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读书笔记作文10篇400字

搜集整理了总有一天会长大读后感(423字)、老舍散文读后感(427字)、皮皮鲁和巴拉娜读后感(413字)、《柳林风声》读后感(397字)、写成语故事读后感(416字)、观后感《阅兵式》(386字)、三字经读后感(362字)、科普读后感(381字)等400字左右的小学三年级读书笔记作文10篇,供您参阅。

总有一天会长大读后感_400字

张雅婷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总有一天会长大》,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这本书的作者是挪威的托摩脱·蒿根。他是第一位被欧理事会文学奖提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主要研究把挪威的古老童话和神奇传说与儿童文学的经典传统巧妙地相结合。他的作品《夜鸟》被评为“国际安徒生奖”。

我对这本书中的约根印象深刻。他们一家准备去伦德湖游泳,爸爸妈妈很快都下水了,只有他一个人留在沙滩上。起先,约根有点难为情,接着约根害怕自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嘲笑他那瘦小的身子,最后在玛丽亚的再三鼓励下,约根变勇敢了,克服了困难,和玛利亚游得一样出色。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那就是在2019年的新年里,我第一次参加读书会导读,我先是担心极了,生怕自己上台时会失误,我的内心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接着,我努力克服了自己的恐慌,在导读时感觉没那么害怕了,最终,我还是勇敢地完成了导读任务。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相信自己。

成语七上八下:七上八下[qī shàng bā xià][源]心胸烦闷,回避无门,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当恁麽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觉得如此时,正好着力,只就这里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看时不用博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处领略,不用掉在无事甲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个好底消息。不见古德有言:“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非但祖师门下如是,佛说一大藏教,尽是这般道理。傅钦之作中丞,言郑仲冯。一日,贡父逢之,曰:“小侄何过,致起台章?”钦之惭云:“也只三平二满文字。”贡父熟视笑曰:“七上八下人才。”

成语求死不得:形容处境险恶,痛苦之极。如: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0卷:“璞流汗惊惧,因成疮疾,遍身有疮,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又如: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时妹子求死不得,是以展转于心,未有良策。——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

老舍散文读后感_400字

令我崇敬的作家有许多许多,但最令我敬佩不已的大作家就要数老舍了。老舍出生于满族的一个城市的贫穷家庭。他不愧为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散文集》里的作品善于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深受大家的喜爱。我觉得老舍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它生动的语言,充分地体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也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

读了老舍散文集,我受益匪浅。老舍幽默的风采深深吸引着我。他的作品所描写的内容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他的幽默里我读出了伤心和眼泪,黑暗的旧社会里又让人看到了阶级友爱的温暖和光明。读了老舍的作品,我感觉自己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要留心观察,细心品味,而不是凭空胡思乱造。

读了《老舍散文集》之后,我越发的敬佩老舍先生。他在那样艰苦环境中,能写出这么多优美的文章,不得不令人赞赏。而我生活在党的阳光下,无忧无虑,应该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而做出贡献。

成语受益匪浅: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成语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又如:及至身临其境,只落得“原来如此”四个大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五回

皮皮鲁和巴拉娜读后感_400字

《皮皮鲁和巴拉娜》这本书比较恐怖,因为巴拉娜能让宋副部长在光天化日下的闹市区抢劫一个小学生的财物;巴拉娜能让四个警察一起去抢劫银行;巴拉娜还能让一个好人变成杀人犯,她把何琼全家送上西天……巴拉娜到底是谁?是人?是鬼?还是神?让我们一起继续往下读吧。

真相即将大白,巴拉娜在犯了很多的案件后,终于有一天被神探白意明在坚守了三天三夜后发现她是种光学病毒,它在特定的光波条件下,依附于某种电脑病毒,并通过电脑传播给人类。它使人类产生欲念从而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欲念。并且为了医治他们就必须送他们到孤岛上,让他们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耐心的等待着药物。

为了不让巴拉娜继续出来害人,科学家经过无数天的探讨终于把巴拉娜困在了北极的冰川。但是如果人类还继续破坏环境,全球变暖,让冰川融化,那么巴拉娜会以更厉害的面目卷土重来,那时的人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最终走上灭亡的道路。

让我们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成语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如:杨朔《泰山极顶》:“他们还过着这种单个的生活,未免太与世隔绝了吧?”又如:这个山区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

成语不择手段:择:选择。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如: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又如:要谋生,谋生之道,则不择手段。——鲁迅《三闲集·通信》

《柳林风声》读后感_400字

《柳林风声》读后感

广东省潮州市实验学校三年级:翁翊轲

友善的水老鼠,热心的鼹鼠,稳重的獾先生,它们友好团结,乐于助人,为了帮助愚蠢但本性不坏的蛤蟆,三只柳林里的小动物为我们演绎出了友谊的可贵和温馨。

这本书一部份讲的是:鼹鼠初春的时候到地上来,走到小河边,看见一个黑乎乎的洞口,便走了进去,从此,它和水老鼠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水老鼠敦厚老实,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伸出双手。比如:在鼹鼠受伤的时候帮它包扎伤口,在蛤蟆进牢房的时候也不忘问上几句话…?这些体现出了水老鼠助人为乐的习惯,作者告诉我们:在他人有困难时帮助他们,就能取得友好的信作,让友谊更加牢固。

读《柳林风声》仿佛作者肯尼斯把我们带到他的家乡——英国泰唔士河岸边,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我看到了河岸边的小动物们俏皮地向我眩着眼:“这儿真美!”是呀,当我走进柳林时,我看见了一个宁静的柳林,也感受到了“风声。”

成语助人为乐:帮助人就是快乐。如: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又如:他一向都是助人为乐。

成语乐于助人:很乐意帮助别人。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康同璧的乐于助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又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康同璧的乐于助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

写成语故事读后感_400字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是说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语。有金石为开、狼狈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将军、军师。我就讲金石为开这个故事。

李广有一次带百十名骑兵碰到匈奴,李广故意原地休息,让匈奴以为前面有埋伏,一直不敢攻击。这里可表现出他精神韬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战英勇。

李广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职务,晚上行走被巡逻的军官抓祝李广说自己过去是将军。军官不买账,讽刺说:“你就是现任将军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别说什么前任将军。”李光就被关了一夜。等他复职了。就想方设法的把那个巡逻军官杀了。这表明了李广度量狭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长,你用班长的名义来害别人。

还有一次,李广去打猎,跑了一整天都没找到一个猎物,他突然看见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气将弓拉得如同一轮满月,一箭射向老虎。他发现老虎没有挣扎,走去一看,原来是石头,穿碎了石头。这表明做什么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考试就考满分!

成语狼狈不堪: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如:《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又如: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的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狼狈不堪。——刘白羽《雷电颂——怀念郭沫若同志》

成语一丝不苟:一丝不苟[yī sī bù gǒu],意指一丝,一点点。苟,随便、草率。“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语或本《周礼·地官·大司徒》。[源]《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典故]“一丝不苟”的“苟”有轻率、随便的意思。所以“一丝不苟”是在形容一个人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的意思。有许多和“不苟”组合而成的词语,如:“不苟言笑”、“不苟言谈”、“方正不苟”、“临财不苟”等等,都在指对事不轻忽、不随便。推究“不苟”一词,早就出现在《周礼·地官·大司徒》,是指对人民的十二种教化方法之一。古圣先王认为如果可以让人民在祭祀时能够养成恭敬的态度,对往者尊崇敬谨,则在面对在生的亲人时,一定“不苟”,意思即是不会轻率随便。为了强调语义,可在不苟前加上“一丝”,也就是“一点点都不马虎”的意思。“一丝不苟”这句成语,当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用来形容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

观后感《阅兵式》_400字

今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观看了2009年中国国庆大阅兵。听爸爸说这是我们祖国规模最大,兵种最多的一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最隆重的礼物,是对中国人民最好的祝福。

各种兵种步伐整齐,口号嘹亮,向主席台走去。他们在阳光的闪烁下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机械部队整齐而有序的向主席台开去接受检阅。他们配备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武器。空军驾驶着各种不同的军用飞机像鹰一样在高空自由的翱翔,那一刻,我惊呆了。

一个个整齐的方队,一个个挺拔笔直的身影显着中华儿女的力量,一连串标准统一的动作饱含了人民子弟兵对祖国的热爱,一个四万多人的方队,他们的队形居然是那么整齐化一,想起我在学校里三十几个人都不能排得那么整齐化一。我的脸红了……

为了祖国,他们流过多少辛勤的汗水,我为他们骄傲和自豪,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一定刻苦学习,让我能为自己骄傲和自豪!

三字经读后感_400字

文/任滨

今天,我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吸引我的故事。如:岳母刺字重报国,岳飞的母亲从小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告诉岳飞什么事都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师文拜师,师文想拜师襄为师,可师襄待人严厉,从不轻易收徒弟。于是,师文就说:“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吧,我绝不半途而废。”师襄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收下了这个徒弟。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看的就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了。书中说诗圣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怎么喜欢读书,很爱玩。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石头边磨什么东西,便走过去问:“老婆婆,您磨铁棒干什么啊?”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说:“它这么粗,怎么会成为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我下定决心,天天磨,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得到了启示,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成语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如:《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又如: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成语尽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如:《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又如: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明·郭勋《英烈传》第三回

科普读后感_400字

我看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之科学探险》这本书,我知道了生命的起源。

这是美国科学家斯坦利?米勒先生发现的。他是在自己特殊的温室里发现了生命的几种氨基酸成份。于是,斯坦利?米勒先生推测在46亿年前宇宙是一片混浊的,是大爆炸后再形成了宇宙,再后来地球才形成了。地球的早期经历了前寒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碳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有一种科学观点认为地球大约在5亿年前,大海中就有了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氨和有机分子,这些物质聚积变成了生物。科学家在淡水中找到了藻蓝菌这种生物,据化石推断藻蓝菌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

看了这些资料,我明白了地球上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都是因为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善于探索出来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学习,对做每一件是都要认真对待,这样长大了才可以去探索地球上的奥秘。

四年级小学生读后感_400字

听大人说起,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我还是最喜欢李白,因为很小的时候学会背诵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述了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像是撒了一地的秋霜。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作者仰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自己的故乡。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恋和当时的孤独、寂寞之情。

李白用直白的语言描述出明静秋夜的意境,不追求想象的新疑奇特,以清新朴素的笔风,抒写了丰富深沉的内容。情是情,境是境,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朗朗上口。难怪有人称它“妙绝古今”。毛泽东爷爷也赞叹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有脱俗之气”。网上有人评论,一年之中回想起来,最美的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诗就是短暂露营中抒发最真实的情感。我喜欢唐诗,喜欢我的启蒙唐诗——静夜思。

成语百读不厌: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如: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又如: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朱自清《论百读不厌》

成语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如: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又如: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小学生数学报读后感_400字

《小学生数学报》是全国唯一的理科类免检教辅报纸,传播数学精神和理性品格,助我们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

《小学生数学报》以数学故事为主,将数学浸透在有趣的故事里,用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让我们开窍。“旅游破案记”就是一个例子,主要讲了翟武帮助警察们抓坏蛋,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闯关、解难。《小学生数学报》让读者看得很轻松,在这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从而体现了《小学生数学报》的特点:有用、新颖、寓教于乐。

分析每周还设一期“名师大讲坛”,特请名师来助教,分析和思路概念一步步罗列出来,使我们就像请了家教一样,化解了一个个数学问题。在教你的同时,还有些题目让你检验巩固一下。

我由此懂得了许多数学解题妙法,比如: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将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找一个合适的中间数进行比较;或者将要比较的两个分数直接相减进行比较:等等。

《小学生数学报》全面贴合小学生的思维,配合每一个单元而编制,同时还广泛地征集文章,让小读者们也参与尝试着去写写数学日记和数学故事。

成语乘风破浪: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意指顺着风,破浪前进。语本《宋书·卷七六·宗悫列传》。後亦用“乘风破浪”比喻人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源]《宋书·卷七六·宗悫列传》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另可参考:《南史·卷三七·宗悫列传》[典故]根据《宋书·卷七六·宗悫列传》中记载,南朝宋的振武将军宗悫,年轻时勇敢有胆识,练就一身好武艺,但因个性不受拘束,有时会意气用事。他的叔父宗炳曾问他将来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充分表示他胸怀大志,有不畏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宗炳是个高尚清流的人,长年隐居,专务读书、作画,皇帝曾请他作官,都被婉拒。由於他深知侄儿的个性,听了这番话,不免有些担心,认为这个侄儿将来不是扬眉吐气,就是会连累家族。後来宗悫受人提拔,又因攻打林邑国有功,替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皇帝赞赏,并封他为“洮阳侯”。“乘风破浪”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本义为顺着风、破浪前进,後亦用於比喻人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

成语奋勇前进:奋:发扬。鼓起勇气,一直向前。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又如:我们要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奋勇前进。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