昆虫不会在绝境中放弃自己生命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提前结束生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作者用一只大白蝎来做实验,把它放在一圈烧红的木炭围成的火墙里。一开始,蝎子被火烫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又被烫了一下。只见它左一闪,右一闪不顾方向的乱蹦乱跳,结果被通红的木炭烫了一下又一下。这下它发疯了,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没有章法的乱舞自己的钳子。突然它变得一动不动,平卧在地上。当时作者认为它可能已死了,在最后的狂舞中有一剑刺中了自己,死去了。直到作者停下看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只大白蝎并没有死!当作者把它再放到沙地上时,它又变得活蹦乱跳,生机盎然。它的装死行为让我看到了昆虫的生命观,在死亡面前,它们也把生命看得无比重要,何况我们呢?

虽然那只昆虫并没有自杀,但它却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不能一遇到拦路荆棘和烦恼琐事就把它摒弃。这正是昆虫给给予我们的它们全然不知的道理。相比之下,我们人类常常感觉有勇气和魄力从生活的苦难中自行解脱,这似乎是我们比动物高一级的标志,但这一刻,我倒觉得我们变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里,只有人类才知道生命的狂欢后会怎么去结束;只有人类才能预见自己的末日;只有人类对死才怀着崇拜之情,动物们无一能想到。但是,人虽然懂得这些,却从未真正意识到芸芸众生渴求生命的平等,当你看到被人圈养的动物时,它们的哀嚎可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它们的沉默可是对家园的思念?我想,这些或许都有,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们,今天,我从昆虫身上看到了,它们有着比人类更强烈,更直接,更伟大的本能!

成语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如:《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又如:这些话,是告诉芸芸众生,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成语活蹦乱跳: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如: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又如:大水看到活蹦乱跳的艾和尚一眨眼的工夫,就死在敌人枪弹之下,心里一阵疼。——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799字

随着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的想象越来越丰富美好,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的行动也一定会变得更方便。人类一直追崇着创新精神,也一直在努力创新着。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处处冒着黑烟,处处流着黑色浑浊的小河,花草越来越少的环境下。那么,人类将会怎样改变现状,创造一个新的好环境呢?

这是若干年后的一天,我们看到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大厦上的玻璃合着就像一个大屏幕,有的在放广告,有的在为某活动倒数,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可是又转身一想,这样不浪费电吗?经询问当地的人得知,在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利用的太阳能发电的呢!

“呜~”这是什么声音?抬头一看,是一些像飞机一样能在空中行驶的汽车,再仔细观察,我们能发现,这些华丽的汽车的车轮是可以调整的!如果有急事、赶时间,可以按下方向盘旁红色的按钮,车轮就会横侧在车下面,从车轮中间冒出一个小口,伸出来的是小型螺旋桨,以助于汽车在空中行驶。在空中也不是乱来的,有专用道。在每个路口上还有浮在空中的红绿灯呢!

随后,我们找了一栋大楼,进去休息了一下。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每个房间内都有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的设备。有声动的空调、电视、电脑等的开关。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觉特别新颖,好像让人一下子接受不了。每个窗户前都摆有一盆艳丽的花,以及几株鲜美的草,显得格外清新,格外赏心悦目。

参观完楼房,我们最后决定再去看看未来的学校。

学校的外观和教堂差不多,往里走,像城堡似的古塔式教学楼让人不禁感叹!教室里都安装的能自动开关的门,装着冷热空调,及更先进的有助于教学的电子产品。课桌都有专门放课本、作业、零食、文具的地方。在课桌前是能升降的椅子,每个教室都有警急求生按钮。每张椅子下都有警急求生的用具,为孩子们在学校的安全提供了更高的保障。

看!人类的梦想一直在继续,人类的梦想一直在创新,让我们一起发展科技,为人类的创新梦想一起加油!

成语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如:明·无名氏《人中画·风流配》一:“长篇短章,不为不多,然半属套语,半属陈言,求一言清新俊逸,赏心悦目者,迥然可得。”又如: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成语清新俊逸:指诗文清美新颖,不落俗套。如: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又如:清新俊逸,庾子山、鲍明远也只如此。——明·梅鼎祚《玉合记·参成》

羊吃草的启示读后感_805字

我仔仔细细的读了一下《羊吃草的启示》,深有感触。

作者小时候,每当晚霞时分,羊儿们就开始吃草了。它们把小嘴贴在草地上,把嫩草送进嘴里,有毒的“土香草”则被留下。羊儿吃过了草,还要躺下来“翻草”——将胃里尚未消化的草进行再一次的咀嚼。对此,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羊儿都要舍弃有毒的“土香草”,选择细嫩的草,我们学习的时候也应该吸收好的知识,放弃那些坏的知识。

我读完这篇阅读短文,感受共有两点。

一是要学会“翻草”。羊儿吃草,都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我想,我们学习,也要像羊儿一样,把未消化的“草”一而再、再而三的“咀嚼”。也就是说,我们要把那些自己不太明白、不太熟悉的知识,一次又一次反复的读,反复的练,反复的想,并可以随时运用到习作等相关的练习中。在学习中“翻草”,就是要学会“温故而知新”,复习以前学过的,练习过的知识,说不定可以找出新的东西来。比如说,我们看课外书,也许你觉得只用看一遍、看两遍、三遍……就觉得乏味无趣了。其实,我们反复阅读品味书籍时,书王国的大门也是开启的,童话世界也仍然是美好的,可爱的。再一次遨游书的乐园,再一次穿越过去和未来,又有什么不好呢?也许,我们在又一次翻看那本曾经的书时,可以收获新的启示,悟出新的启迪吗,找到新的知识,体味新的感受,这是多么欢快,多么美好呀!

嗯,关于第二点感受,就是要懂得选择,即作者提到的,羊儿都只吃嫩草,不吃有毒的“土香草”,也就代表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像羊儿们那样认真,还要提防那些坏知识的侵入。在社会上,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见品德高尚的人,也可能发现凶恶野蛮的人。比如说,在人行道上,有的怀有爱心的人,会扶起摔倒的老人,而一些粗暴蛮横的人会故意撞开身边的行人,甚至用粗俗的语言骂别人。所以,我们一定切记只学高尚的品德,舍去粗俗的行为。

呵呵,我在《羊吃草的启示》中找到了一些学习的药方,大受启发!

成语一丝不苟: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意指一丝,一点点。苟,随便、草率。“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语或本《周礼·地官·大司徒》。[源]《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典故]“一丝不苟”的“苟”有轻率、随便的意思。所以“一丝不苟”是在形容一个人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的意思。有许多和“不苟”组合而成的词语,如:“不苟言笑”、“不苟言谈”、“方正不苟”、“临财不苟”等等,都在指对事不轻忽、不随便。推究“不苟”一词,早就出现在《周礼·地官·大司徒》,是指对人民的十二种教化方法之一。古圣先王认为如果可以让人民在祭祀时能够养成恭敬的态度,对往者尊崇敬谨,则在面对在生的亲人时,一定“不苟”,意思即是不会轻率随便。为了强调语义,可在不苟前加上“一丝”,也就是“一点点都不马虎”的意思。“一丝不苟”这句成语,当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用来形容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

成语临财不苟: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如:《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又如:孰发显廉?临财不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气义》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创造向未来_814字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画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让人们在其中选出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图形。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对此不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这样,一道题得出了不同答案。这件事足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创造,今天的我们又哪里能抛弃创造、抛弃创新呢?创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正如一位学者出的一道题会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据的答案那样,其实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种答案,那么我们就要从主观方面看看我们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因此,创新还应破除旧观念、老框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道路上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

成语日新月异:日新月异[rì xīn yuè yì],意指日日更新,月月不同,随时都有新的变化,指时时刻刻都能更新自己的品德。语本《礼记·大学》。後用“日新月异”形容发展或进步快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或新现象。[源]《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典故]在古代的儒者,认为一个人应敦品励学才可成为身心兼修的大家。特别是对品德的涵养,更是古人所重视的。所以在《礼记·大学》中,有一段记录个人品德修养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使品德更新,那就能天天使品德更新,且一直持续不断地更新。”《书经》的〈康诰〉篇说这是“鼓励人民振作、自新。”《诗经》也说:“周朝虽是一个旧的国家,但在文王的治理下,却能自新品德并且德化其人民,使得国运呈现崭新的气象与发展。”因此,君子无不尽力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期能达到完善的境界,进而领导国家走向康庄富强。典源只见“日新”,後来更见结合“月异”之“日新月异”一语,用来形容发展或进步快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或新现象。

成语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唐·李翱《李文权文集·陵庙日时朔祭议》:“先儒穿凿,各伸己见,皆托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故其所记各不同也。”又如: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

京剧之美——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816字

说起文化,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重大作用。

不论在故宫畅音阁的大戏台,抑或是江南水乡的“草台”上,还是在如今个歌剧院里,一些人家的院子里,都有着戏曲的音调,有着浓厚的名族风味。

在古代,京剧表演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而新文化后,京剧推出了一大批现代题材的优秀曲目,也就是所说的现代戏。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迅速演变,戏曲又创编了新的唱腔,新的音乐,使戏曲艺术有了新突破。

京剧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又有四大派别。最有名的就属梅派,梅兰芳的戏曲艺术的喜爱,老一辈就会多一点,也许是他们从小听着一种民族的热爱之心吧!就说我的姥姥吧,她有一个收音机,走哪儿带儿,她总听不腻还跟着唱。我总会调皮的给她关上,总少不了挨骂。也许是我听惯了满满的,我也逐渐对戏曲产生了兴趣。一有空闲时间我们两就对唱,虽然我不是太会,但姥姥都不在意,她却很会唱,进而我

对这门艺术有了喜爱之情,这也就是那爱屋及乌吧,即使京剧的装扮有点夸张,但这恰恰更能突出京剧的独特性。

京剧,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无限的魅力,一些老外不也喜欢吗?他们专门来中国拜师学艺,虽然他们不懂戏剧含义,但他们认为这是一门能提高艺术修养的艺术,依然学得很好。

是的,在北京,京剧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在电视上也能看到,是北京的特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丢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大都流行席卷全国,特别是近一代年轻人对京剧有极大爱好的非常少,对这种传统文化根本没有用心去体会,去领悟。京剧的追求与众不同,每个动作,每句词要高雅、完美,都要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达到京剧的最高境界,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境界,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高雅艺术。

所以,我们要对文化精髓不离不弃,要对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让所有人都能知道,我国有一种艺术之最,让世界都知道中国国粹——京剧,它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

成语爱屋及乌:爱屋及乌[ài wū jí wū],意指因爱一个人,连带地也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也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的一切。语本《尚书大传·卷二·大誓》。[源]《尚书大传·卷二·大誓》武王与纣战於牧之野,纣之卒辐分,纣之车瓦裂,纣之甲鱼鳞下,贺乎武王。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武王曰:“不可。”召公趋而进曰:“臣闻之也,有罪者杀,无罪者活。咸刘厥敌,毋使有余烈,何如?”武王曰:“不可。”周公趋而进曰:“臣闻之也,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私,惟仁之亲,何如?”武王旷乎若天下之已定,遂入殷。另可参考:《六韬》(据《艺文类聚·卷九二·鸟部下·乌》引)[典故]商朝末年,武王讨伐暴虐的纣王,与纣王的军队大战於牧野(地约当今河南省淇县南),赢得胜利。纣王後来自杀,结束了商朝,而开启了周朝的天下。武王不知该如何对待殷商的遗民,就召集众大臣们商议。姜太公说:“我听说爱一个人,连他屋顶上的乌鸦都爱;而讨厌一个人,就连他家的围栏都讨厌。您觉得这样如何?”武王认为不好。召公说:“我觉得可以杀掉有罪的人,让无罪的人活下来,这样如何?”武王还是觉得不好。周公又说:“让他们继续过原本的生活,仍然住在原本的房子里,从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变化,并且多举用贤德之人,您觉得这样如何?”武王听了赞叹不已,认为只有这样广阔的胸襟才能平定天下,於是决定采用周公的意见。後来“爱屋及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演变而出,比喻爱一个人也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的一切。

成语赞叹不已: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又如:看了这次《鹿回头》演出,观众赞叹不已。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