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优秀读后感作文大全1700字

文章有《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738字)、美术教育论文读后感(1712字)、读《人性的弱点》有感(1744字)、朝代兴替中的民族脊梁(1707字)、拿破仑人物传记读后感(1707字)等1700字左右的高中三年级优秀读后感作文5篇,供您参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17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对我来说比较熟悉,知道的也比较早,最早的版本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曾获得矛盾文学奖,还有一个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名字改为《月落玉长河》。说实话,我是不太好对这部著名的小说做任何评价的,因为一些中国文学界的前辈都已经写过相关的评价,如著名作家冰心老人、刘白羽先生等。前些日子,我又从书架上取出了这本书,仍向当初一样,利用三、四天的时间读完,看后仍觉得受益非浅,就写点自己的拙见。还记得大概是九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当时我正在上中学,每天中午总能从学校广播里听到一阵悠扬神秘的唱礼声,然后是一个广播剧,名字就叫《穆斯林的葬礼》。吸引我的,主要还是对这一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或多或少了解一点的一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接触。小说描写的一个穆斯林家族,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约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从我的感受来说,我通过看这部小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比较特殊地民族的生活习性。这一点,是最主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根据作者的后记,应该是有原形的,所以它更加能吸引读者。它描写了一个两代人的爱情悲剧,也许是上天的注定,也许是尘世间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一切,造就了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源。我们看到,从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三人之间发生的一种用世俗或者宗教教规来评价属于畸形的爱情悲剧,既而延续到韩新月、楚雁潮这两个主要生活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年青人身上的更加让人感慨和不能接受的爱情结局,让读者陷入了深深地同情与无奈之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在这种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义的笼罩下,一切注定就只能是一个无法取得圆满结局的悲剧。小说中,梁亦清作为一个玉雕技艺高深的匠人,始终过着一种与世无争,小心翼翼的生活。但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对玉全身心的热爱,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所崇尚的一种善良、仁义与忠信,但这些并不能让他免遭黑暗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蒲老板的压迫与欺凌,他生活的环境,最终将其摧毁。韩子奇从流浪而来,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他成了梁亦清的唯一徒弟,并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在师傅惨然离世后,韩子奇接手了师傅留下的一切,包括未完成的“郑和航海玉雕”,一个破败的家以及三个孤儿寡母。韩子奇在事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在他的努力下,“玉王”这个名字享誉京城。但他与梁家大女儿梁君壁的结合,与其说是一种爱情的发展,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相互依靠,正是这种怜悯与依靠,当他们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结症也就相应出现,于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孽开始产生。在新潮思想教育下的梁君壁的妹妹梁冰玉,大胆的与自己的姐夫韩子奇真正相爱,还有了他们爱情的果实——韩新月。韩子奇最终在良心的谴责与惶恐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新月注定将要承受自己父母所留下的苦果。新月也在流浪中诞生,是命运将她送进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里。新月是无辜的,从她一出生,就患上了先天性的心脏病,似乎是造物弄人,这样残酷的惩罚在继续延续。好在,新月有几个真心爱护她的亲人,除了她的父亲韩子奇,还有一个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天星,一个饱受战乱摧残的善良、可怜的女人——姑妈。在这样的呵护下,新月一天天长大,在考上北京大学时,最终遇上了一个与她至死相爱的人——楚雁潮。但当她开始选择自己的爱情时,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却摆在了他们头上。在世俗与宗教的阻挠下,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因为楚雁潮不是一个穆斯林。对这种不可能的妥协,作者只能是安排他们天地相隔。小说伴随着一个个的葬礼而完成了一段段的故事,最终轮到了新月,非常细腻地刻划了一出出感人至深的情节。同时,在这部小说,也非常无奈的讲述了几个被外界因素所困扰的爱情结局,甚至有些“轮回”色彩。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容贵芳、韩新月、楚雁潮……总之,在这部小说中,姑且不提他们的结局,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剧性的,都是违背了主人公的意愿的。这些阻挠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切无法用更多的言语来叙说。读者只有通过看这部小说才能自己去体会。

成语与世无争:世:世人,周围的人。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如:《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又如:既然人家同我不对,我也乐得与世无争,回家享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成语小心翼翼: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意指形容举止十分谨慎,不敢懈怠疏忽。◎语出《诗经·大雅·大明》。[源]《诗经·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诗经·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典故]《诗经》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主要是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文学诗歌总集之祖。〈大雅·大明〉篇是在歌颂周文王,他非常的恭敬谨慎,以虔敬的心和美好的德行来事奉上帝,因此得到了许多的福禄。行动举止中,不违背应有的德行,他的美德因此彰显,四方的诸侯国都来归附。典源又见《诗经·大雅·烝民》。内容则是表述仲山甫的德行,小心恭谨,效法古训,具有良好的仪容风度。因此天子赋予他重责大任,颁布命令於四方。後来诗中的“小心翼翼”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举止十分谨慎,不敢懈怠疏忽。

美术教育论文读后感_1700字

假期特别找了一本外国的教育书籍《德国美术教育》,书中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颇像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但在国内似乎缺少一个过渡的阶段,让教师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状态突然转变到一个随心所欲的状态,结果必然是混乱失败的。

二、重视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三、师生之间提倡“帮助我,让我自己来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使教师由权威变为顾问,创造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四、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新的知识。

对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德国的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有序而轻松,色彩以心爱的事物为对象来认识;色环通过色板的游戏找色彩之间的关系;色调的联系通过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来出现。如:“一座房间夜里着火了”,(既形成色调,又认识暗与亮的关系);“公主希望城市变成红色”;“绿色宫殿里的红色巫师”等。表现有兴趣的内容促成知识掌握,不至于太理论化。

组织参观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结合这些活动来表现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事。如参观汽车博物馆,画出不同时期汽车的风格;汽车比赛的场景;星期天的登山活动;为狂欢节制作脸谱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丰富了知识,又能生动地在画面中体现。

这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加以考试,还要在他们人生第一次重大事件中记录上一笔,不是学生没兴趣不爱学,是我们硬把学生踢出了艺术的大门,不是老师们教不好,而是我们赤足站在烧得火红的石头上,只有快步奔跑保命,无力顾及其它。

除以上四大方面以外,德国艺术教育同时强调艺术教育的学科性,体系框架十分清晰,学科色彩很浓等等。总之,艺术教育始终是围绕最高教育目标,学生不仅是学会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审美力、动手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努力使艺术教育与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把美术造型观念和能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与一切领域的活动相联系。德国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及其观念,对我们的艺术教育深受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成语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如: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买办,然后是独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买办。”又如:我们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成语死记硬背: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7章:“中国这种考试方式鼓励了死记硬背,但往往排斥了真正的才学。”又如:读书不能靠死记硬背。

读《人性的弱点》有感_1700字

暑假我读完了《人性的弱点》一书,很被其中的观点吸引。这本书就像良师益友般,给我以做人的指导,其中的一些观点很是受用。本学期我重点读了第七章《如何使你变得成熟》,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发言,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成熟,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没有摸透。记得师范毕业时同学给我的留言,他们都说我是一个雷厉风行、刚正不阿的人,还说我有许多尖锐的棱角,做事不够圆滑。七年的岁月过去了,生活把我的棱角磨钝了些,但我仍深感自己为人处世的稚嫩。正好,《人性的弱点》在这方面给我以指导,籍以此机会谈我的学习体会。我赞同卡耐基对成熟问题的三个观点。一、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光踢椅子。一个成年人,应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具有成熟心灵的人,他们不会陷于自己的困难当中,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它,接受它,然后想办法加以克服、解决。他们不会去乞怜、不会绝望、也不会去找借口逃避。在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例子:某人因为和恋人感情不和而自杀;某人因亲人去世,自己悲痛之余也想了断终生;某人因生活压力过大难以承受而萎靡不振甚至精神分裂。这类人都不是成熟的人,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来战胜困难,他们在困难面前不堪一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洪战辉的事迹。他13岁时父亲患上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留下他独自一人撑起这个破碎的家,还要抚养小他两岁的弟弟及捡来的才两岁的妹妹。他敢于承受生活中的不幸,谁敢说他不是成熟的人?敢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是成熟的人,有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气概,不会把责任推委到他人身上,也不会对自己的过错赖帐。所幸我做到了这点,我敢于正视生活中的困难,我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做了一件不圆满的事,我敢于去分析原因,敢于批评自己,并不断总结。我想,从这点来说,我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人。二.拥有自己的信仰一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信仰。有信仰,才会有追求,有信仰,才不会人云亦云,有信仰,才会有尊严的活着,有信仰,才能屡败屡战;人不是因为没有信心而跌倒,而是因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不顾一切地坚持到底。这世上有许多成功的人士都是有着自己的信仰并且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持之以恒、奋不顾身的人。正是有了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使他们成功。在通往西藏布达拉宫的路途中,一路有不少的朝圣者,他们把嘴唇渴裂了,把额头都磕出了一层茧,把脸上的细纹走成了沟壑,他们仍义无返顾,朝着心中的圣地前进,并为到达圣地而感到无上的荣光。他们的执着精神让人敬佩。有信仰,就不会随波逐流。我心中也有信仰,那就是做一个有水平的老师。我期待着有一天在教学中我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不断努力着,一步一个脚印走着。刚毕业的那两年,是一个人斗志最强的时候,但也是最容易消磨的时候。开始有自己的收入,而且周围有许多的诱惑,很多人抵制不了周围的诱惑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当时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有几个人,他们很快地学会了打麻将,并且经常成群结伴出去玩,花在业务上的时间少了,所以进步不是很大。而我也是经济上的原因,没有参与他们的活动,我潜心钻研业务。那时我是孤单的,也是进步最大的。仅两年时间我便在重阳教坛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即使现在,我仍像原来一样,努力着,所以日子虽苦,但我却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三.喜欢自己、悦纳自己。成熟的人会适度忍耐自己,正如他适度地忍耐别人一样,他不会因自己的一些弱点而感到活得很痛苦。卡耐基还劝诫我们:除非我们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否则很难期待别人会喜欢与我们在一起。要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这不但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增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喜欢自己,并愉快地接受自己,努力去改正自己的不足。悦纳自己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一个人如果都不相信自己,都不接纳自己,那如何使别人相信你、接纳你呢?我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哪怕别人打击我,我仍会在心底鼓励自己。有人总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子,改变不了的,那是因为你没有努力去做而已。虽然在某些方面,我接近成熟,但我仍认为我很多方面仍显幼稚。比如说我考虑问题仍不周全,待人过于直率,不会与人交往,难以让人信任;做事直来直往,不够圆滑等等,这或许与我的年龄、我的阅历有关,也与我的性格有关。我知道成功是依靠学习得来的,生活也会丰富我的阅历,有一天,我也会真正成熟起来的。

成语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如:《旧唐书·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又如:那占着玻璃柜一席之地的彩塑泥人,却比什么都吸引我。——邓炬云《漫步南京路》

成语不顾一切:什么都不顾。如: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又如:我闭上眼睛,不顾一切的向着他手里的刀迎上去。——巴金《长生塔·塔的秘密》

朝代兴替中的民族脊梁_1700字

陈美嫦

在氤氲的细雨中,我沏一壶清茶,独坐书房里,慢慢品读了许石林的《桃花扇底看前朝》。我仿佛回到了前朝,看见政坛上飘摇的风风雨雨,有帝王大臣为国事奔劳身影,有古代道德风范的坚守者,还有民间的奇闻趣事。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那一个个在不同朝代里,能够坚守正义,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固本培元的义士,他们或给王朝增添新能量,焕发腾旺的气象;或力挽狂澜,问心无愧拯救颓亡的朝代,冒死给皇帝直谏,他们可以称为“朝代的脊梁”。

孟子说得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国君必须“亲贤臣,远小人!”朝堂中有能坚持法度的大臣,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这些贤臣就是朝代的民族脊梁,他们在历史不同时期的舞台上,发挥中流砥柱、匡扶正气的力量。

在《谏诤犹如挤粉刺》这篇章中,有一个观点是:“凡进谏,皆出于忠心。”然而事实是“谄谀者亲,谏诤者疏。”所以进谏是件危险的事儿,谏官也是个危险的职业。宋太宗时的寇准,宋真宗时宰相王旦、大臣孙奭,在皇帝处事有过失时冒死谏言,是为忠诚,是朝代的福音。所幸他们也遇到了明君!《顾命大臣的命运》里的诸葛亮、周公,他们心中不怀偷与私,光明正大辅佐的皇帝,造福了国家,保全了自己。《当官要随时准备说:我不干了!》中能够危身奉上,万死不辞,担当公义,不惜自己受挫折遭倒霉的宋代魏涛、周敦颐,唐朝的徐有功等人,因为心中有个信念:“君子不器”,有了随时“不干了”的心胸,办事就给力了。这些人能抛弃私利,一心为公,出于对国家的忠心,为朝政朝代的兴盛起到脊梁的作用。

当读到《黄道周:忠心佞口一孤臣》这一篇章时,黄道周这个明末的憨头士子,他为挽救衰颓的明朝给崇祯皇帝谏言的故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道周为钱龙锡辩冤而被降三级;他用激切的言辞,想唤起崇祯皇帝整顿纪钢,斥攘外患,却惹怒皇上将其贬斥为民。四年后刚被启用时,却被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人陷害,不得不据理力辩。却被崇祯帝指斥为“一生学问只办得一佞口!”。而他敢直言皇上:“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结果他又被贬六级。黄道周明知当时的国运,已非几个士人能够圜转变通,但他依然说“智者不能谋,勇者不能断,慈者不能卫,义者不能决,赖圣人特起而后天下晏然。”尽管明朝已走到尽头,回天乏力。但是他依然不会变节。他在给自己寻一得其所之死。募众数千人与清兵抗击而被俘砍头,完成了士大夫的气节!他跟宋朝的岳飞一样“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我们明白,历史会给他的公正评价是:“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明末的不振,是因为君王不分忠佞,所以脊梁般的大臣是那么稀缺,有也只是屈才而未能够力挽狂澜!我虽然替黄道周的遭遇不值,但是还是敬佩他的一身正气!

前朝往事,浪花淘尽的英雄,不能仅付于笑谈中!

新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中兴的时期,更加需要以史为鉴,需要在各行各业里埋头苦干,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脊梁,才能使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林!在新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真正明星,他们的存在,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的功绩惠及后人,功在千秋!他们是:把余生的全部激情,都留给了中国的环保事业的刘晓光;编写了化学界的第一部中文教材,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的镍氢电池,带出第一支化学教学领域的“国家队”,主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化学多媒体电子教科书《化学元素周期系》的申泮文;建造出新一代的射电“大望远镜”,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从英国归来,他的回国,让美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的黄大年;还有大家熟悉的邓稼先、袁隆平……这些新时代的民族脊梁,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军事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改变民族被欺凌的历史,摆脱了忍辱吞声的困境,有希望达到“战胜于朝廷”的效果。

我们不忘历史,把历史长河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重新拾起展现其光华,以古鉴今,往后看,朝前走!我们希望各个时代的民族脊梁身上所焕发的正能量,能够教育、号召我们国家新的年轻一代,修养向上,不丢弃正义之心,自律自强,留下美德善行!中华民族的国运必将欣欣向荣!

成语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如: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又如: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成语法家拂士: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如:《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如:孟轲言法家拂士,荀卿称家言邪学,百家无所窜,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其遗迹也。——清·章炳麟《订孔上》

拿破仑人物传记读后感_1700字

这次,我选择的人物传记是《拿破仑传》,它的前言是歌德的‘我们潜心数个世纪;在恢宏的精神之光下遍览无疑;渺小之物尽离去;唯海与洲凝重伫立。’《拿破仑传》是埃米尔路德维希的作品,这是拿破仑传汜中的经典之作,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拿破仑生平传记。路德维希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依循时间为线索,以史实为基础,讲述了拿破仑从1779年10岁入军校,以少尉军衔毕业;到1799年发动政变,而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1815年退位,被放逐圣赫勒拿岛,直至去世的传奇经历和心路历程。这本书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拿破仑代表一个时代,被称为一代“军事巨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天才。

拿破仑沉默寡言、勤奋好学。他对于抽象的科学他能够运用自如,其数学和地理知识扎实。他安静而孤独,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负不凡。拿破仑一生体现出了人类的超越性,他是个愤怒的理想主义者。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改变整个欧洲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勤奋与荣誉。拿破仑自己这样形容:“事业和前程的大门是向有才华的人敞开的,而不论其出身或财产如何。”对于我来说,如果可以归类的话,自己的永不满足和大胆的欲望可以归类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仑心智的原动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实质,它是如此紧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区别开来,甚至有时还达到了不知不觉的程度。

拿破仑的一生,都在书写着“磅礴”、“恢弘”和“大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军事上,拿破仑被人们称为“一代军事伟人”他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多达60余次,比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的总和还要多,其中有许多战役在战争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直到如今,拿破仑的军事言论和战争战例仍被作为教材在一些国家的军事院校广为传播。在政治上,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最后的一幕往往令人忘却第一幕呀。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和参政院的会议纪录,我与大臣们的通讯……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我所设立的学校,我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在培育着新一代的人才,在我执政期间,犯罪率减少;而英国的犯罪却很猖獗……”。另外一点是我很看中的,书中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对他不屈不挠,不具失败的品质进行描写,但通读整本书我总觉得被这种气氛环绕。为解放科西嘉进行3次努力,3次失败,在 同一件事上失败3次谁会对自己仍然充满信心呢?第一次被反法联军赶下台,流放时的他仍 然没有一点绝望,在岛上一刻不停地建设,并且能够有勇气面对失败,更有勇气东山再起。用书中一句话——他,屡试屡败!难道每一个奋进者的青春都是用一连串的挫折构成的吗?这是一个永不安静的灵魂,即使是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仍是:“——法国——陆军统帅”是什么毁了他?是叛徒的出卖?是联合绞杀的压力?是民众的背弃?是帝制?从个人角度上来讲,是自信,精力,想象力。他成功的因素这是他失败的原因。他的自信,或者称作自负。给他带来了战争的胜利,权利接踵而来。他有了地位,有了金钱,有了一切,他并不为这些所绊。但他想要这些变成荣誉,光辉他的祖先,传给他的后代,让波拿巴家族拥有这一切。而祖先和后代都不是他能独立完成的。自信与正统首次摩擦产生了矛盾。于是他的思想变了,有一个革命者变成正统君主,并且做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这样做并没有赢得欧洲其他帝王的好感,反而惹下民主人士,得不偿失。

他的生命,经历了少年时代的梦想,青年时代的筹划,壮年时代的统治,流放生涯的孤寂,成功的荣誉,失败的唾弃。一切,他都经历了。他的命运如一根a值小于零的抛物线,巨星陨落,应该是要坦然,正如歌德所说——举世之人,无仑是谁,都享最后的幸运,都有 末日的来临。他得到太多,必将为此失去一切。然而人们总是记着那些辉煌的日子,“皇帝又站在市中心了。”

这本书写得很好,我读后最大的感慨就是虚荣心足以毁掉一个伟大的帝国,踏着伟人的足迹,我们坚信,我们的人生也必将辉煌。

成语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如: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又如:他把此事简明扼要作了汇报。

成语丰功伟绩:丰:大。伟大的功绩。如:清·张春帆《宦海》第六回:“这位章制军在两广做了几年,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又如: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