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读后感6篇900字

文章包括读《水浒》有感、初二水浒传读后感(897字)、水浒传第30回读后感(914字)等9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初二水浒传读后感_897字

清凉夏日,坐在书桌前读这一本好书,是十分惬意的事了。最近我便在读《水浒传》,这是明代初期的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讲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作者将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黑旋风李逵了,他虽性情暴躁,杀人不眨眼,但是他却孝敬母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惩恶扬善。梁山108位好汉性情或许不同,但是他们骨子里都有忠义二字。救济百姓,铲除恶势力,帮助兄弟脱困,已看成家常便饭,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却也时刻威胁着朝廷的安危。

朝廷——每个朝代必将有一些小人。正如贯穿整个故事的殿帅府太尉高俅,他便是一个小人。原因只是高俅曾经因聚众欺辱百姓而被王进的父亲教训过,高俅想乘机打击王进以报宿怨,逼迫王进逃亡。后因为其干儿看中林冲的夫人,陷害林冲将其发配沧州,预谋在途中将其杀害,结果被鲁智深阻止,后三番五次陷害,最终林冲被迫上梁山。一直到故事的结尾,蔡京、童贯、高俅、杨戬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设计用水银害了卢俊义,用毒药掺入御酒毒死了宋江和李逵。这种人若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上,便是国家的不幸啊。最让我吃惊的是,整个故事的最后高俅并没有受到任何一点伤害。这难道是恶人遗臭万年?至于朝廷后来慢慢失去了与梁山好汉抗衡的能力,归结于一味将外部势力归于谋反或乱贼、土匪,没有认清其真实性质。导致渐失民心,三番五次无法攻下梁山。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朝廷中,奸臣的猖狂,肆无忌惮。总之,梁山好汉便是在当时社会动乱十分剧烈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他们反映了民众对朝廷、官府、政权的不满,揭露了当时百姓生活并不幸福。

绿林好汉——“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句话是江湖中惯用的一句,当我们听到的时候,便联想起江湖中的侠义之情,朋友、兄弟之情。而梁山好汉们也拥有这种情怀。他们会惩恶扬善,行侠仗义,重情重义。虽然我对他们凶残的性格,杀人不眨的做法并不赞同,但他们毕竟只会对恶人刀剑相向。我敬佩的是他们的兄弟、朋友情谊,他们会为朋友打入京城,劫囚车、劫刑场。这么一帮年轻热血好汉便也是喜欢同朋友、兄弟一起行侠仗义。

成语肆无忌惮:肆无忌惮[sì wú jì dàn],意指形容人恣意妄为,毫无顾忌。语本《礼记·中庸》。[源]《礼记·中庸》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典故]《礼记》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汉朝戴圣所辑,为十三经之一,内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学所记。书中所记载的,都是上古时期的礼俗仪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礼记·中庸》中,孔子说君子有德行,经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会太过,也不会不及;小人则反其道而行,任意妄为,没有任何忌惮。後来“肆无忌惮”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恣意妄为,毫无顾忌。

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如: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着《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又如:再就让我说,我也没姐姐说的这等透彻,这等淋漓尽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读《水浒》_900字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成语赴汤蹈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如:《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又如: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成语不避艰险:不畏惧艰难险阻。如:《三国志·蜀志·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又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如此幼女,既能不避艰险,替母报仇,又肯尽孝。”

水浒传读后感_901字

你读过《水浒传》吗?这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施耐庵写的。这部作品中有一段特别精彩的描写就是武松打虎,下面我就给你们讲讲吧!

武松要到县城拜见他哥哥,在途中遇到宋江柴进二人,武松相伴宋江十几日后,便告辞。后来武松走了几天来到了阳谷县。肚了有点饿了,看见前面有个酒店,挑着一面酒旗,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岗”五个大字,武松来到酒店,把哨棒放好,叫店主人拿上酒菜,武松一下子喝了三碗,又叫店主人称酒。客观连忙说道:“俺这酒,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凡是在我店中喝了三碗酒便醉了,不能到前面的山岗去。武松发了火敲着桌子说:“我不会吃你的!”店主人不敢惹武松发火,只好一碗碗倒去。武松前前后后喝了十八碗,提了哨棒便,店主连忙拦住武松说:“前方 景阳冈有大虫,已经上了二十多位好汉了,你还是回去吧!”店主没把武松拦住,武松大步朝景阳冈走去。走了四五里路,来到了前方的景阳冈。

武松看见一棵大树,刮了皮,上面写着两行大字,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过冈客商可结伙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这才相信有大虫刚想转身回酒店深思道:“我回去了须被他耻笑,不是好汉。”便想了一会儿,说道:“怕什么吗,只管上去看看!”武松走了一阵,酒力发作,武松看见一块光溜溜的打青石,便躺了下来,一阵风之后,只听乱树背后一声巨响,跳出一只掉睛大额虫来武松,“啊呀!”一声,从石头上翻了下来,闪到一边。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往下按,大虫一扑,一剪,一咬,武松都闪过了,老虎已经筋疲力尽了,武松抓住大虫的顶花皮,大小舨拳头向大虫的脸上打去,打了几十拳,大虫的鼻子,眼睛,耳朵都打出血了,大虫的后脚不停地挣扎,已经刨出两个黄土坑了,终于,武松活活把大虫打死了……

武松是一个聪明,能干,不怕困难,让自己证明是一个真正的好汉,真正的英雄,他是一个重情义,从不应为一件事退缩,喜欢打抱不平,看不起那些贪官的人,或陷害百姓的人,只有看见了或听见了,都会去帮助百姓,都会“替天行道”。

如果是我的话,遇到老虎早就跑到老远了,也不会反抗。我真的很胆小,一个人走夜路都害怕,遇到困难就退缩。武松的勇敢,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怎样才能更勇敢。

成语打抱不平: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又如:扶正义,打抱不平,正是我们革命党我的本色。——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成语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如:《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又如:有的挺身而出,被关在拘押所里。——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水浒传读后感_907字

古往今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英雄,像那战国的屈原,为国为民投江自杀;南宋的岳飞大败金兵,却也死于“莫须有”的罪名;明朝力保大明王朝的史可法,被围扬州宁死不降……面对着他们,我不由得想起了《水浒传》里的人物:宋江的为人仗义;晁盖的重情重义;林冲的循规蹈矩;鲁智深的侠肝义胆……

梁山伯好汉个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方可以一挡百,可最后还是散了,死的死,病的病,正如“缘来缘去终会散,花开花败总归尘。”我多希望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从此久住于梁山泊之中,不去干涉朝廷内务的一切,时而不时地匡扶社会的正义,自由自在且痛痛快快的生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了。

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那梁山泊等人呢?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里,即使我们每个人多才多艺,即使我们再出众,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自己强大的人多的数不胜数。世界本不公平,我们没有权利对它说不,只有当自己足够强大时,才有资格发言。于是,我们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因为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总以为外面的世界会更美好,早已不想再做这“井底之蛙”,可不曾想到的是,外面的世界又是上天为我们下的一份战书。

所以,我们只能继续前进。逐渐的,我们站得越来越高,看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时间长了,我们越来越喜欢这种优越感,便不停地往上爬。可是,站得越高就越危险,但正当我们欣赏眼前的风景时,身后,却是万丈悬崖。

没有什么东西会永垂不朽,也不会永世长存,世间万物是消长变化的,就像宋江引领的梁山泊好汉,他们本可以潇洒快活的度过此生,可就是偏偏执着于自己那个顽固的心,此处招安,效忠于朝廷,最后,却得了一个认命的悲剧。梁山伯好汉一生讲了“忠义”二字,可也被这两个字冲昏了头脑。

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中,我们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也不需要多么伟大,我们需要的,只是活在当下。专心做好眼前的事,用心珍惜眼前人,将外界的嘈杂纷扰放置一边,既不追忆过去的荣耀,也不悔恨过去的过错,更不盲目的憧憬未来,而是脚踏实地地奔跑。快乐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快乐,痛苦来临的时候就面对痛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犹豫,以坦然的态度面对人生。

成语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如:《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又如: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

成语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如: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又如:这唐僧循规蹈矩,同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水浒传读后感_909字

今天早上,我到学校才发现,班门还没有开,我和小伙伴们就在班外等啊等啊等啊等,真的很无聊,就在这时,拿钥匙的人终于来了,我们就蜂拥而至的冲上前去把书包放到各自的位置上,就跑到楼下去升旗,可老师看见了我们,就叫我、荆思琪、何嘉仪、王译萱、王芷琪、张涵,老师叫我们六个人写市树市花、经典文学读后感,张涵写市树市花(因为他的妹妹也写过,比较有经验),理所当然,我们剩下的五个人就要写经典文学读后感了,我们几个讨论了一下,我写《水浒传》读后感,荆思琪写《西游记》读后感,王译萱写《三字经》读后感,王芷琪写《三国演义》,何嘉仪写《红楼梦》读后感,我们就跑到数学办公室,打开电脑,我写的如下:

在放假期间,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典型,让我认识了在梁山聚义的一百零八位好汉

在梁山聚义的一百零八位好汉都是被迫走上起义道路,这种逼迫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甘忍受恶势力的压迫而奋起反抗,二是在起义军的逼迫下加入梁山好汉的队伍。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迂腐,想必作者在写《水浒传》时心中充满悲愤,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才能把水浒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心理活动描写得如此详细,环境渲染得令人觉得身临其境吧!

我喜欢花和尚鲁智深的急中生智。他三拳打死郑屠,就在这大祸临头之际,鲁智深一面骂着:“你诈死,洒家慢慢和你理会。”一面大踏步地走了。假若把鲁智深换成我,我一定会傻站在原地,任别人把自己抓走的。

比起花和尚鲁智深,我还是更喜欢宋江。宋江在浔阳楼喝酒,说醉话以及在墙上题反诗,表现了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的苦痛。他是借着酒力来吐出心中的不快,也只有在这种沉醉、狂放的状态中,他才能写出了《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这首诗。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都有着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水浒传》这部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水浒传》——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

成语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又如:及至身临其境,只落得“原来如此”四个大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五回

成语官逼民反: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广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经说起来,三天亦说不完。”又如:“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想望的。——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水浒传第30回读后感_914字

看完水浒的前30回了,感觉还是现在的法治社会好啊。水浒这三十回气的我愤愤不平,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去评价,那绝对就是——奸诈。

说起奸诈,首推的就是高俅,高太尉。他本为一个市井流氓,就因为足球踢得好,就一跃为太尉了。想也不会干出来什么好事。他不仅仅是逼走了王进,还教育出一个品德高尚的杰出义子,高衙内,其妄想强抢人妻,这个当义父的不但不管,还顺水推舟,逼走了林冲,以至风雪山神庙,最后逼上梁山。可真是奸诈至极。

幕后主谋固然非常可恶,但是爪牙也是非常令人痛恨的,这就是那个表里不一的陆虞候陆谦。平日里林冲待其为最好的兄弟,但是在关键时刻,却死心塌地的想权利和钱财靠拢,为了巴结高衙内,就骗林冲到酒楼喝酒,另一边高衙内正在陆谦家里调戏林冲娘子,东窗事发后在高衙内家中连躲三日,不敢出门。但仍然不思悔改,为了帮助高衙内搞到林冲娘子,又献上一奸计,假借卖刀之名,诱得林冲误入白虎堂,又以行刺罪名将林冲发配沧州道。他还不罢休,认为只有结果林冲才能帮助其主子高衙内顺利将林冲娘子搞到手,于是又安排火烧草料场。但不料他不行邂逅了买酒回来的林冲,“且吃我一刀”,于是七窍出血,一命呜呼,实属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接着,就当属那个贪贿说风情的王婆,虽然武大郎很不养眼,但是他有一份安定的职业,也够养家糊口,并且其心地也善良,潘金莲作为一个古代妇女,恪守妇道应该是最起码的美德,而这个王婆却偏偏给一对奸夫淫妇牵头搭线,这个连在现在社会都是非常不允许。到了最后竟然还给予了潘金莲一副毒药,挑唆她毒害亲夫。临死前还狡辩“又不干我何事!”

当然还有几个小角色,也是令人十分厌恶的。如陪杨志一起押送生辰纲的那个老都管和几个随从,本来是这些人非要去买那些掺了蒙汗药的酒喝,才中了智多星吴用的计策,他们复命之时,因杨志逃跑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反而诬陷是杨志勾结歹人,劫走了十万生辰纲,真是令人嗤之以鼻。

还如那个张都监,被蒋门神使了钱财,就请武松到了其宅里,一夜,使人大喊“捉贼”,武松也起来准备救护张督监,但是走到后花园,被张府家丁捉住,不容他辩解,将武松下到大牢,此乃张督监的一条奸计。

梁山好汉后皆为军人,正所谓兵不厌诈。静听下回分解。

成语顺水推舟:顺水推舟[shùn shuǐ tuī zhōu],意指顺着水流推船。比喻顺应情势行事。语或本《四字经·戊己》。[源]《四字经·戊己》梅花自酌,顺水流舟。春园胡蝶,腐草化萤。云开望月,淡日秋蟾。[典故]“顺水推舟”就是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这是来自於生活经验的成语。比喻顺应情势行事。唐·释德行《四字经》,其中就有“顺水流舟”的说法,可见这句成语使用得相当早。在《红楼梦·第四回》提到贾府亲戚薛蟠打死了人,贾雨村接办此案,不知是该依国法裁办呢?还是要考虑到贾府的面子?正伤脑筋中,他的属下就建议他说:“小的听见老爷补陞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後也好去见贾王二公。”这里的“顺水行舟”和“顺水推舟”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借着形势力量,让事情发展下去。今日所说的“顺水人情”,也是这个意思。另外在《三侠五义·第四九回》里,说到包公要江樊和黄茂两人去跟踪一只来报讯的乌鸦,结果看到一位大汉和一位女扮男装的女子。黄茂见形迹可疑,出手去抓大汉,反被大汉将膀子给握住,往怀里带,黄茂一见情势不对,只好顺水推舟,趴下了身子。这里的“顺水推舟”也是顺势发展的意思。

成语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如:《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又如:若说兵不厌诈,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相关文章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