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读后感作文大全1800字

文章有经济类书籍读后感(1842字)、细节决定一切读后感(1803字)、《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1856字)、天堂的颜色读后感(1787字)、战争之王读后感(1849字)等1800字左右的高三读后感作文5篇,供您参阅。

经济类书籍读后感_1800字

这几天,到图书馆查找有关经济类的书籍,发现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读完之后顿觉受益匪浅,同时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张五常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很深。拜读完《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五常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子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了。

在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一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推荐给更多的同学,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们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一样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它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照这样的脉络来为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这正如他在"经济解释之三"中所明确指出那样,"世上没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但我对张先生的学识之渊博,行文之流畅,观点之新颖确是十分钦佩的。

张先生把《经济解释》的第一章便定为了"科学的方法".在这一章中张先生则更像一位哲学家,向读者传授着他的经济哲学。而这种经济哲学正体现了张先生科学的精神,这种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则正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问题时所必不可少的。这一章一开始,便介绍了两种极端理论,一为特殊理论;一为套套逻辑。所谓特殊理论,即是特殊到只能解释一个现象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不具一般解释力。所谓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例如说"四足动物有四只脚"便是一个套套逻辑。这两种理论实际是无用的,我们应尽量避免走入这两种极端。但有时对特殊理论而言总要比完全没有理论好。

张先生对待学问是十分严谨,极具科学精神。但书中的有些观点我不能完全认同。张先生在对马克思的评价时带有极强的个人偏见,特别在谈到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时,我觉得偏离了他一贯所坚持的科学的立场。例如张先生认为"最有名的模糊不清的理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因为"马克思的理论从来没有人试用事实加以验证。"对此我并不认同。另外,在谈到剩余价值时,书中说道:"剩余价值究竟是什么?一些学者说是租值,一些说是利息,一些说是利润,另有一些说是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说来说去都不清楚。"在我看来,这就好比在冬天我们穿棉袄,夏天穿汗衫,无论穿什么都不会改变我们是同一个人的本质。

不过,如果我们避开书中所谓的"个人偏见","科学的方法"这一章对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是十分有益的。正如张先生在文中指出的一样,"本书是为中国人而写的,我认为,科学方法论对中国人比对其他好些民族更为重要。"因为中国人始终是一个感性重于理性的民族,他们似乎更容易成为艺术家而不是科学家。科学的精神对我们这样一个更注重感性的民族而言又是何等的重要。

张五常先生虽名为"五常",但他似乎从不会被传统的东西所束缚。《经济解释》成功地避开了枯燥无味的教科书模式,它举例甚多且始终围绕着生活,因为张先生更强调的是经济理论的解释作用。张五常无所畏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抛下了一连串的争议给他的读者。

我想《经济解释》这本书至少向我们说明了两个问题,即经济理论的解释性问题和争议性问题。也许张五常正是想藉此激发我们对经济学的兴趣,也正因争议,才让我们有了对权威指手划脚的勇气。读完此书并体会到这两点,我更加认为这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成语受益匪浅: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如:《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又如: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细节决定一切读后感_1800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提笔写读书感受,面对着《细节决定一切》这本书,我忽然便想起了上面这句话。《细节决定一切》这本书我尚未读完,如果说光从书名上去看,我以为这是一本纯粹讲如何处理细节的书,翻开后才发现不仅仅是,在我的眼里,它应该是一本励志书或是教人如何去为自己职场生涯进行规划的工具书!

书的目录中一共有九个细节,这九个不同的章节相互独立却又互相联系,基本上已将人生的一些道理概括了出来,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让人如梦初醒,人生的过程中这些细节都会遇到,但在一个没有方向的时段,自己便对这些细节忽略或根本就从未去细想过。

书中说,细节的特点一共有三点:“小”、“微”、“做”,虽是普通的三个字,却蕴含着很多道理。

“从小做起,从小做大”,书中对“小”这个特点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好高骛远、不求实际,总想一步做大自己。这种做法在年轻人圈里并不少见,因为年轻,有冲劲也有干劲,因此在做起事来时视小事不顾,总想做些大事,干一番大事业给世人看一下,就想告诉世人自己行。殊不知,小事不去干,天天都在空想,于是人生最好的光阴便在等待中丧失掉了,没有做小事的经验,怎么样去做大事呢?在这一点上,我有时候也会如此去想,对于某些小事,可能不太想去做,因为感觉这些事都是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做起来都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在有些时候,对于上级交待下来的“小事”便没有认真去做,或者不原意认真去做,因此导致了工作未能按期完成,又或者是将工作做得走了样!

对于“小”这个特点,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身处零售行业,这个行业中琐碎的事情很多,工作中需要付出的东西很多,每一个环节大家都多走一步,多将一些小事做好,下一个环节便会轻松很多,整个工作链中的差错率便会降低很多。我们所做的工作基本都是重复性的,这种工作对人来讲会产生惰性。因此某一个环节中的小事如果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未做好,其他环节便需要付出双倍的精力和时间去重新再做,无形中浪费了许多财务和人力,结果是不好的。

许多时候,我们看问题时,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或只从某个角度去理解,《细节决定一切》中提到了看问题的精细程度,这又是一个细节。药品零售连锁业目前尚没有一个完整的模式可供操作,而零售业是问题最多的行业,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问题什么时候会发生,会是什么问题。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如何看待它就变得很重要,能将问题看到什么程度便更重要。因为这一点会决定你的判断,影响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每天有,办法有很多,但经过精细判断后作出的处理可能会节省很多时间,可以将时间放在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敢想敢做,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整天陷入空想中,思前想后想了许多,却从不将方案或想法去付诸实施,这样就没有办法改善工作流程,没有办法去实践那些可能节省人力财力的流程。读到《细节决定一切》中的“做”这个细节,确实让我有很多的感想,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这些事情绝对会有发生的,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大家可能都有许多想法,但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去实施或报告。

不记得是哪一个公司曾有这么一个做法:为了鼓励员工去改进平时的工作流程,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提建议,因此公司便有一个“小改进,大奖励”的政策,对于许多虽然很小的建议,但确实对于工作有很大帮助的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这种做法在半年时间内让公司收到了很多条有益的建议,其中的许多经过实施后确实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这只是一个看来的故事,但是这里便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许多问题,企业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正所谓“集思广益”!但是为什么在许多企业没有得到实施,而在一些企业却做得很好呢?究其实,还是一个做的问题,大家都将问题放在心里而不去提出来,只是因为种种地担心,这就永远停留在想的过程上,对企业是一种损失,而对于个人来说更是不值得,阻碍着自己迈向成功的步伐!

细节在生活的每一寸中都存在着,可能我们的目光未能及,抑或是它处在我们视野的一个盲区,因此,如何把握到这些细节,如何处理好这些细节,如何从这些细节中去领会到成功的别样滋味,需要好好思考!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细节决定一切》这本书上提到的许多道理和人生细节,需要一段时间去认真进行理解,所谓好书需要多读,经常读,学以致用或明白一些道理,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

成语好高骛远:好高骛远[hào gāo wù yuǎn],意指骛,追求,从事。“好高骛远”指一味地向往高远的目标而不切实际。语本《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程颢》。[源]《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程颢》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於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诚意至於平天下,洒扫应对至於穷理尽性,循循有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典故]宋朝理学家程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和弟弟程颐合称“二程”,开理学中之洛派。他教导人们追求知识学问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一方面心中却也忧虑学者嫌弃低微浅显的知识,而致力於追求高远的目标,终究落得没有成就。後来“好高骛远”这句成语就从“厌卑近而骛高远”演变而出,用来指一味地向往高远的目标而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完整的语形见於清人吕留良〈与钱孝直书〉,吕留良以“好高骛远,事事求出人头地”,直指钱孝直的缺点。

成语思前想后: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又如:一路上思前想后,苦无良策。——金庸《笑傲江湖》

《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_1800字

文/吾为愚

这本书真真地看了好久,第一是因为我感冒了,在车上一般就睡过去了;第二是因为我真的看不懂罗老师的“罗”辑思维。每一章都有他的主题,然后是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每一个我都没有看懂他的论据是如何证明他的论点的,啊……真的费解。

用故事引道理这事儿最有意思,同样的一个事,可能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为什么孟子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原因了。但既然我在写读后感,我就老老实实写我的学习心得。

第一章,张廷玉,在乾隆朝失宠的故事,罗老师总结出“有扎实的信念”和“不为外物(配享太庙)牵制”的结论,但是我只看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悲哀。

曾国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毛爷爷的老乡,所以曾大人非常火,岳麓书院门票死贵还排队。我个人是喜欢曾大人的,因为度阴山老师写的《又慢又笨平天下》,这个书名太好了,如果没有“平天下”那三个字,不就是说我的了?扯远了,这篇文章就是这本书的主题——成大事者不纠结。讲曾大人打仗和为人的原则“结硬寨,打呆仗”,总结出来的道理是,专注于当下,不要把未来可能发生的矛盾都在当下进行思考,你就能不纠结。

第二章,除了你自己,没人靠得住:别被过去绑架——拿破仑三世。当然我还不知道他举着个例子是如何论证题目的。但是我知道我看到这的时候,已经开始挑毛病了,他讲拿破仑三世写了本书叫《论贫困》,但是百度说他写的是《论消灭贫困》,不知道,可能是写了两本吧,毕竟我是个历史白痴来的。

然后是卢梭,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换一种方法一样很精彩,因为题目是“换一种方式奔跑”,用他的故事说明现在的读书人也可以很受欢迎,厉不厉害?

第三章,首先讲嘉庆,说他是从不犯错的loser,引出的结论是……要欣赏那些左冲右突的人?……我不想看了……

然后讲李鸿章,结论是他不畏过去,不贪将来,一步步做好当下的事。不论如何,他讲了李鸿章的很多事,我之前都不懂,我根本没有好好学过历史,所以当故事听,我很感谢他。

第四章,活得通透的智慧。先讲四爷雍正。他讲雍正爷整死年羹尧什么的是因为他独特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我太爱你了,我发现你没有用我希望的方式爱我,我就整死你……引出的理论是要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性,父母逼婚,不成功就要犯心脏病怎么办?我管你犯不犯病,我要保持我的人格独立性!然后就是强调“罗辑思维”的“自由主义”好,如果人人秉承,就能世界美好,空气清新。卢梭讲过一句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一定知道,但是没有用,这种人的耳朵不会被别人的话说服的(我恨我自己看书必须要看完的习惯)。

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引出……道德绑架?什么XX玩意儿?原谅我讲脏话了!还批判环保主义者。呵呵……不想评论。

第五章,好牌和烂牌,看你怎么打。隋炀帝,替杨广翻案,这块我觉得还可以,因为我一直觉得隋炀帝是功在千秋的皇帝。所以你看,觉得一本书的好坏,其实只跟自己的观点有关,一致的,就是好书,否则就是歪理邪说。而且这个故事的结论我认可,要我们警惕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重蹈覆辙。

奥古斯都屋大维,一盘烂局,步步成活。罗马的事我一点都不知道,他用了打麻将比喻政治——吃一张就得打一张,你想要张儿就得先给我打一个,不然我俩对死了谁也别想碰,看到这我突然发现我今年都没有打过麻将,时间都去哪了……

第六章,孤独地面对全世界。还是讲曾国藩,前半生的杠头和后半生的圆滑,有一个词我认为用的有问题,他本来要表达的是“同流合污”,但是却用了“和光同尘”,话说这并不是个贬义词来的。其他的写的没什么。他引了别的书里的一段话,我喜欢死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动下,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所以我下一本书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胡适,做一头独来独往的狮子。嗯……老人家特立独行,还是很了不起的……

看完了,全书六章。我的读书笔记是看一点写一点的,可以看出我从前到后对作者称呼的改变,如果可以,我希望我没有看这本书。但是得到了一个教训——买书的标准,不应该是是否特价做活动。

这么说也有点绝对了,其实也是学到一些东西的,比如李鸿章想做一件事情,但是阻力太大的时候,就一点点来,每次达成一点,最后也就办成了,或者至少事情会向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什么事情不要急于求成,用力太过就有可能像杨广一样。另外,他还引用了几本书的内容,书在我kindle里,还没有看,会因为他的描述而提前排位的。

总之就这样吧,不推荐,我也不会去看罗辑思维。

成语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如:《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又如: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唐·韩愈《伯夷颂》

成语同流合污: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如:《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又如:此数贼者,同流合污,败坏国政。——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_1800字

《天堂的颜色》是一部伊朗电影,广阔优美的自然景观,单纯质朴的小人物,简单平实的故事,却蕴含极大的情绪张力,能唤起人心灵最深处的感动,这样的电影正好是我所喜欢的类型。

卡夫卡曾经痛苦地追问,我们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在天堂生活,天堂为我们的享用而存在。如果我们的使命已经改变了;天堂的使命是否也随之而改变呢,没有人说出。如果我们不知道天堂是否已经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找一个自己的天堂。

《天堂的颜色》讲述了一个八岁的盲童默罕默德是如何感受自然寻找上帝的故事。电影一开始就是长达三分钟的漆黑,和各种画外音,原来是一个盲人小学中的小孩们弄乱了各自的录音机,结果只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依靠听觉来辨别。这个场景让人在一开始就感觉到了盲人世界的无奈和艰辛。默罕默德是一个八岁的盲童,他因为自身的遭遇而对上帝产生了质疑:“没有人爱我,连奶奶也一样。他们都因为我是瞎子而离开了我。若我能看得见的话,我就可以跟别人一样上学,但现在,我必须上盲人学校,就像在世界的另一端一样。老师说主比较疼爱瞎子,因为他们看不见。但是,我说若是真的如此,上帝不会让我们瞎掉,所以我们见不到上帝。老师回答说,‘主是不可见的。无所不在,你能感觉到。你用指尖了解。’现在,我不停地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为止。我要告诉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内心的秘密。”他不停地伸出手,把掉下来的小鸟重新放回巢中,用触觉来感受父亲、奶奶和妹妹们的脸和手以及那流动的风,用嗅觉来体会美丽的花,用听觉来观察鸟,尤其是啄木鸟的声音。看到这个八岁的孩子这么执着的寻找着信仰,让不由得感动不已,同时也忽然觉得很疑惑,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到底都在干些什么呢?

而他的父亲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幼年丧父,中年丧妻,一个人照顾三个孩子和一个老母亲,生活的压力让他不再有信仰。他甚至把默罕默德看成是他再婚的障碍,想尽一切办法企图摆脱他这个累赘。放假了迟迟不去接他回家,故意把带到他自己工作的比较较危险的地方,虽然规定了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但毫无疑问在父亲的内心是很希望某些意外发生的。尤其是森林里时不时传来的野兽的恐怖的吼叫,似乎象征了父亲内心的某种危险的欲望。那些场面,尤其是父亲阴郁的延伸,真得让人觉得很可怕。忽然发现人如果什么都不畏惧的话,真的是很可怕的。

后来由于父亲的无情,把默罕默德送到了木匠家。老奶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离家去寻找孙子,却因淋雨而生病,终于因病去世。父亲的婚事也因此而告吹。父亲来到木匠家,在门前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把默罕默德带走了。他们走在一条不知同向何处的路上,父子俩都沉默不语。在经过一座木桥时,父亲潜意识中的愿望突然实现了,木桥突然断裂,默罕默德掉入了湍急的水流中。父亲犹豫不决,最后虽然跳入水中,企图救起自己的儿子。但这个愿望最终却难以实现,找回的只是儿子冰冷的尸体。

史铁生说,人所不能者即为残疾。大概人由于自己各种各样的“残疾”,不得不构筑一个天堂,这样才可能抵御声明中的各种黑暗,看见天堂的颜色,最终走过生命。在《命若琴弦》中,老瞎子对小瞎子说,认认真真地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用断的琴弦做药治好眼睛。就像他的师傅告诉他弹断八百根就可以复明一样,他通过一个善意的谎言在徒弟心上构筑了一个能看得见的天堂。

在片中,奶奶说,她不担心看不见东西的孙子默罕默德,但却很担心自己的两眼完好的儿子。成人往往由于生活的压力,现实的残酷而失去信仰,对世界和上帝都熟视无睹起来,变得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都很危险。卡夫卡说,你可以避开这世界的苦难,你完全有这么做的自由,这也符合你的天性,但也许正是这种回避是可以避免的唯一的苦难。虽然渴望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天性,完全无可厚非。但有时候因为可能逃避而陷入更大甚至是不可挽回的苦难当中。

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作为一个救赎者的角色出现,如《中央车站》中的约书亚,就是以自己的纯真来打动老人朵拉的忘却,使她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当成人们迷失在迷惘的河流之中,陷入黑暗之中找不到归途,孩子们站在路旁,指引着回家的路。

天堂,我觉得始终是这部影片关心的中心话题之一。不管是儿子的相信和寻找,还是父亲的怀疑和回归,都体现了人们对天堂的向往和企盼。只有生命真正面临绝境的时候,人们才会创造一个天堂来抵御现实的残酷。

成语忙忙碌碌:形容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样子。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此时荣宁二府内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又如:忙忙碌碌,所以无人阻挡,由他二人进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三回

成语风雨交加: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如:清·梁章钜《浪迹丛谈·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又如:难以想象,他是怎样渡过那风雨交加的日子的。

战争之王读后感_1800字

尼古拉斯凯奇的战争之王从军火商的角度叙写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描述了当今世界的形势。纵使我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军火商,我对武器也没有研究,仅仅觉得武器那种冷酷美始终很吸引我,但这都不妨碍我对这部影片的喜欢,影片给我感觉就是一种宛如记录片的感觉,那便是真实。

对于影片的主演尼古拉斯凯奇,相信大多数经常看外国电影的人都熟知,文艺戏出身的凯奇近几年一直活跃在动作戏领域,但除了在吴宇森的《变脸》中,凯奇在演反角的时候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之外,他的其他动作片,虽然精彩,但表演总是给人感觉没什么突破,演英雄的时候总是看起来那么无辜,一脸苦大仇深之样。直到现在的《战争之王》,似乎又在凯奇的眼神里找到了他在《火柴人》里忽悠别人那种无辜的狡猾。?有人评价说《战争之王》凯奇的转型之作,那我更认为,这是凯奇的半回归之作。?

剧中的主角叫尤瑞,如果抛开尤瑞是个军火商身份的话,那么他完全就是一个商人。他和所有的商人一样,他有了第一次出售商品的动机,也有第一次交易的兴奋,甚至和各种各样的人来打通关系。他种种的作为和一个普通的商人没什么区别,他知道如何在政策和法律的框框中为自己牟取更大利益,他知道和直接影响他买卖的那些人做好关系,他甚至和所有的商人一样不去关心“消费者”买了他的产品到底会用来做什么,他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商品出售给需要的人,尽可能地给自己牟取最大的利润。也就是这个原则,贯穿着整个故事,不涉及其他国家的所作所为是他耐以生存的一个原则。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满地的弹壳,接着我们看到了尤瑞,也是从尤瑞的口中我们慢慢进入军火走私商的故事。也正是从我们看到尤瑞的第一个表情开始,我们就明白,这只是一个商人,一个比较精明的商人,仅此而以。

同时影片在塑造尤瑞这个商人形象的同时,也深刻的揭露了国家利益斗争的本质。国家是一群人构成一个群体,有着相同的利益趋势,有了利益,便有了争端,有了争端,便有了杀戮。因此“国家”这个东西在他诞生的一刻开始,就便是建立在互相的流血冲突上。利益的冲突必然导致一部分人被奴役,这也就渐渐演化成国家的另外一种形态。倘若说之前的国家是代表着国家内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建立的群体的话,那么后面的这种形态,就是国家是满足小部分人的利益而将一大部分人建立成的一个群体,而这个就是奴役的结果,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这种情况都没有消失过。影片内的那个非洲国家,便是一个典型。国家的存在总是伴随利益冲突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利益之间存在的冲突才是促进国家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旦利益的冲突却往往伴随着武力的发展,由此可以发现一个或许让许多道学家难以接受的规律——是武器,维持着国家这个大极其的运装。?因此,只要有国家的存在,军火的销售就不会停止。也就像影片最后讲的一样,最大的军火商不是别人,正是美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这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也深刻揭露了国家利益的本质。

这部影片最重要的一点事做到了真实。伴随着AK47的枪声在美国奥德萨皇宫酒店响起,由尼古拉斯带领着,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跟随着这个军火商人的成长步伐,我们渐渐走入了一个由枪声和鲜血组成的世界,我们也可以了解原来历史的变革与推动不仅仅只有主义和宣言,还有鲜血与交易。目睹着电影中非洲军阀屠杀平民的残忍场景,你会感觉这个世界原来也可以是这样。也许长久的太平让人们误以为那便是生活的全部,却没能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当军火贩子的妻子,儿子,父母抛弃他时,当他的弟弟死于他所贩卖的子弹时,当他被抓捕又由美国政府中“某个人”在上法庭之前直接释放之时,他继续了他的军火生涯。主人公说,我是军火商,全世界有战争的地方就有我,但是你们用不着恨我。战争不是因为我们这些军火商而开始的,我们只是在追随战争的脚步而已。而且我永远不是最大的军火商人,像美国政府,他们做的军火买卖是我的好几万倍,为什么没人去恨他们?这样的角色才应该是你们憎恨的,他们一边挑起战争,一边还故作慎重,其实就是为了发财。?正如他所言,在这血色的世界格局中,他必须也必要去扮演着这个世界所需要的角色,一个暗地里的角色。?

人性也许并不如影片中描述的那样简单,可是每个人在面对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正义永远只是相对的,在这个标准之中,比较能够使人认同的可能就是正义。而政客思想统治中的正义,不过是一种利益。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把别人的利益当成自己的信仰。于是想,做一个平凡的人,做一些平凡的事,才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珍惜。

成语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如:罗瑞卿《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各种各样的人,抱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川流不息地来访。”又如:社会上的人各种各样。

成语苦大仇深:形容受尽剥削压迫的苦,有很大的仇恨。如: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的家底。”又如:他对地主阶级是苦大仇深。

热门点击
最近更新