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6篇900字

本文整理了读《西游记》有感、《西游记》的励志人生(932字)、《西游记》初一读后感(939字)、西游记读后感(940字)、我读名著《西游记》(955字)等9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西游记》的励志人生_932字

文/余佳熠

曾有一艘非凡的战舰,引领着我们走向浩瀚天地;曾有一匹神奇的骏马,满载着我们“飞向”远方。那,就是以“孙大圣”为首的《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它充满着正能量,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它无时无刻不都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轻言放弃。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齐天大圣”孙悟空了。它本是天地精华所生,从菩提祖师那儿习得一身本领后,与天争,与地斗,搅乱蟠桃大会,偷吃仙桃仙丹,大闹天宫,欲将玉皇大帝拉下马,真是浑身是胆,让人看得心惊胆战,却又不忍释卷。等看到被如来佛祖镇压五指山,苦等五百年后,他却又一心一意地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忠心耿耿,识破各种鬼魅伎俩,勇斗各路妖魔,为取得真经保驾护航,令人不由得为它竖起大拇指。这本书十分精彩,每一个章节都体现了不同的惊险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一页页看下去,百读不厌。

十万八千里,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字。可是,唐僧师徒却从没有放弃,他们坚韧不拔,以顽强的毅力令各路妖魔望而生畏。我想,无数艰难险阻都打不倒他们,可我却曾被登山所难倒。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去平阳的九皇山爬山,可当我站在山脚下时,立刻就被山的陡峭所震摄住了,那惊险的斜坡似刺骨的脊梁,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它仿佛在咆哮:“颤抖吧,你这弱小的蝼蚁!这是属于勇敢者的挑战!”这下,我更是心惊胆颤了,“嗖”地一声便躲了老远。山上的绿色固然十分迷人,但由于我的胆小,所以依然调动不起我的兴趣,任凭爸爸妈妈再三鼓劲也无济于事。最后,无奈之下的他们只好带我回去了。现在回想起来,爬山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可怕,它考验的只是登山者的心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唐僧师徒能克服困难,我为什么不能呢?我相信,经历一次挫折,就会有一份收获,我一定会越挫越勇的!

一本《西游记》就是一部奋斗史,《西游记》告诉我们要有孙悟空的神勇忠心,唐僧的善良执着,猪八戒的从容不迫,沙和尚的吃苦耐劳。想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高中,甚至是大学,那得克服多少困难,历练多少艰辛,如果没有遇到困难时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奋斗不止的品质,怎么能在求学的路上取得“真经”?

成语吃苦耐劳:耐:禁受得住。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如: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劳,才能到我们手里。”又如: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成功。

成语心惊胆战: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意指形容十分惊慌害怕。语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源]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据《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引)维摩发笼离垢之缯,手柱(拄)弱梨之仗(杖),谓我言道:“弥勒:汝久居圣位,已出烦(樊)笼,三僧只劫修行,百万生中精进。福惠具足,种性尊高,六度已圆,十身备历。所以世尊授仁者记,一生成佛。未委三生之中,何生得记,过去未来现在?若言过去,过去已灭;若言未来,未来未至;若言现在,现在不住。况生住异灭,念念迁移,云何弥勒得授记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记也?若是无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真如不属生灭,无去无来。又一切众生,皆有真如。若弥勒得授记者,一切众生,亦合得记。若过去得菩提,即是菩提无住相。若未来得菩提,未来之事有何凭,现在推穷又是无。”……弥勒告世尊:“世尊,维摩居士说尔许多来由,我於当日都无 (祗)对。会中有二百天人,闻居士谈扬,尽怀欢喜之心,皆获无生法忍。唯增惭 (赧),尚自忧惶,闻说便瞻(胆)战心惊,岂得交吾曹为使,伏乞世尊,特开惠镜,朗鉴卑情,会中菩萨极多,且望慈悲别请。”[典故]“心惊胆战”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典源出自〈维摩诘经讲经文〉。其中有一段叙述维摩诘假称身患疾病,藉着众人来探视他时,得以教化众生。释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视,但是大家都因为维摩诘的辩才太了得,没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视。於是世尊要弥勒菩萨去探视维摩诘,弥勒菩萨回答世尊说:“世尊,我恐怕也不能胜任。因为我曾在兜率天宫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修习到得不退转法时,维摩居士的对我的一段反论,现场的人听了後,都同时证入无生法忍的境界。当时,我觉得十分惭愧,忧虑惶恐,对自己的不足感到惊慌害怕。我与他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所以恐怕没有办法代表大家去探视维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够改派别人去。”原文的“胆战心惊”就是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後来“心惊胆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十分惊慌害怕。如《西游记·第一〇回》:“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_939字

今年夏天,收获颇丰。重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保尔的热情使我心潮涌动;再拾《汤姆索亚历险记》,又不禁为汤姆与伙伴们的机智所折服;读完《水浒》,忍不住为一百单八将的命运所叹惋……许许多多的名著让我有了许许多多的感想。但是我想到的感恩只有《西游记》一本真正令我觉得需要感恩。

孙悟空也许是这一部经典名著中最会感恩的人物了,它虽然只是一只石猴,但却能俯无愧于天,仰无憾于地。为求长生,它走名山,访大川,拜师学艺,终于在菩提老祖处习得七十二变化,得长生不老之术。后来只因贪图炫耀自己本领。被师父逐出师门。在临走时磕三个头,以报师恩。以后虽三番四次经历磨难,也遵师命不说出师父之名。后大闹天宫,只为报天庭羞辱之仇。被佛祖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遇唐三藏救助,逃出生天,为报大恩,它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虽有顽性,但忠心不改,历次遭贬,却又重新回到唐三藏身边。当唐三藏遇到危险,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它走三山,访四海,遍寻各路神仙,直到救出师父。其心可彰日日,其情可动天地。师徒二人虽有离隙,却始终不离不弃,终成大果。它的忠心可见一斑。

读完整部《西游记》,我满脑尽是孙悟空的感恩之情,细细想来,父母不就是自己的师父,而我不就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孙猴子吗?父母生我养我,不正是师父助悟空脱离苦海吗?细细想来,父母的每一次帮助都是一份爱,助我成功。每一次的帮助都是发自肺腑的,每一次的提醒都是源自内心的。我也才曾有几分感激,但更多的是认为这只是他们应该做的,很少真正的感恩,但小时候的有些事令我今生难忘:

那是一个风雨夜,我突发高烧,妈妈抱我拦下一辆三轮车,我当时全身发热,唯独脸被风吹的冷,妈妈把我放在坐垫上,用身体挡住风,到医院挂号,看病,拿药,做完这些事把她也累坏了,躺在椅子上睡着了。我看在心里,胸中那颗感恩的心也在跳动。那时的我小,胸中满腔感动写不出,现在的我大了,我要用手中的笔写出我的心声,父母的爱感动着我,也呵护着我。父母不管何时那灿烂的笑容,是我最感动的。他们教会了我乐观,教会了如何正视挫折。让我敢于面对,敢于承担,使我开心快乐度过每一天。细细想来,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帮助过我的人,我也应该要感谢他们。

《西游记》是一部让我学会感恩的书,我也感谢吴承恩写了这部书。

成语无能为力: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又如:使兵饷顿竭,忠臣流涕顿足而叹,无能为力,惟有一死以报国,不亦大可哀乎?——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史阁部书》

成语长生不老: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如:《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又如:逍遥自在,超为上仙。正是:玉室丹书着姓,长生不老人家。——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

西游记读后感_940字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著作,取材于一个传统的取经故事。《西游记》伴随着我们成长,尤其是“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清洁,我们从小就是听着孙悟空站妖怪的故事入睡的,开始入学学习后,就自己捧着原着一个字一个字的钻研,如今,老师要我们重读名著,我又捧起了它。

虽然《西游记》伴随我们成长,但我们还是百看不厌,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原着,我最喜爱的角色是孙悟空,尤其是他那敢爱敢恨的情歌,当然,其余三人性格也生动形象:猪八戒好吃懒做,贪恋美色;沙和尚憨厚老实:唐僧过于软弱,容易听信谗言。仔细想想,他们师徒不正是现代某人类的缩影吗?无论哪个朝代,哪种环境,都会有这些人的存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论上是不存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时永无止境的。

以唐僧为首的师徒四人,代表正义:而一路上对他们进行阻拦的妖魔鬼怪,则是邪恶的一方:两方相遇,必将会擦出战争的火花。

孙悟空武艺高超,身怀七十二变,有金箍棒在手,一个跟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但他遇事冲动,从他大闹蟠桃会和天庭便可得知,但最终只让自己落得个被压于五指山下的下场。鸡翅天庭不对在先,但孙悟空如此行事也落了个不应背负的罪名,若孙悟空能心平气和地向天庭讨个说法,基础如来官官相护也护不了多久。现代就有很多人像孙悟空一样遇事冲动,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利益失去。所以,我们遇事要冷静。

猪八戒在四人中名声是最不好的,他的最大特点便是贪恋美色。他在天庭时便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在人间又因贪恋美色被孙悟空抓住,成为取经小队中的一员。红颜祸水,这是对的。猪八戒的爱好和如今的贪官一样,但他也懂得分辨好坏,落在正义的一方与邪恶作斗争,所以,他也算是好人一个。

沙和尚憨厚老实,符合古今好男人的标准,如同淳朴的农民一般。但在如今的社会,这样的性格只会成为受骗者,过于老实是不行的,必须还得留有一定的心眼,才能防止遭骗。

唐僧在取经路上是“重点保护对象”,他毫无武功,只是一心想用佛经感化邪恶的妖魔鬼怪,只要离开了他的徒弟,他就会被妖怪抓走,唐僧的这一点和现在的老顽固有点像,他们顽固不化,墨守成规,不与时俱进,这样会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适应时代的变化。

感慨完了师徒四人,我放下书,继续思考其中的哲理。

成语好吃懒做: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如: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又如: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不会过,只一味好吃懒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成语拍案惊奇: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如: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又如: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杜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人民日报》(海外版)1982.1.2

西游记读后感_950字

合上《西游记》,故事里那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取经的离奇经历依然在我脑海里浮现。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为我们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在故事中,作者塑造了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有诚心向佛,慈悲为怀的唐僧,有神通广大,嫉恶如仇的孙悟空,有心地善良,忠厚老实的沙悟净。而我,却喜欢憨态可掬,力大无穷的猪八戒。

猪八戒原为天宫掌管十万水军的天蓬元帅,后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却错投猪胎,变成了猪脸人身的丑样。虽说猪八戒被贬下凡,但武艺十分高强,不仅会三十六般变化,还可以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在取经路上忠心耿耿,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

每当妖精被孙悟空打得走投无路躲入水中后,不熟水性的他根本束手无策,这时,曾是天蓬元帅熟悉水性的他便立即潜入水中,将妖精逼出水面,让孙悟空斩妖除魔。当妖精躲入洞中时,巨大的石门拦住了悟空的去路,这时,力大无穷的八戒马上抡起九尺钉耙,把石门砸个粉碎。不光如此,八戒还是悟空的一颗定心丸。就比如说三打白骨精那回,悟空遭唐僧误解,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八戒见情况不妙,赶紧来到花果山,想劝回悟空,谁知悟空假装不认识他,还将他绑了起来。这是,八戒灵机一动,将唐僧的危险处境添油加醋的说了一边,还说妖精要扒了悟空的皮,抽了悟空的筋。悟空一听,立刻被激怒了,跟着八戒回去斩妖除魔,救出师傅……

一路上,八戒挥舞着钉耙,跟随悟空与妖精斗智斗勇,同时,也为取经之路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一路上,要是没了猪八戒,将会变得多么无趣啊!

猪八戒优点虽多,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八戒也有一些小缺点,他好吃懒做,又很胆小,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吵着要散伙,他还贪恋美色,一路上,不知被妖精迷惑了多少回。虽说八戒有一些小缺点,但始终功大于过,最终修成正果,被封为“净坛使者”。

在现代社会,人们也越来越青睐猪八戒。许多以猪八戒为主角的电视剧也陆续开播了,如《喜气洋洋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欢天喜地猪八戒》以及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等等都受到了人们的好评。我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猪八戒的。

同学们,这就是我眼中的猪八戒,憨态可掬又力大无穷,你觉得呢?如果你还没开始读这本书,那赶紧哦,包你会爱上他的!

成语力大无穷:形容力量很大。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三回:“这些宫娥都是力大无穷,就如鹰拿燕雀一般,那里由他作主。”又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三回:“这些宫娥都是力大无穷,就如鹰拿燕雀一般,那里由他作主。”

成语灵机一动:灵机:灵活的心思。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又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我读名著《西游记》_955字

最近,我读完《西游记》这部书,书里汇聚了神话小说离奇的情节及武侠小说的精彩场面。我觉得自己像一只风筝被绳索住一样,深深地喜欢上了它。令我至今难忘,感慨很深……

猴子“元帅”――孙悟空

一提起孙悟空,小朋友们肯定不会陌生,脑海里都隐隐约约浮现出孙悟空与天怪搏斗的情景,而且会涌现出一幅神奇的图画来――在一个碧空如洗的晴午,一只猴子从它耳中取出一支金光闪闪的金箍棒,抓耳挠腮的走在前边引路,后边跟着一个着僧衣的和尚和两个徒弟。刹那间,乌云密布,黄沙满天。只见一个巨大的妖怪出现在它们面前,悟空毫不犹豫的上前一棒,经过几番搏斗,妖怪终于被消灭了。天依旧,云依旧。每当看到此处,我掩卷沉思,且不谈论它的本领有多高,就说说它的勇敢志气。如今现实生活中象这样勇敢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他们面对一些事情,不能勇敢地指出,而是为了金钱和利益,放弃了他们那颗雪一般纯洁的心,握不住手中那根正义的“魔棒”,他们输给了自己,输给了罪恶,输给了丑陋。

善良的和尚――唐僧

“阿弥陀佛”在嘴边不停地念着,木鱼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在他耳边回荡。他是个善良的和尚,他爱世界万物,甚至连一只小蚂蚁不幸死于他的脚下,他都要念一百遍经文给它超度亡魂。我尊敬他,但不知为什么,对他又总有一些不满意。比如,唐僧遇见白骨精时,他只听白骨精的片面之词,就惩罚他的徒弟,甚至赶走了悟空,我知道他是出于善良。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被抓住,差点死去。还记得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段新闻,说的是一个上海大学生被拐卖到农村当媳妇;还有那些习练法轮功的同胞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都只听别人的片面之词而上了当。如今社会,坏人的行骗手段,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弱点,才会得意洋洋。我对他们表示同情,希望他们早点醒悟,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只能深情地说一声:“人生处处有考验啊!”

读过这部书,真的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为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喝彩,更对他的勇敢战斗精神产生了敬佩之情。它不仅仅为我的知识长河增添了一份柔波,而且使我的人生观有了定位。人生之路是崎岖的,摔倒了只有爬起来,爬不起来就会在那个地方呆一辈子,永远见不到另一边天空的美丽。爬起来者,将遥望天空,把世界的美丽尽收眼底。两样人生只能任自己选择,如果想要爬起来,就要靠自己。

成语人生观: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如: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在他们面前装得很老练很大方,侃侃而谈,吹着他那套生意经和人生观。”又如:年轻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成语受益匪浅: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西游记读后感_955字

我眼中的孙悟空

《西游记》这本书说起来无人不晓,而孙悟空这个人物也会马上出现在脑海里。

人人都知,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生出来的,虽出生于一副猴貌,但心却赋有人性。何为所闻?待我慢慢道来。

其一、我说孙悟空有当领导的能力,这从第一回中就有所体现,他把众猴子带进了水帘洞中,他没有直接去说称王的事情,他明白如果直接说,将会没有一只猴子会愿意听他的。于是他等,等到猴子们玩得尽兴了,他再去帮大家回忆大家说过的话:“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就这一席话就稳稳当当的称上了王,其他的猴子也没有了怨言,甘拜下风,足见他的智慧。

其二、孙悟空也是贪婪的,如:在天宫代管蟠桃园,结果他把成熟的桃子都给吃完了。土地说:“三千年一熟的,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齐寿,日月同庚。”大圣闻言,欢喜无任,从此三天两头的去吃桃,也不去别的地方游玩了,可见他的贪婪无理。

其三、孙悟空还是个多疑、不讲理的人,如:在五庄观,他吃人参果,一个还不够,没想到还去偷,虽然这果子用金击子打下后入土就不见了,他怀疑是花园土地给收走了,把土地爷一顿数落,待土地爷跟他讲“这宝贝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得以成熟,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能四万七千年……”听完土地的话,他就开始算记起来了,后来还推倒了树,结果还扰来了观音菩萨才把事情平息了。你说,这孙悟空也真不怕惹事吧。

不过,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就像两股黑白的线,相靠相依,有时甚至紧密得无法分开。

其四、对待他的师傅——唐僧,真正施以人性,你是否也发现了共同点,唐僧这么多次赶他走,按常人思想来说,只要不顺心,孙悟空本可以一棒子打死他,可他没有,而是含泪离开。唐僧屡屡被抓,八戒和沙僧有多少拼命的?倒是孙悟空每次都想尽一切办法救师傅,一心一意地跟随着唐僧,从不抛弃自己的师傅。从这点看,他虽然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猴子,但他,充满着人性的情感……

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我认为,孙悟空非十全十美,也非罪恶滔天,是处在中间,不好也不算坏。

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如:《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如: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

成语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如:《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又如: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一心一意料理军需器械。——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